3月12日,国家卫健委等三部门印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功能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为基层医疗信息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针对区域医疗服务协同应用,《指引》提出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建设标准化的区域医学影像诊断、心电诊断、医学检验、病理诊断、远程会诊、消毒供应、医疗急救等中心,并明确每个中心的具体功能。以医学影像诊断资源共享中心为例,其目的是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共享,相关现实场景如下:
图像引自:赛柏蓝器械
政策核心诉求可归纳为:打破信息孤岛、强化数据互通、实现资源智能调配,这对县域医疗设备的统一性和信息化平台的兼容性提出更高要求。
业务矩阵与政策深度契合,一脉阳光的“四维赋能”
一脉阳光作为国内医学影像服务领军企业,其业务布局与《指引》高度协同,形成四大核心优势:
1. 区域影像共享中心模式
该模式由政府和卫健委主导规划,以一脉阳光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机构为依托,以医院为阵地,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做到资源整合、设备共置,人员共管、信息共享、结果互认、监管一致,达到优化医疗资源、提高利用效率、提升服务能力、减轻财政负担、节省医保支出、减少患者费用的目的,通过设备共享、医生共享,数据共享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同质化的医疗服务。在区域医学影像共享中心内通过“一脉云”平台,实现县域内影像数据实时上传、云端存储与多级调阅,支持“各层级影像中心拍片—区域上级医生集中诊断—各医疗机构结果互认”全流程,完全匹配政策要求的“标准化区域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功能;
2.AI+远程诊断
一脉云上的AI集成平台结合远程会诊平台,可快速连接省级专家资源,提升基层诊断准确率,契合《指引》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远程协作”需求;
3. 设备标准化服务
提供从设备采购、参数校准、到后期维护的一站式影像赋能解决方案(除了设备之外还进一步加强技师操作培训、诊断医生能力提升,影像结果标准质控等),助力县域医共体实现设备型号统一化、数据输出标准化,解决检验结果互认的硬件瓶颈;
4. 生态闭环构建
联合政府、医院、保险机构,打造“影像检查-诊断-管理”全链条服务,并通过数据驱动优化资源配置,响应《指引》中“商业保险服务与数据咨询”的创新方向。
一脉阳光在江西、湖北、湖南、黑龙江、广东等地的标杆案例,已验证其模式的可复制性,成为政策落地的可参考推手。
相较于2020年的第一版文件,本次政策升级更加聚焦功能细化与技术深化:从泛化的信息化要求转向明确36项核心功能,尤其是医学影像、检验、病理等区域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并首次提出“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推动AI辅助诊断、数据智能分析等场景落地。政策时间表亦更趋刚性——2025年底全国90%以上的县需建成信息共享的医共体,2027年实现全覆盖。其核心诉求直指基层医疗痛点:打破信息孤岛、强化数据互通、实现资源智能调配,尤其要求县域医疗设备参数统一化与信息化平台兼容性提升,为医疗器械与医疗服务机构创造了明确的市场窗口。政策要求的2025年节点仅剩三年窗口期,一脉阳光凭借先发优势与全链条服务能力,正以影像数字化为支点,撬动医共体资源整合,在超千亿增量市场中占据核心席位,成为基层医疗从“硬件补缺”迈向“智慧升级”的关键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