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润和软件 (300339) 2014-06-20
首先,董事长兼总裁周红卫向大家介绍了未来公司中期战略的发展方向。
润和软件正处在一个技术和商业模式快速变化的IT行业,芯片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软件版本升级越来越快,互联网思维对当今社会的挑战使得传统商业模式正在被逐个颠覆,软件企业正是种种新商业模式的创造者和参与者。对我们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
润和软件在2010年确立了以“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为方针、致力于为国际、国内客户提供专业领域的高端软件外包服务的发展战略。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这一战略并崇尚变革,公司获得了快速稳健的发展。
公司一直秉持求真务实的态度,追求与国际市场接轨、崇尚在自由市场中博弈、不断提升客户创造附加值的服务意识和实力。这些正是润和软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优势,使得我们能够把握住当前改革红利带来的发展机遇,实现公司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软硬件国产化加快,政府与企业进一步增加IT预算,核心部件国产化率必将快速提高,同时在互联网思维的浪潮下,软件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
润和软件是从软件外包产业成长起来的软件企业,我们过去几年一直在外包领域追求转型升级。事实上,今天我们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软件外包企业,2013年度公司面向传统领军企业的解决方案业务已经占公司总体业务的60%以上。未来,我们将会继续加快业务模式的转型升级,一方面通过行业聚焦:争做中国金融IT服务领域的领先者、参与智慧城市建设、跟踪汽车智能化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移动互联网:成为具备云端和智能终端集成能力的新型云终端产品方案商并参与B2C服务提供、尝试手游业务。
我们将通过战略定位加快业务模式的转型升级,并适时通过收购兼并实现业务拓展以及推进期权制度提升人才竞争力,力争在3-5年内进入中国软件企业第一梯队。
1. 公司传统三大业务领域的发展情况如何?市场空间是否有萎缩的趋势?
答:公司传统三大业务领域遵循“稳定、高盈利、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发展战略,目前仍在稳步发展,并不盲目追求市场热点。供应链管理软件、智能终端嵌入式软件和产品以及智能电网三大领域的市场空间将持续扩大。同时公司将进行新的行业聚焦,如金融行业和移动互联领域。
2.公司此次选择金融行业作为下一个发展领域是处于何种考虑?
答:公司曾经在国外项目中对金融行业有一定的介入。基于以往的经验,公司认为金融行业对IT行业有相当高的依赖性,公司此次将金融IT服务作为下一个业务领域,是希望抓住金融业未来变化发展中的机遇。
3. 公司介入金融行业,是否会在应对方面有困难?未来有什么具体的打算?
答:公司将会聘请相关业务方面的人才来专门应对金融IT服务业务。同时,公司希望抓住金融业变革和金融的互联网化这样一个切入点,以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为先期客户群,通过提供“外包->解决方案->产品“这样的思路来发展,成为行业服务内的先锋。
4. 在公司的业务收入中,解决方案业务在传统三大业务领域内占比多少,主要是哪些领域的业务?
答:解决方案业务占公司软件业务收入的60%左右,三大业务领域都有。
5. 此次收购的标的公司在金融行业中的地位如何?
答:捷科智诚在金融IT服务业中经过多年的基础累积,在金融业第三方专业测试服务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并且逐步深入到金融IT服务业的其他方向。
6. 公司在金融IT服务行业中的自身定位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一定位?
答:公司在金融IT服务行业中的长远定位是成为能提供优质服务的供应商,在金融IT服务细分领域争取排在前列。公司会考虑通过并购、开发成熟的金融IT服务软件或行业解决方案来实现自身的定位。
7. 智能终端业务是否有新产品和新客户?
答:是的,已经有新的大客户和新产品,并且还会努力进取。
8. 公司在外包行业中的自身定位如何?
答:“外包“的概念非常宽泛,外界普遍将“外包“定位于“提供人力资源外包和大批量简单编程“的低端外包,而公司的主要专注于“提供解决方案和开发定制“等高端外包服务,以自身在供应链管理软件、智能终端嵌入式软件和产品、智能电网等方面的积累,获取相较于传统外包行业更高的利润空间。
9. 外包行业是否在走下坡路?趋势如何?
答:公司认为外包企业今后是会向定制化方向发展的,具体可以参照IBM的发展历史。未来的软件外包企业和传统的软件企业会有一定的相似性。核心竞争力将表现在“整体能力、服务、性价比“等方面。
10. 公司对手机游戏领域的态度是什么?
公司在手机游戏中仍然处于试水阶段,并没有作为公司的主要战略。
11. 未来两年内的员工人数的预计增长情况?在金融IT方面的人才如何解决?
答:目前公司不到2000人,在并购完成后员工会有所增加。但公司不会因为单纯的扩大规模而招聘更多的员工,公司更倾向于提高人均附加值。有关金融IT方面的人才,公司将采取“内外兼顾“的方式,在公司内选拔的同时,也会对外招聘相应人才。
12. 公司在智慧城市中的发展如何?
答:智慧城市是个宽泛的概念,公司已在相关领域内有所涉足,未来会有所表现。
13. 公司在智能终端方面是否有新的商业模式拓展?有何新看点?
答:公司目前在智能终端方面的商业模式是面向企业(B2B)。而未来公司会根据企业客户群需求的变革和拓展而实践出更好的商业模式(B2B2C),在外包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软硬一体化,最终实现解决方案化和产品化两条路。2014年公司智能终端业务增幅将回归到正常预期水平。
14. 公司在智能终端业务领域是否会直接面对最终用户?
答:暂时不会,公司强调软硬一体化和技术整合的优势,主要是通过B2B2C的方式来推出自己的产品,而不是打自己的品牌。未来公司会整合云平台中的大数据和内容,甚至会在某些细分领域构建云平台。
15. 公司在智能终端业务领域的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答:公司在智能终端领域有大量优质资源,未来的拓展性也相当大。公司在智能终端生态中所处的位置相对于其他很多厂商是有相当的优势的。
16. 公司三大业务领域中是否具有可简单复制的产品?
答:有产品,但没有达到可大量简单复制的地步,未来公司会往这方面努力。
17. 公司在智能终端方面有如何的增长?
答:公司在智能终端方面的业务模式有三种:研发外包、解决方案、ODM产品。2014年公司上游客户自身业务将调整回归至正常水品,而公司同时也更注重软硬一体化方面的发展,估计今年的增长较去年会有所提高。
18. 公司在汽车信息化方面有什么发展?
答:公司目前在此方面处于市场调研和接触阶段,未来会跟进相关的信息。
19. 公司会不会做股权激励?
答:有这个计划,具体实施时间还在讨论之中。
20. 重组进展如何?
答:应该在三季度完成。
接待过程中,公司接待人员与投资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严格按照《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等规定,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未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等情况;同时已按深交所要求签署调研《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