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东方通 (300379) 2014-08-22
首先由总经理沈惠中先生介绍公司基本情况,包括东方通所处的行业发展趋势和外部环境,公司发展历程,未来发展方向等。
Q:公司收购北京惠捷朗公司,但是在外看来这两家公司差别和应用领域跨度大,此次收购的意义在哪里?
A:惠捷朗,是一家专注移动网络优化软件产品公司,目前60%的收入来自于国际知名通讯设备商,其他30%多来自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证明惠捷朗的软件产品具备非常强的技术,其在相关的移动网络优化领域内是全球是领先的。东方通主要做基础软件,惠捷朗主要做的网优,顺应目前国内4G 的这个趋势和时机。未来,结合惠捷朗在移动终端数据采集的能力,以及网络优化分析的业务能力,加上东方通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方面的技术积累,尝试以创新技术实现手机的数据采集,形成云板的网路优化。
Q:我们非常看好公司在基础软件和公司大数据方面这个扩张的战略,请问沈总,从中间件升级整个基础软件,在数据库、操作系统方面是否有积累,谈谈这方面的发展?
A:简单的回答就是通过并购和合作。我们会和在业内的合作伙伴采取相关的技术合作,来获取相应的技术。也会探讨在相关领域并购的可能。
Q:公司在大数据方面是否有相关的技术积累?
A:在前期我们在大数据和云计算方面我们有一些积累,已经有大数据相关的运用和经验。现在在国家的水利、教育、十几个省级的数据交换平台都是采用东方通的解决方案。以前公司做的不仅仅是收集还有交换,现在专注的是数据的大处理,三年前我们已经在成都建立专注大数据云数据的研发部门,和大学建立了联合实验室。
Q:关于云计算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云计算分三种,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从公司战略来看,公司主攻方向是什么?
A:从公司现有的积累和能力主要做平台部分,随着虚拟化软件技术发展,大的方向是和业内厂商合作,向客户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在应用层面我们会在有挑选性的市场择机进入。收购惠捷朗就是利用惠捷朗的前段采集能力和后端的业务分析能力,加上公司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方面的一些基础,择机探索的一个案例。
Q:对于公司在基础软件或者操作系统的并购,收购标的多不多,质量怎么样,公司在这一块是怎么打算的?
A:在中间件市场我们已具备正面和国际厂商去争夺市场的能力,产品的技术差距不大,但是品牌影响力的差距很大。如果选择在数据库等领域的并购,我想视野不仅放在国内,而是放眼全球去看。
Q:在数据交换领域,公司和海事、教育等相关部门的合作是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是开发产品卖给他们,还是给他们提供服务,对于其中相关的数据是怎么拿到的,其次对于这个数据的运用是怎么的,是否涉及数据使用权限的问题?
A:公司以前主要是提供技术和产品,少量的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不涉及数据的使用权限问题。未来希望有机会进入数据经营的合作,是以后的发展趋势。
Q:惠捷朗的网优业务未来发展前景可能比较好,它主要针对运营商市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这块业务发展是否会导致东方通主营业务变成两个业务?或者说这只是公司在云计算领域的一种尝试?
A:东方通和惠捷朗都在做运营商市场,区别是,东方通是多行业全覆盖、更标准化的产品市场,惠捷朗做的是更细分的市场。在并购前,大家对未来的目标是一致的。未来三年我们主要的方向,一方面惠捷朗会专注于自己的业务,另外一方面,整合两家的力量共同去发展基于云的服务计划。惠捷朗十一年来专注于这个领域,做专做精做细。我们最多加上了大家一起去合作的事情。
Q:中间件分数据传输中间件、交易中间件这几种,哪种技术门槛最高?在中间件领域国内和国外的技术差距情况?
A:中间件领域细分可以分六七个大类,每个大类又可以分很多个小类,除了应用软件、操作系统、虚拟化、数据库之外,所有的软件都可以称之为中间件。相对来讲,越接近底层的技术门槛会越高。在中间件领域,拥有IBM、Oracle、BEA这些巨头,东方通历经多年的艰苦创业,在中间件领域整体上与国际厂商差距不大,差距最大的是品牌和用户的信心。不断把握新的技术浪潮、占据一定的位置,打开市场空间,才不会被淘汰。这也是我们开展资本运作的原因。
Q:公司上市后高管变动非常频繁,坊间传闻公司内部不和,前任总经理孙亚明是否还在公司?扮演什么角色?东方通现在基本上是两条线,一条线是基础软件,为什么在自主可控的软件领域看起来雷声大雨点小?问题在什么地方?未来爆发会在什么点?东方通和中软相比两种不同的体制,一个民营一个国有,未来在基础软件领域哪个公司会走得更好,您的依据是什么?云模式创新的问题,公司更多是在网优的创新的模式下的协同,主要致力于网络效率的提升,新模式取代旧模式这种替代会有哪些改变?和A股三维、邦讯做网优的相比东方通有什么优点?替代的话要有技术的突破。
A:公司上市以来董监高有一些变化。公司在互动易上做过说明,郭峰教授因为去最高人民法院任职,所以辞去独立董事职务;涌金集团是是专业的投资机构,财务投资者,其一贯的做法就是投资的企业上市后第一时间退出董事会、监事会。朱总曾任是公司的常务副总,现在是专职的副董事长,以加强董事会日常建设,整体把握公司的技术发展战略。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有一个全球化视野的职业经理人加盟公司,提升公司的管控能力。包括孙总在内的创业高管都是非常支持的,同时孙总本人也有学习的愿望。他认为自己的知识结构、视野有一定的局限性。沈总更适合在一个二次创业的背景下带领公司向更宏远的目标去迈进。因此孙总主动让贤,仍在公司任职,负责大客户市场的开拓。
软件自主可控是大势所趋。我们认为,国产化的进程目前还是刚刚启动的阶段,最开始受益的应该是硬件,接下来才到中间件这样的基础软件,大规模的替代应用至少需要两年时间。
我们跟中软更多是合作的关系,到目前为止不存在任何竞争。
Q:公司和东华软件的合作会不会加深?云架构下的基础件和传统模式下的基础件的区别?数据库领域如何自主可控?
A:公司与东华软件的整体合作会加快推进起来。云技术下的基础软件和传统基础软件有所不同。传统基础软件会成为新的云架构下的一个技术模块,但是在新的架构下,对基础软件的要求扩展了很多。
传统的数据库,我们如果要与国外厂商合作,一定是知识产权层面的合作。
Q:惠捷朗最核心的技术在哪里?
A:关于惠捷朗的核心技术。在新技术领域,东方通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方面是有积累的,但移动端的能力是比较缺乏,惠捷朗可以补足我们在移动端的业务能力。这是其最核心的技术,另外一个强项就是数据的业务模型,网络优化的业务能力。
Q:新的架构下中间件市场是否变得更大?
A:当新的架构出现,技术随之升级。出现了新兴市场,新的市场面临互联网的渗入,新的架构会取代旧的架构,国内的公司会更有优势。在新的技术浪潮中迎接新的机会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