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大富科技 (300134) 2014-09-05
本次活动主要是现场交流及参观公司射频器件、智能终端等产品的研发及智能化生产车间。
一、现场交流的主要内容
1、受4G景气周期的影响,公司射频器件业务增速是否会从2015年起有明显回落或预期增速?
答:2014年是中国4G元年和建设大年。据市场人士分析,2014-2016年,仅中移动TD-LTE基站建设将超过100万个,4G网络总投资超过2300亿元,用户将达到2.56亿户,直接带动消费8,542亿元。后续随着FDD牌照的发放,国内4G建设的高景气度仍将持续。未来运营商整体资本开支将保持平稳增长,移动网络“宽带化“,奠定了射频行业在移动互联时代的长周期。4G 投资将催生行业3-5年大周期,以及近期内,三大运营商业务重组、全球化IOT(万物互联)的背景下,我们对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很有信心。
2、近日,工信部扩大FDD试验网至40个城市,对公司主营业务有何积极影响?
答:2014年6月27日,工信部宣布向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FDD-LTE试验网牌照,同意其在16个城市开展TD-LTE和FDD-LTE混合组网试验,这意味着我国LTE-FDD网络建设正式拉开大幕。8月28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发布公告,工信部批准其TD-LTE/LTE FDD混合组网试验扩大到40个城市,市场预期工信部最快将于今年11月前后,最迟到年底就会发放FDD正式商用牌照。
FDD牌照发放,4G投资建设二次来袭。受益于LTE-FDD牌照的发放,中国三家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无线开支总和将大幅增长,预计从2013年的1300亿提升到 2014年的1700亿,有效提升产业链景气度。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面对即将到来的LTE-FDD建设快速增长,公司在技术、产能等各方面已做好充分准备,为公司第三季度主营利润8,500万元-11,000万元预期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1)技术优势:通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公司具备成熟的TDD制式和FDD制式的研发、试制与批量供货能力,确保高性能、高质量的滤波器、结构件、天线等射频产品。公司已在LTE-TDD/FDD混合网络提供射频器件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坚实的基础,将有能力抓住中国混合组网发展机遇,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二大运营商去年FDD试验网阶段,公司获得较高的市场份额,印证了公司的技术优势。
2)产能优势:目前,公司已形成了以深圳为核心,覆盖安徽、苏州等多地的生产基地布局,确保充足的产能,以满足增量业务不断扩大的需求。
3)交付优势:公司不断完善多工艺的共性制造平台,且通过一站式服务,快速交付样品,小批试产,量产等,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3、公司是否考虑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答:上市之前,公司成立员工持股平台,部份核心员工通过持股平台持有上市公司股权。股权激励有利于激励公司核心管理人员和骨干技术人员,一直以来,公司也在研究股权激励各种方案,一旦条件成熟,公司将适时推出股权激励方案。
4、公司从射频器件向智能终端、电动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横向拓展的初衷?与传统业务有无协同效应?公司在新领域的竞争优势?
答:长期以来,公司坚持平台化发展战略,持续打造精密共性制造平台,一方面,公司专注于移动通信基站射频器件领域,以快响应、高质量、低成本的策略,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公司射频器件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通过已有的多工艺的研发及智能化加工平台,跨界拓展智能终端和电动汽车零部件等蓝海市场领域。
在智能终端领域,从全球各大终端厂商的发展战略可以了解到,金属外壳和金属边框是大势所趋,公司通过前期的储备,已经具备多项优势:
(1)完善的精密共性制造平台: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来,持续打造的精密机电产品的共性制造平台,经过13年来的发展,已经可以涵盖从材料入厂到最终产品出厂的全流程,包括模具、成型、粗精加工、表面处理、装配测试等等。在这个平台上公司已经为通信设备、汽车零部件领域打造出了一系列精密产品,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工艺、管理、流程经验。
同样作为精密机电产品,智能终端的结构件与通信设备、汽车零部件领域中的金属产品并无本质区别,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公司在射频器件、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形成的能力以及积累的经验,应用于智能终端金属结构件上水到渠成。
(2)CNC定制化的机床:随着市场对金属零部件的加工需求增长,快速提升产能需求,从而加大对定制化、低成本、高效率等机床的需求。在这个方面,大富科技的关联公司配天数控的装备平台,将对公司在新业务--智能终端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配天数控借助对装备的整机及核心零部件的开发能力,通过对加工工艺的全面的了解,以及对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发出最适合于客户某种具体产品的装备,相比通用装备而言,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以确保公司在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3)人才、技术、产能的储备:通过合理有效的投资并购,夯实并强化了高精密共性制造平台的关键工艺能力,以全方位提升精密产品的加工工艺能力和生产制造能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满足新业务发展的需求。公司在技术、研发、人才、产能等方面已做好了充分的储备,有信心在新业务领域开拓一片新天地。
5、公司智能终端业务开展情况?
答:公司在技术、研发、人才等方面已做好了充分的储备。经过前期的资源投入和市场开拓,智能终端业务已取得一定的进展,预计将在全年的收入和利润中逐步显现。公司目前为智能终端客户开发面向下一代的外观金属结构件和功能性金属结构件产品,配天数控公司(体外核心公司)也在为智能终端客户定制专用设备。公司有信心在智能终端金属化趋势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越。
6、公司2014年上半年的非经常性损益两个多亿,是什么原因?
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5号》规定,公司出售华阳微2.5%股权后,按照公允价值重新评估后,增加投资收益20,829万元,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
随着华阳微在穿戴设备、移动支付领域业务不断拓展,其资产证券化后,公司对华阳微的投资收益也会继续增厚。
7、工信部互联互通标准基于13.56MHz和2.45GHz双频技术的首个手机支付立项标准,会对华阳微有哪些影响?
答:物品的识别与追踪是个古老的话题,直到条码的出现,借助于机器,客观上提高了人对物的识别能力和速度。但无论是一维码,还是二维码,无论其信息承载量还是唯一性容量限制,都无法适用于大量涌现的新的物品的发展速度,所以RFID应运而生。从“信息与货币“的环节看,早期,RFID应用在移动支付主要是在13.56MHz的HF频段上的产品,包括NFC近场支付应用,但该技术专利大多被国外企业所拥有,制约了我国移动支付领域的广泛应用。再从“信息与物“的环节看,低成本解决物体单件标识的方案是UHF超高频RFID。这就是当前面临的两段技术不统一的窘境。日前,工信部就《基于13.56MHz和2.45GHz双频技术的非接触式销售点(POS)射频接口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的发布,将极大地促进UHF超高频RFID的应用,有望突破RFID产业瓶颈,给国内RFID移动支付应用带来新的活力。
那么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呢?华阳微给出了创新性的综合解决方案,通过UHF超高频RFID作为物与信息的唯一标识,同时从信息识别技术上统一“物与信息“和“信息与货币“的认证识别实现方式,而信息承载及物流过程中的追溯也全部由UHF超高频RFID做唯一标识。这样真正回归到最原本的“物“-“信息“-“物“的交易过程,以RFID作为基础识别的物联网、物流、交通、金融领域共同联手,解决时间、空间、信贷、物与物一对一交易全过程中的问题。
华阳微长期致力于RFID产品的应用开发与制造,在高频和超高频RFID产品的生产制造工艺中一直保持着行业领先地位。几年前,华阳微就开始了研发和生产基于13.56MHz的NFC产品,已经在移动支付领域中得到应用。
在华阳微的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企业的技术体系和技术路线图,已经投入并开展了新一代UHF超高频RFID产品的研发。该研发项目一方面是解决“信息与物“的标识技术,低成本半主动(又可称:“借电“激活)无源超高频RFID的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开发,解决无源RFID标签的电源问题;另一方面是解决“信息与货币“的识别技术,面向移动支付及移动终端上应用新一代UHF超高频RFID产品的全新解决方案,即在现有的移动终端上,无需新增硬件,只要有蓝牙,通过APP专门软件,也无需向RFID标签发出较强的读写载波信号(节省无线终端的电源问题),即可以主动读取新一代超高频RFID产品信息。相关的产品项目解决方案,不仅适用于非接触式销售点(POS)射频接口,而且将其拓展至所有移动终端。同时确立了UHF超高频RFID产品系列,适用于特殊的应用领域和应用环境。
工信部上述标准的确立,更是给华阳微的相关研发成果带来市场推力。这不仅体现出华阳微在RFID技术和应用方向上的前瞻性,而且展示了企业在移动支付领域的研发能力和先进的制造技术,是对工信部的新标准的一种先导性研发试验的同时,也彰显了华阳微在移动支付领域应用的前行者,确立了行业领先者的地位。
8、阿迪达斯去年销售了200万件可穿戴设备球衣,请问华阳微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发展前景以及进展情况?
答、华阳微成立于2001年,生产出了国内第一枚RFID电子标签,十四年来,专注于RFID电子标签的研发和制造,一直保持在行业的领先地位,2011年成为RFID行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华阳微研发和生产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穿戴设备、防伪追溯、智慧物流、智慧制造等领域。
华阳微应用于穿戴设备的产品,是在华阳微布基标签的研发路线之上的延展出来的,近几年来,华阳微从布基材料研究入手,采用特有的RFID分体技术,利用厚膜印刷工艺或金属线缝制工艺,已经实现了在服装上直接应用RFID电子标签。华阳微已经掌握了设计与制造的核心技术,为后续在更灵活多变的穿戴设备中的应用打下了可制造的基础。配备服装RFID的穿戴设备产品有如下特点:制造成本低、便捷采集传输、更全面的识别身体生理数据等。2014年世界杯上的德国队队服中已经应用了RFID穿戴设备就是鲜活的例子。Google、三星等公司致力于此类产品的开发应用,此类产品将在远程健康监视医疗等生命管理中起到长久、可持续的作用。
作为RFID行业的领军者,华阳微从两个频段研发和生产应用于穿戴设备的RFID产品。一方面基于NFC技术的RFID产品,该产品实现了可穿戴设备标识与近距离通信、传输配对的功能,主要应用于具有装饰性的穿戴设备,如腕带、手环、指环等。2013年,华阳微已经为5个客户研发、生产了手环和腕带中的RFID标签产品,NFC系列四款产品已经批量交付,累计销售额200万元。
另一方面,穿戴设备体积小、空间受限,无法回避的最大问题是内部电池寿命短、需要不断充电的难题。作为国内RFID行业技术的引领者,华阳微从布基材料研究入手,采用其特有的RFID分体技术,利用厚膜印刷工艺或金属线缝制工艺,研发出UHF穿戴设备解决方案,解决了RFID在穿戴设备上的远距离通信功能和无线充电功能。华阳微不断技术创新、研发创新,开发出基于UHF分体标签技术的布基材料的穿戴设备RFID系列产品,新产品销售比例逐步上升,预计2014年度交货量为20万件(应用于养老院、医院病房管理),将成为华阳微未来重要的利润增长点。预计2015年华阳微将成为全球基于布基材料RFID可穿戴设备解决方案主要提供商。
9、9月3日,国际标准组织通过由中国技术专家牵头提交的物联网参考架构国际标准项目,这是首次由中国牵头主导的顶层架构标准。在物联网方面,华阳微有哪些竞争优势,其商业模式是怎样的?
答:RFID是作为条码升级而开发出来的一种产品,其除具备条码基本属性之外,还具备条码所不具备的特性,包括唯一性、易读写性、容量大、读写距离远、速度快、寿命长,抗污染等。RFID从诞生之日起,即被赋予了替代条码的使命。
当今,条码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用户群广泛,产业供应链也稳定。由于RFID产品高技术含量、高制造成本,市场价格相对条码而言居高不下,成为制约RFID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谁能掌握低成本的产品设计和产品制造,谁就将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导者。“
华阳微十四年来致力于低成本产品设计与低成本制造工艺的研究与探索,2004年、2012年、2013年研发并申请了《超高频电子标签天线的制造方法及电子标签和天线》、《一种分体天线超高频电子标签及反射天线单元 》、《一种分体天线RFID标签的制造方法及设备》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全面掌握了UHF低成本的产品设计和低成本的制造工艺,已经研制出了专用高速生产设备和高效检测设备,拥有先进的年产20亿只RFID标签生产线。
为进一步降低产品的综合制造成本,华阳微对市场、产品技术充分分析,分解产业链成本构成,创新出新的营销共赢模式。
一方面,华阳微与芯片厂商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对芯片检测过程的分解与再调整,消减重复检测成本,最终让利于客户。
另一方面,华阳微与客户周边的印刷厂进行联盟合作,共同打造低成本RFID产品市场,实现利益共享。华阳微基于创新的UHF分体RFID产品和创新的制造工艺分解,结合创新的供应链整合的综合营销模式,完全颠覆了传统的RFID标签的制造工艺和制造成本,领先的基于低成本制造的分体标签设计--使UHF分体RFID标签的封装成本下降了80%,使单体RFID应用成为可能,华阳微成为RFID行业的颠覆者,继而引爆整个RFID的市场需求。
实现这种营销共赢模式,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独有条件:
(1)产品设计创新:华阳微专利产品UHF分体RFID标签是这种营销共赢模式的基础,且华阳微具有持续的分体标签设计开发能力。
(2)分体标签的制造工艺创新:华阳微将RFID的制造工艺分解为RFID专业制造技术和非RFID专业制造技术,这为与印刷厂联盟提供了技术互补的合作基础,形成崭新共赢的营销模式,为企业未来销售打开巨大蓝海市场。
(3)华阳微具有RFID分体标签的复合技术,并研发、制造出与此技术相匹配的低成本专用制造设备,实现了行业瓶颈的技术突破。
华阳微这一创新的营销共赢模式,其核心在于对UHF分体RFID产品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的专业研究和开发,拥有产品设计创新、工艺设计创新、专用制造设备的设计创新能力,以及营销战略的创新能力。华阳微这一核心竞争力是极深的“护城河“(独有技术、独有专利等),是难以超越、复制的,将为华阳微的发展创造强劲的动力。
10、大股东体外核心资产智能装备制造业务与同行业相比有哪些优势?对大富科技提升核心竞争力有什么帮助?
答:大富科技实际控制人深圳市大富配天投资有限公司控制的以深圳市配天数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配天数控“)为核心的智能装备制造业务,属于上市公司体外。据公司了解,该部分业务经过长期的技术积淀及产业链的衍生,已经形成了以数控系统及机床为基础,配套周边智能化专业设备及集成解决方案的智能制造装备体系。
配天数控业务的基础与核心是数控系统技术, 独立开发了坐标系变换、加工路径规划、运动控制、伺服控制、误差补偿、刀具管理、仿真、智能化等近60个算法,其正在研发的AE8800系列还可通过网络服务器平台实现在线调试,远程升级,远程监控和远程诊断,而这使得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制造、共性制造成为可能,并将成就大富科技打造具备互联网基因的“错维制造“战略,为大富科技打造精密共性制造平台提供了定制化、智能化、精密化的工业装备。
据悉,配天数控已启动资产证券化的筹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与上市公司资产重组、IPO等),并聘请法律顾问广东信达律师事务所、审计机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11、公司是如何看待体外核心公司配天数控资产证券化?是否有资产注入计划?
答:配天数控本次资产证券化,将借助资本平台进一步促进其自身的业务规范与发展壮大,而作为其客户的大富科技,也将享受由此带来的更优的技术、产品与服务,保证了大富科技打造精密共性制造平台关键要素的扩展性、持续性与稳定性,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富科技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持续提高盈利能力,夯实多元化跨领域抗周期的产业布局,维护大富科技广大股东的利益。未来如有资产注入计划,公司将会按照深交所信息披露相关规则及时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