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精锻科技 (300258) 2014-09-03
一、技术相关
Q: 齿轮的研发难度在哪里?
A:首先要尽可能参与到产品的开发设计中,其中的关键在齿轮齿廓的修形技术及齿形模具的设计与加工,然后是产品加工工艺的设计,对成本、品质稳定性控制有很高的要求。 其次,设备的投入非常大,而且投入时间要提前很多。设备的采购周期约1~2年,调试时间通常约3~6个月。整车厂提出要求时,必须有能力用量产的设备和工装及时提供样品。也就是说,对采购和安装调试周期比较长的设备,需要领先整车厂的产品规划提前做好设备产能准备,否则就没有可能拿到项目。在这些方面公司已做了比较多的提前准备,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2010年欧债危机的时候,很多竞争对手都收缩了, 而我们是加大投入的。因此上述危机以及当前的经济增速新常态,对我司而言更多的是发展机遇。
Q:锻造和机加工的发展趋势?
A:复杂的零件,大多数都可以通过机加工方法制造,其非金属结构的形状可以应用3D打印技术实现,但合金钢零件如汽车用齿轮应用3D打印技术制造现阶段还不具备商业化的可能,对于大批量适合精密成形的零件的生产,机加工方法的效率相对偏低。精密锻造的前期设备投入和模具投入比较大,但是效率高,对于大批量生产比较合适。当然,具体还是需要根据数量、零件结构和强度要求等来确定最终的方案。
Q: 精锻科技的“精“体现在哪里?
A:设备精度高、模具精度高、工艺精度高。公司未来持续要提升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精度的高一致性;长远看,也能降低劳动力成本。
Q: 锻造生产线可以对应不同的客户需求么?
A:设备大多是通用的,模架和模具调整后就可以适应不同客户不同产品的需求。
二、新产品相关
Q: 变速箱轴目前主要供应给谁?未来的市场空间?
A:目前还没有大批量供货,预计年内可小批供货。目前主要是奥迪,未来目标是向大众产品系列延伸。奥迪和大众在中国的采购许多方面都是体系资源共享。大众国内的自动变速箱设计产能,天津135万台,大连90万台,再加上奥迪45万台,总的设计产能大约是270万台,预估实际产出能达到300万台上下;此外加上一汽大众传动器和大众上海变速器二个公司的手动变速器的产能,大众在中国变速器的设计产能总体约360万台,实际出产能力约400万台;这是我们当前第一目标市场
Q: 轴相对于齿轮的技术含量?
A:由于中高端自动变速器对轴类件在热处理后的变形量控制的精度要求很高,因此对轴类产品锻造的流线、形位公差和组织等要求较高,这对轴类件挤压成形的模具精度、成形工艺和设备的精度要求都比较高,对精密成型的基础理论研究和设备刚性自动化的要求都有很高要求。公司进入这个市场的出发点:战略需求,考虑变速箱零件模快化的配套开发,调研后认为有收益。
Q: 轴的单体价值量?
A:单价高于结合齿,复杂结构的单根轴精化坯(半成品)价格通常在50-140元, 轴类件的锻造设备一期投入已经完成了。锻造设备的超前投入就是为了轴和结合齿上量准备的。
Q:电动差速器也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新市场
A:目前主要应用于海外客户的皮卡、四驱SUV和小型商用车,终端客户包括 Jeep、福特、丰田、日产等。
三、经营相关
Q: 公司产能上不去的原因? 固定资产投入周期长,还是人员跟不上?
A:汽车行业要求特殊,需要公司配套提前投入固定资产采购,汽车量产两年前就需要把产品的产能都准备好 ,现在产能释放比较慢的主要原因是客户本身的开发测试周期长,一般都在2-3年左右。 项目起步阶段,车厂就会和公司进行接触。因此,现在的投资,都是为了两年以后的结果。
Q: 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都比较低?
A:车厂把资产投入转移到了上游,比如大众一个项目投10个亿,上游所有的配套可能加起来的投入要超过100个亿。
Q: 现在公司的资产周转率、产能利用率是高点还是低点?
A:齿轮行业就是个重资产的行业。未来的增长将着力于产能利用效率的提高,今后大投资额的锻造设备投入将会呈递减态势。
Q: 公司收入的季节性趋势是怎样的?
A:按照近几年的业绩分析,一般下半年比上半年高,全年第4季度会更好;来年一季度力争环比持平,二季度争取环比增长。目前关键设备的投入已经差不多了,机加工产能的利用率已经基本满了,锻造设备的产能利用率还不高,短期应该不会再有大的锻造设备投入,锻造产能还有提升的空间。 未来更多的是根据已开发产品的市场需求投资与锻造能力相匹配的机加工、热处理产能等,发挥产能综合增长潜力。相比锻造设备,机加工和热处理的投资额要少很多。
四、下游客户
Q: 最大的客户是哪家,占比多少?
A:大众集团最大,今年占比超过20%
Q: 怎么评价下游客户?
A:长安汽车变速箱厂的成本控制能力还是较强的;上汽集团的变速箱厂在国内市场产销量最大,其主要的竞争对手是格特拉克江西(中高端),第二个对手是唐山和天津爱信,第三个对手就是重庆青山变速箱厂(中低端);上汽的DCT已经开始批量生产,而格特拉克的DCT在国内也已开始生产了;14年预估重庆青山出产变速器大约在190万台左右,唐山爱信出产变速器大约在50万台左右,格特拉克江西出产变速器大约在110万台左右,上汽变速箱出产变速器超过300万台;比亚迪的模仿能力很强,其主要是比对大众的同类变速器产品。
大连大众自动变速箱14年目标是出产90万台,15年计划出产预估110万台,全部是7速双离合自动变速箱。锥齿轮100%是我们供的,结合齿的40%是我们供的,大众希望我们提高供货比例,因为价格相比进口件有成本优势。
五、未来发展展望
Q: 如何看待电动车的发展对于公司的影响?
A:电动车有替代传统动力的趋势,这将对整个产业的影响非常大,零部件行业都在考虑投资未来是否有能力放空的问题。行业共识是10年后纯电动车有可能替代传统车,发动机可能会被电池动力取代,变速箱还会保留,但其结构会变化比较大,对传统齿轮产品会产生很大影响,如传统变速器变档机构通常有30-40个齿轮,将来可能只需要2-3个齿轮,主流意见是差速器还会保留。虽然有轮边减速电机的新应用,但很难替代差速器,主要是一个安全问题和成本问题。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在结合齿类产品的设备投资下一步会比较谨慎,主要是考虑充分发挥现有已投入设备的利用率。变速箱,不管改不改,轴肯定是需要的,这也是公司有意识地应对新能源汽车可能造成的影响。差速器齿轮未来可能还需要追加投资,锥齿是公司传统主营产品,设备、能力都有优势。
从车厂的战略看,大众的动力总成战略持续投入没有变化,未来中国市场的产出将会扩张到400万套/年。丰田的大趋势也是依旧维持油电混合动力的路线,因此对于公司的未来产业前景,我们还是相当看好。
Q: 公司有没有并购意向?
A:一直在关注,以前讨论过与发动机行业相关的零部件企业,但考虑到未来发动机行业的发展不确定性,暂时中止。再融资方面的思路也有调整,总的想法是准备好未来可能的并购机会的资金需求,能够适时抓住机遇。
Q: 反垄断对公司的影响?
A:大的方向是从未来看如果零部件经销体系车厂向市场开放,长期而言对零部件公司是利好,但短期看不出来;现阶段主要是对售后市场消费者的利好,相当于是车厂让出一部分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