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丽珠集团 (000513) 2014-11-03
问题一:公司研发团队的组织架构如何?
答:公司研究院主要负责化学制剂和中药制剂的研发,主要由化药研究所、医学临床研究中心、中药研究所、知识产权部以及项目发展部;公司生物药的研发主要由公司二级企业单抗公司和疫苗公司承担。
问题二:能否谈谈公司缓释微球产品情况及未来发展的计划?
答:从整个市场上来说,微球技术虽然起步较早,但国内外技术相对来说仍不太成熟,尤其在工业化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公司经过多年的研发与实践,目前也仅有一个产品--注射用亮丙瑞林微球上市销售,在工业化生产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市场领先优势。微球技术平台将作为公司未来在化学药物研发的重点技术平台,将主要在生殖、抗肿瘤等药物领域不断补充和丰富微球技术的新产品,目前相关项目还处于临床前研究和准备申报临床的阶段。
问题三:能否谈谈公司化药和中药的研发方向?主要研发项目进展情况?
答:公司化学制剂的主要研发方向还是集中在现有品种的深度挖掘以及微球技术平台建设与微球产品的持续开发上,如公司国家1.1类新药--艾普拉唑肠溶片的剂型升级项目--注射用艾普拉唑钠的研发,今年已完成二期临床的研究,初步预计明年6月完成三期临床的研究;现有品种注射用伏立康唑产品的补充申请项目,目前处于一期临床阶段;
中药制剂方面,公司仍以现有品种深度挖掘及原有研发项目持续推进为主要研发方向,由于中药制剂审批周期长且更趋于严格,故公司也更加关注中药项目的审批风险,平衡项目综合收益情况,目前公司主要在研项目为注射用三花粉针项目,尚处于二期临床研究阶段。
鉴于药品研发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同时受产业相关政策不断变化的影响,具体项目进度较预期可能出现偏差。
问题四:公司的主要品种的销售状况如何?
答:受中药注射剂降价的预期、安全性问题以及医保控费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中药注射剂今年以来增速明显放缓,作为辅助治疗用药的公司主力产品参芪扶正注射液,增速也明显放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公司几个重点潜力品种,如艾普拉唑肠溶片、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亮丙瑞林微球、注射用伏立康唑等品种基数较低,销售方面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目前销售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问题五:能否谈谈公司未来的发展计划?
答:公司未来战略发展的主要方向还是加快生物药领域转型,尤其是加快单抗产品的研发。在公司生物药未成熟发展之前,公司还是会以不断挖掘化药、中药制剂产品潜力为手段,为股东不断创新回报,同时也为生物药研发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与供给。
问题六:公司是否有H股融资计划?目前主要的并购方向如何?是否有确定的目标企业?
答:公司今年B转H股成功在香港上市以后,建立了海外市场的融资平台,希望能够有合适的机会与项目促使发挥这一平台的融资作用,目前公司主要的并购方向还是以丰富和补充更多优势品种为出发点,通过丽珠处方药销售优势带来并购品种后的协同效应实现并购品种的快速增长,也可以考虑与国际大型医药企业的战略合作机会。公司一直有关注相关并购与合作的机会,但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目标企业。
问题七:公司目前在营销方面的改革进展与效果如何?销售的重点工作包括哪些?
答:公司目前主要推行合约制销售模式,自去年在云南试点成功后,逐步在全国各省份推广实施,目前各省份实施情况较以往情况略好,但离公司预期目标还有一些差距,主要由于地域条件、队伍建设、制度执行等因素差异导致各区域之间执行效果存在差异。公司销售改革的主要工作包括:招揽营销人才,壮大营销队伍,并加强销售外线人员管理;确立新的岗位职责及量化考核指标,加强考核,优胜劣汰;调整考核方向,提升服务意识,培养团队精神;聚焦市场资源,全力推进规模建设,将市场资源优先配置在规模区域,全力协助打造模范终端和地区;加大与重要客户的合作力度;提升员工的信息搜集与数据分析能力,提供高质量的策略调研与信息分析服务等。
问题八:公司发酵类原料药业务剥离终止后,业务未来的发展及定位情况如何?是否其它可行方案?
答:公司发酵类原料药业务由于存在行业市场波动大,业绩不稳定,环保压力大等对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的不利影响,加之与公司向生物药转型的战略方向不相符,故此块业务的整合剥离是公司长期发展的一项战略考虑。目前尚无进一步可行和明确的方案,由于存在一定的不利条件,预计短期内将无法进行整合剥离。在经营层面,公司现已在内部设立发酵原料事业部,在公司层面就品种布局、市场规划、产能发挥、人才引进与共享利用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在现阶段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及市场开发以实现业务板块的持续盈利与发展,降低对公司主营业务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