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卫宁软件 (300253) 2015-03-11
首先,公司首席医疗行业专家谢维先生向投资者介绍公司创新业务规划和发展策略:
1)医疗卫生体系三方博弈,各自痛点亟待解决:我国卫生体系主要涉及三方主体,消费者(患者、亚健康人群)、支付者(医保、商保等)、服务提供者(医院、医生、药店、健康服务机构)。目前三方主体存在相互博弈现象,医院患者联合骗保现象严重,保险机构因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监控机制而浪费资金。低效的医疗服务流程有待改进,各自痛点亟待改进;消费者的就医体验差、支付者的控费能力缺失、服务方的医疗资源配置功能割裂,以药养医机制不合理,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
2)夯实传统业务,布局创新业务:公司在医疗信息化、公共卫生信息化、医保风控领域深度布局;目前公司在29个省市拥有3000余家医疗机构用户,公司将继续通过“内生+外延“战略做大做强传统业务,同时积极布局拓展创新业务,向区域卫生信息化、远程协同医疗、集成等方面拓展,抢占全国市场。创新业务是公司目前发展重点,尽快落地就医云、健康云、云医院和PBM云,积极争取与第三方合作,初步形成产业布局,在健康服务领域成为国内龙头企业。
3)进军三大万亿市场,积极落地五大业务:公司依靠自身业务布局,将进军健康服务业、医疗保险业、药品服务业三大万亿蓝海市场。公司基于3000余家医疗机构用户、成熟的产品体系、强大的知识库及“四朵云“的落地,目标在三年内实现五大业务――代理药品拆零分销、代理医院药品采购、代理药品医院供应、医疗服务中介、健康服务业务。
其次,公司董秘靳茂先生向投资者回顾了公司2月28日刚刚披露的2014年度报告的主要财务数据及相关内容:2014年公司整体经营状况良好,取得了较快发展,公司在内生性、外延式扩张两方面都取得了不错成绩,2014年共实现营业收入4.91亿元,同比增长40.88%;实现营业利润0.9亿元,同比增长77.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50.08%。
在外延式扩张布局方面,2014年公司先后收购北京宇信、山西导通、上海天健并新设控股子公司新疆卫宁。2015年初公司在重庆、黑龙江相继落地业务布局,并在杭州收购两家医疗信息化公司,今后公司将继续实行“内生+外延“式发展,未来目标是至少在每个省均建立营销服务中心,为创新业务的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之后,公司就投资者关心的问题作了相应的解答。
一、公司未来创新业务的推进次序?具体业务收入时间表?
答:公司非常关注创新业务的发展,其中重点关注医保理赔直付、药品流通及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公司在这三方面均有推进,不存在业务递进的先后次序的问题。这三方面相互促进同步推进,公司希望通过线上线下的联动,依托线下医疗机构,实现处方流转,医生依托平台工作,未来将探讨通过平台来分发处方的可能性。
目前,公司将实现医院、机构依托就医云平台实现分组诊疗、实现药品采购等综合功能,相信落地所需时间不会太长,在这些产品落地之后,公司将构建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加大投入,和商保、药品流通企业来共同探讨运营及盈利模式。
二、医药分离是大趋势,但它涉及到医生利益平衡的问题,估计不会短期出现大的突破,所以公司是打算先把审核放前面,然后再做药品流通,这种想法是否保守?
答:这关系到政府政策,但医药分离是个大趋势,目前很多城市已经在试点,有些地区已经明确不能药品加成,公司将与大机构联动,带动小机构的业务拓展,完成配送等创新服务,该服务模式有医院线下一起参与,为老百姓提供一个好的体验。
三、前段时间市场传闻国家将建立统一的医疗信息平台,做信息、数据开放,请问公司是否听说?这个平台是否可行?
答:1、该平台的传闻之前确实有听说过,是保监会一位领导在网上访谈中提到的。个人感触总结:更多的只是理念上的向往,细节方面实施有很大困难,主要原因有:1)国家政策,资源配置由市场配置,实现有效三医联动是市场要求,国家将站在监管方角度;2)国家统一配置效果没有市场经济体制好;3)机制方面,过去有很多部门来管,比如国家卫计委、人社部、保监会等。这些部门之间的协同难度很大;4)技术上,国家从2011年开始做规划,区域信息化,过去叫3521,它只是把各个医院连起来,做一个核心数据库的共享,想做个统一的平台投资大也很复杂;5)运营管理上,这个平台是谁的,谁对它负责,哪些业务归谁管,这些都很难界定。总体来说,国家相关部门想建这个平台的思想是好的,但实际操作的难度非常大。从十八大确立以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基本思想看,平台上丰富多彩的应用服务更是市场经济的源泉,公司更有机遇。所以无论平台谁来建设,数据更大的共享,多市场反而是利好。
四、公司对远程医疗的布局和进展情况?
答:远程医疗有几种形态:1)视频会议;2)形成和具体协同服务联动的形态,这是我们最重视的,2013年我们就研发了这种形态,现在可以形成在远程的小医院拍片子,去二级、三级医院读片子,此外,一些病理、心电也可以以这种形态实现;3)移动医疗服务如何介入到远程医疗服务:医疗的信息体系部署在云上,远程服务的模式有多种,如端-端、端-机构、机构-机构。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远程医疗服务。公司的布局主要为:1)产品线布局;2)云医院布局;3)移动健康,来完善整个医疗框架。
五、公司药品流通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答:药品流通不是公司自己去做,我们将通过打造一个新的开放式平台,透过线下药品流转、慢病管理、云医院多点执业医生实现处方流转等,然后与药品流通企业、商保合作。公司目前更关注整个平台模式的贯通,给各方使用者提供满意的体验,盈利模式在不断应用中得到完善,公司价值将得到体现。
六、三医联动的推广难度是什么,公司目前进度如何?
答:公司目前目标是走通整个流程,试点项目顺利完成,目前PBM、慢病管理、医讯通、优孕宝等试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进展顺利。
七、卫宁有没有考虑做2C业务,满足用户查询医保信息等功能,实现引流,后期再做商业保险的创新?
答:在亳州模式中,公司推出APP产品,可以支持查询、医院信息获取、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公司已经关注该方面的业务。让更多人进入这个平台,从商保、药品流通方受益。短期内,公司还是以完善用户体验为主要目标。
八、各种类型公司均有切入该医疗市场的趋势,公司怎么看现如今面临的市场竞争?
答:大医疗健康行业是最有可能出现下一个BAT巨头的行业,目前受到了资本方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我们认为医疗健康信息化有比较高的行业门槛,尽管之前也有一些其他行业的IT类企业尝试通过并购方式切入医疗行业,但最终失败的居多;在目前行业热度很高的背景下,有些之前没有多少医疗业务积累甚至与医疗健康完全无关的公司,在资本的驱动下也积极切入医疗健康领域,但他们是需要花时间来理解医疗健康行业的,公司将在巩固多年行业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实现布局和卡位,继续扩大自身的竞争优势
九、公司近期积极并购以实现用户扩张,是否会造成并购成本虚高?
答:不会。公司通过收购一些区域性有一定优势的公司,使公司的业务能够较快速地进入新的市场,通过市场化竞争等方式,以较低的投入扩大公司的市场份额。另外,通过收购公司,将公司的产品导入到新用户当中,有利于研发等成本的降低。此外,通过收购公司的平台,有利于吸引当地一些优秀人才加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