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朗玛信息 (300288) 2015-03-23
2015年3月23日上午10点,公司在北京召开了投资者交流会,对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相关事项以及互联网医疗业务布局方向与投资者进行了交流。
董事长王伟:公司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和39健康合作,2014年完成了对广州启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39健康网)的收购,开始布局互联网医疗业务。我们认为互联网医疗有三个要素:
(1)用户入口(39健康门户入口);
(2)用户的需求;
(3)医疗资源。
而对于大健康产业,我们认为需要布局五个方面:
(1)健康慢病管理;
(2)看病诊疗,需要医院、医疗机构内部完成;
(3)术后监测与管理;
(4)医学养老;
(5)药品流通与销售。
目前国内第三项术后监测、管理和第四项医学养老还没有开展。
朗玛从互联网入口布局,重视医疗资源。希望通过保险、金融手段和专业牌照综合布局。
问:公司本次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融资10亿,请介绍一下募投项目?
答:第一个是慢病管理平台,要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会把慢病管理平台和三甲医疗平台对接起来,包括体检、用户挂号、主动提示等。通过穿戴设备、便携设备,如血糖仪、血压计、智能手环、测心率等,与健康体检和日常常规检测结合,打包成服务。中国慢病人群接近3亿,高血压1亿,糖尿病接近2亿,需要好的平台来做好日常服务。
第二个是基于药品的线上线下管理的,叫药品通。39健康拥有全国最全的药品数据库,目前已经覆盖所有药品的性能、指标和价格,目前侧重在web和wap上,后续要深入做APP。目前已经连接上近6000家药店,和主流的网上药店都已经有对接。我们计划下一步和药店结合起来,打通线上线下渠道。
第三是8亿的补充流动资金。公司2014年与贵阳卫计委签署了协议,主要是用于医疗资源的整合,可能与知名三甲医院合资成立医院,或并购医院。
问:公司发起设立成立银行是什么想法?
答:金融也是产业里非常重要的部分,很多机构想申请民营银行牌照。国家现在对贵州非常关注和支持,省委和省政府决定让朗玛牵头成立民营银行,经营宗旨也是围绕大健康医药领域,侧重三农服务,对疾病和医疗的垫款也是重要环节。银行业务侧重三个方面:
(1)三农服务。贵州省三农问题比较严重,有9%的贫困人口,比全国发展滞后了5年;
(2)针对大医药、大健康、大数据,做供应链金融;
(3)侧重互联网金融,重点做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给大银行做表内到表外的业务。
问:医疗和保险金融结合,国外的案例也结合比较紧密,是否还会继续拿牌照?
答:公司理解大健康领域要做好,需要医疗资源+互联网+保险+金融,国外医疗服务99%都是由保险支付的。通过保险能够获取用户非常重要的数据,相对保险和金融可能保险更重要,但至于是否继续申请牌照要根据公司的经营发展状况来看,我们会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信息披露。
问:为什么选择医疗和互联网结合?
答:公司上市后做Phone+,做语丸,实际上语丸还是比较成功的,拆出来是因为互联网产品需要投入。公司决定做医疗是因为在美国考察后,发现医疗产业是巨大的金矿,坚定了互联网医疗是公司未来发展方向。互联网作为独立发展黄金时期已经过了,未来机会是拥抱其他行业。公司收购39健康就是希望资源整合,做得更专业。下一步公司计划真正结合医疗资源,重构医疗资源,科学搭建健康体系,通过网络数据、慢病管理等更好服务大众。
问:未来有没有可能和互联网巨头结合?
答:未来3-5年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黄金发展期,公司会利用好自身优势,抓住机会。公司获得资金后会加大布局,专注公司发展方向,如果有好的机会我们愿意合作。
问: 朗玛以后做互联网医院,是否有成型的商业模式?最终落地的线下医院扩张的思路是怎么样的?
答:传统医院的职能就是看病诊疗,互联网医院增加了一个职能就是健康管理。
大数据一方面是基因数据,一方面是穿戴设备的动态数据。通过穿戴式设备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监测数据,和医院资源打通,通过用户的客户端更好的进行管理。通过与互联网医院结合,小病可以就近通过实时终端和远程医生实时会诊。据统计95.2%的人不舒服是不去医院的,如果买药的同时药店可以直接和三甲医院进行会诊,还有检验检测设备。针对不去医院的95.2%的人,相信病人有意愿通过互联网医院诊疗。今后,穿戴设备、便携设备会越来越多,所以公司关键的工作就是能否打通渠道,对接医疗资源。互联网医院前提要有实体医院,否则没有资格网上会诊。
问:基因测序是否有布局?
答:由于法律存在障碍,基因数据和医疗对接还没有那么通畅。但我们认为将来的前景是非常大的,基因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走向医疗服务。
问:公司后续的布局侧重点在哪里?
答:公司会先去做慢病管理和互联网医院。下一步会紧密结合药店和社区卫生中心,把慢病管理和互联网实时诊疗结合起来。公司的两个布局是互联网轻门诊+高端疑难杂症,通过穿戴设备如血糖仪、血压计、测心率设备、智能手环等,已经可以完整覆盖。
最近做了测验,39健康管家放在pad上在药店进行测试,贵阳的10家药店,发现买药的人超过40%的人测了血压。凡是购买长期药和慢病药的,基本会去做测试。我们觉得这个模式是药店特别喜欢的,也可以提升用户粘性。药店也非常希望能够对用户测量,获得疾病属性,为以后的营销创建数据库。这个场景容易想象,商业模式也容易突破,但也需要政策支持,因为药店的问诊收费也需要发改委和卫计委同意。
贵州目前最大的门诊日均用户3000,如果公司2年内实现500个药店覆盖,每天门诊 10个/药店,就会超过贵州当前最大的医院的门诊数。公司的工作重点就是提升互联网医院的门诊量,用流量经营。
问:互联网医院牌照有什么预期?
答:去年卫计委发的文件,未来互联网医院提供诊疗服务不需要审批,去年已经有通用准则。现在做互联网医院主要是去卫计委备案,但前提须是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