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海康威视 (002415) 2015-04-15
会议要点:
1、关于公司2014年、2015年一季度业绩说明
2、关于公司领先技术SMART264的介绍
3、关于公司萤石云+业务的介绍
4、与投资者Q&A互动交流
5、投资者参观产品体验厅
第一部分:
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财务负责人郑一波先生介绍公司经营发展情况
1、2014年经营情况
截止2014年底,公司拥有国内34家分公司,海外16家子公司,以及5大研发中心。在IHS排名中,公司是全球视频监控领域最大供应商,也是DVR、NVR、监控摄像机的最大供应商,VMS视频解决方案则排名全球第三。近几年来,公司收入及净利润增长率维持在比较好的水平,公司财务方面呈现出分红率高、毛利率稳健、费用率缓慢下降的特征。
公司产品披露统计口径发生变化,在传统的前端、后端、工程产品外,新增了中心控制设备这一项,包括传输与控制、NAS以及VMS。另外,公司的工程施工则包括有重庆项目。
毛利率方面,公司2014年国外毛利率增长,主要是产品结构的变化,比如IP产品在海外的销售推广较好,毛利率提升。国内毛利率下降以及整体毛利率下降,主要原因是低毛利的硬盘产品和工程项目收入增长较快。
应收款低于销售收入增长。经营性现金净流入增长99%,主要是四季度回款较好。应收账款增长控制取得成效,公司关注应收账款控制。
国内业务方面,区域、行业、产品三维业务体系运作机制逐步完善和成熟。七大事业部的整体解决方案,能够为多个细分行业提供230个特定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同时公司的渠道市场继续高增长,放量明显。
海外业务方面,公司的占比从22%提升到25%。公司坚持本地化及自有品牌,同时向区域分销商和集成商延伸。公司的重点区域如欧美地区实现了突破。
具体产品方面,公司的趋势是IP类产品占比提升,解决方案产品提升快;13年是全球第三。
公司14年研发投入占收入比重7.55%,逐步推出智能分析、云计算、4K、265的产品。截至2014年底,申请各项专利893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167项。
2、2015年一季度业绩情况
公司2015年一季度,销售收入增65%,净利润增52%。连续八个季度销售收入增长超过40%。其中毛利率方面,如果剔除硬盘和重庆收入后,毛利率基本维持不变。公司目前按照高新技术企业的15%所得税预缴,后续会继续申请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应收收入比,呈现季节性的。
3、2015年发展规划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将加强信息的互通共享、加强深度应用、提高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密度和建设质量;推进技防新装备向农村地区延伸。这对行业将会是推动作用。同时,目前正在进行的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安防设备进行配套。因此,行业增速依旧可期。
目前行业竞争格局稳定,主流厂商地位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且竞争层面从产品竞争转向解决方案竞争。IP、高清和智能是未来发展方向,数据挖掘、智能分析将成为视频监控行业新热点。
公司2015年的重点工作为行业细分和区域下沉,精准发力、决策下移。海外则继续推进国际化2.0,从而推进解决方案成长。
公司将继续发展VMS解决方案并看好互联网业务发展。
公司现在经营状况正常,对完成年度目标很有信心。
第二部分:
海康威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浦世亮博士介绍SMART 264技术
从大数据的角度看,监控数据占大数据总量的60%以上,因此压缩、存储、传输至关重要。
之前应用广泛的H264、H265编码标准主要应对广电媒体,讲究视频流的特性,而在视频监控领域,背景变换比较少,用户更加关注运动目标,因此公司基于监控视频的特征为监控应用开发的编码技术。
(现场搭建并演示)
通过演示,发现Smart264相对于H.264压缩率确实有大幅提升,未来的压缩率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
公司会很快发布基于此类技术的产品。
第三部分:
副总经理(分管互联网业务)蒋海青先生介绍“萤石云+“业务发展情况
萤石产品14年底约100万用户,15年3月底约200万用户,接入设备数约160万,还在高速成长中。用户数的增长仅仅是萤石的一小步。
公司将“萤石云+“生态定义为“互联网+“时代的视频内容服务。这一生态将是开放平台、O2O运营服务商、App开发者、专业用户的结合。
公司概括,萤石云+ = 萤石云+开放平台+行业,这也就是海康威视的互联网总体战略。
萤石将于4月21日在北京举行新品发布会,主要产品为会听声辩位的家用PT互联网摄像机,家用入门款小伊娃C2C互联摄像机,家用智能布撤防技术、陌生人预警技术。公司还发布萤石运动V2.0,这将是全面运动社交的开端。另外公司将会有其他新品推出。
“萤石云+“也就是各行业视频全面接入萤石云,它可以解决行业客户到用户的最后一公里的鸿沟。云端的海量视频数据既服务于消费者也服务于专业用户。目前公司的开放平台吸引了80家应用开发者,已经推出了20余款应用,未来将根据不同需求开发应用。
第四部分:
总经理胡扬忠先生与投资者Q&A互动交流
Q:公司中期可见的新业务在15年的规划和进展?
A:主要业务还是视频监控这一块。新业务主要还是围绕消费者来做,萤石拓展为萤石云+,打通消费者和行业用户,挖掘行业信息给消费者去用。今年还是主要在传统业务,半年度预测已做公告,全年业绩预期可以保证。其中,细分行业会发生一些变化,但整个行业增长还是不错,与预期相符合。
Q:如何看待公司的产品与毛利?
A:产品不是孤立的,很多更新与提升是融合在产品和解决方案中。公司的毛利率从2006年至今保持稳定,很大原因是在于公司不断将最新技术应用与产品,提升产品性能,丰富产品功能。例如今年会发布的SMART264,也会大大提升产品的性能。
Q:请问董事长,您是如何评价公司的管理层?在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海康威视会有怎样的改变?
A(董事长陈宗年):公司的经营团队最大的优势是学习能力很强。经营层有深刻的理论实践背景,很强的事业心和坚忍不拔的意志,非常善于学习,并可以将碎片化的知识不断加工形成完整的体系。一个好公司的核心管理团队拥有某些共同的特质。第一,战略思维。有明确目标和方向,并且特别善于布局,从一个产品布局成一条线,把产品扩充成系统,因此公司发展的空间很大。第二,系统性思维。公司已经构建了完整的研发、制造、人才、销售、风险控制体系。第三,辩证思维。经常反省公司产品的问题,非常谨慎。第四,全球化思维。管理层都是工程师出身,但是通过多年的商业学习,他们都具备了世界眼光,看问题基本都是从全球出发。在走全球化道路时第一选择的是美国市场,经过多年努力现在公司已在美国站稳脚跟,尤其是去年的费城项目还获得了美国国土安全金奖,均是海康威视自有产品、系统及软件,证明了公司的实力。第五,理性思维。公司一直谨慎对待技术的颠覆,在2013年就开始思考互联网对传统IT行业的冲击。
做为大股东,对于海康威视的发展我们要做的就两点:第一,全力支持,充分信任;第二,充分利用资源整合优势。
Q:江苏事件对客户采购的决策?
A:对海康的有一定影响,但是从公司二季度业绩指引的35%~55%增长就可以看出来对订单影响有限。事件发生后,公司积极帮客户现场升级,派出50多人团队在江苏帮助客户修改密码。公司三月底推出的设置激活机制版本的产品去年就有规划,但当时有些用户没那么迫切,甚至反对,源于管理难度会加大,因而进度不是很快。江苏事件本事所呈现出来的并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资本市场的某些机构将问题放大了。
Q:海康威视是否拥有领先行业5到10年的技术?
A:在这个迅速学习的时代,不太可能建立比较高的技术壁垒。一项新技术发展起来,改变当前竞争格局,重新确立市场地位也是很难的。海康威视一直注重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这点上一直走在市场前列。例如SMART264,是在现有的芯片上进行的,且海康现有的硬件保留了标准解码不变,保持了发展的融合和持续性,这点是领先的。
Q:H股上市进度如何、是否考虑折价?
A:H股已经通过董事会、股东大会批准,正在推进中。定价将主要参考全球范围内的可比公司,与A股的价格没有直接关系,并不一定要折让。对公司来讲,H股的发行很重要一点是选择时机,在资金方面,公司并没有那么急迫。
Q:把行业产品接入萤石云,安全问题如何保证?
A:网络安全并不都是产品问题,产品扮演的角色小,是整个系统的问题。专网一般是与互联网进行物理隔离的,而互联网安全则是靠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海康威视即将成立嵌入式设备网络安全联合实验室,并与相关部门沟通加强监管。
Q:是否考虑过将萤石独立出来,更加市场化运作?有没有考虑将萤石与其他资本合作?
A:萤石现在已经非常市场化了,并且是在独立运作的。是否要做更多的资本安排要看萤石后续的发展。
Q:如何看待价格战?同行也在讲解决方案,是否会对盈利带来压力?
A:价格战一直都有,是正常态势。解决方案本身是难以带来大的收益的,但可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增强用户粘性,带动产品销售的增长。没有解决方案的厂商将被慢慢边缘化,未来还会不断有公司退出。
Q:海康和华为有些类似了,尤其在于工程师文化及产品文化。请问管理团队的边界在哪里,如何进行第二梯队的培养?
A: 华为是中国企业的标杆,也是海康学习和模仿的。企业长盛不衰一定是有核心竞争力。我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视频和图像处理本身,并基于视频本身衍生到其他的产品。公司将牢牢把控核心竞争力,保持稳定的发展。从2008年以来(申报A股IPO),公司没有一个月是亏损的。
公司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包括任职资格,人力评鉴中心,绩效考评,薪酬激励。近几年来,在研发、销售、管理等各个条线,为员工设置了良好的职业通道,并通过人力评鉴中心,把高潜质的人找出来。每年咨询项目中三分之一是人力资源相关的。很多体系的建立都是学习华为公司的。
Q: SVAC标准广东省在强制推行,是否会对海康带来影响?
A: 公司11年就开始在做,已经在DSP上实现了SVAC。但SVAC能否持续还看市场,最终符合市场规律的东西才会有生命力。
Q:公司现金这么多,有什么打算?
A:现金管理方面,大的科技企业如苹果、微软均持有大量现金,现金将用来抵抗风险,避免异常情况出现。收购方面,海康会根据业务情况来积极并慎重地开展。之前也有较好的收购案例,如高德威智能交通,北京邦诺存储,在海康威视收购后的销售收入都有很高的增长。
第五部分:
投资者参观海康威视产品体验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