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东富龙 (300171) 2015-05-13
一、公司董事张海斌先生解读全球无菌注射剂制造发展趋势及市场前瞻
公司作为中国制药装备的龙头企业,系统化和国际化是公司的核心战略。公司将立足注射剂、做强原料药、布局生物工程与固体制剂、投资医疗器械、发展食品工业。未来五年规划:公司每年收入20%的增长,2020年东富龙实现整体销售收入50亿。其中:1)东富龙制药装备35亿;2)东富龙医疗10亿;3)东富龙食品设备5亿。
公司在无菌注射剂柔性制造模式方面,与多家世界知名制药企业进行合作和互动,销售冻干设备和冻干产线,其中包括安进、GSK、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印度Aurobindo Pharma 等世界性的制药企业。在药品制造大国印度,公司销售的冻干设备超过200台,已经在当地形成了品牌效应,销售方式也由冻干单机,向整条无菌隔离冻干产线升级。
二、公司董事、技术兼研发总监郑金旺先生解读工业4.0智能工厂在制药工业的应用
“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与制药工业行业政策,一起推动制药装备行业向更高GMP 标准、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升级。在国家战略层面,“中国制造2025“为制药要装备提出了长期发展目标,包括运营成本降低、产品研制周期缩短、生产效率提高、产品不良品率降低和能源利用率提高等目标。在行业政策层面,新版GMP 附录的陆续出台、以及FDA 和国际GMP 标准,提出了药品生产要“可追溯,不可更改“等新的要求,把制药装备的自动化、信息化要求组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东富龙智能控制分产品和市场两个方面:
产品方面:药厂管理软件+生产线改造。
1)车间版->工厂版->集团版;
2)1.0版-2.0版-3.0版。3)4.0智慧工厂研发实施。
市场方面:
1)存量改造:现有药厂的信息化改造。
2)增量:4.0智慧工厂的建设。
2、业务模式---存量车间改造:
1)1.0版:改造硬件、增加感知器件、识别物体、采集信息。平均改造费用是600万。
2)2.0版:对采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与数据完整性和质量量度关联。平均改造费用是800万。
3)3.0版: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把药厂生产、销售、配送、供应链连起来。平均改造成本为1000万。
存量车间改造市场容量:假定全国药厂4000家,每家平均5个车间,假定50%需要改造,总改造需求:1万个车间单元。假定10年改造完,市场空间:600-1000亿。
3、智慧工厂四大核心:
1)集成
工业4.0将传感器、嵌入式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通过CPS形成一个智能网络,使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及服务与服务之间能够互联,从而实现横向(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纵向(企业内部信息集成)和端对端的高度集成。
2)智能化设备
制造设备的智能化是整个制造过程实现智能化的基础。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工厂是智能设备发展的重点。
3)互联
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客户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工业4.0适应了万物互联的发展趋势。
4)大数据
4、东富龙制药工业4.0智慧工厂研发基于:
1)打造制药工业梦幻工厂;
2)符合中国国情,按照药厂实际出发;
3)符合监管需要;
4)提高药品质量;
5)提高药厂运行效率;
6)降低运行成本,减少药品开支;
7)精准配送,减少浪费。
5、制药工业4.0智慧工厂(互联网+):
1)网络化、数字化;
2)个性化(梦想、管理、订单);
3)模块化(设备、管路、公用工程);
4)可视化;
5)自动化、少人化;
6)信息化。
三、东富龙医疗筹备负责人劳昕元先生解读东富龙精准医疗基本思路与设想
2015 年是公司打造精准医疗核心业务的奠基之年。在免疫细胞治疗服务方面,公司规划在全国建立五大医疗中心,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和细胞GMP工厂,与地区知名三甲医院合
作进行免疫细胞治疗服务。五大医疗中心分别位于广州、重庆、上海、北京、武汉等地区核心城市,目标在15年启动2家,16年全部投入运营。
在产品系列化方面,目前公司已经具有上海溥生生物这一平台用于生产细胞培养相关的设备以及试剂盒等产品。在公司规划中,将通过寻求在基于PCR、基因芯片、微流控芯片和测序等技术平台上产生的一系列个体化产品的成熟项目、技术进行合作,快速拿到产品的注册证,形成免疫细胞治疗服务+产品的软件、硬件相结合双渠道盈利模式。
东富龙精准医疗事业里程碑:
2015年打造核心业务;2016-2018年业绩实现;2019-2020年快速扩张。
东富龙精准医疗核心业务规划:
1) 五大医疗中心建设,2015 年启动2家,2016年底前完成建设期,投入运营;
2) 2015 年整合一系列诊断技术平台和个性化诊断产品,面向海外寻求技术和项目合作;
3) 投资多家肿瘤精准医疗相关技术公司,尤其关注基因测序应用和CAR-T 等细胞治疗创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