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万达信息 (300168) 2015-06-23
1、 一、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总体介绍
医疗行业现在处于互联网+的超级风口。自上而下来看,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新医改则强调市场化导向,全方位的去克服看病难、看病贵以及过去被忽视的健康管理问题,通过互联网+驱动,居民的医疗服务体验大幅提升是大的行业趋势。从互联网+改造行业的角度来看,医疗健康之所以成为风口,是因为他设计的环节众多,每一个环节存在的痛点也多,各环节都有巨大的改造潜力。
那么万达信息心目中的理想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是什么样的形式呢?万达信息致力于构建一个平等、开放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新生态、并且是融合线上和线下医疗服务的模式。之所以会去做成融合线上线下的模式,是因为我们也看到比如像现在也有很多做轻问诊之类平台,其实用户到最后去消费医疗服务,是离不开线下的支持。开放的生态则是,我们在很多环节会选择和细分行业的机构合作,比如挂完号之后,用户需要专家的医疗服务,我们自己提供了全程健康门诊的服务配合医疗机构一起去解决用户需求。通过合作生态的模式,将用户的就医体验最优化,做成极具粘性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
那么万达信息能做成这种医疗健康生态闭环的核心是什么呢?是公司在三医联动的闭环模式。其实三医联动作为医改的方向,我们已经深入积累了很多了。在医疗端的联动,我们的区域医疗平台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实现联动,包括远程医疗、病历共享等功能,把多家医院,整个医联体形成专业的服务,促进分级诊疗,实现虚拟医联体;也能实现医生之间的联动,比如社区医生可能需要专家医生指导等;医患之间的联动,家庭医生通过我们的慢病管理云平台可以实现对签约病人的及时指导和管理等。另外也包括患者和医院间的联动。医保端:实时的交易结算是基础,这方面我们在上海的社保的项目早就已经实现了这一功能。另外,我们还认为像现在很热的概念医保控费、Drgs、PBM等的核心是医疗大数据,必须整合大量的医疗机构的数据才能真正的发挥医保控费的效果,这方面公司的积累是很深厚的。医药端:我们承建了上海药品阳光采购平台,他是首个四位一体的采购平台。未来也会通过医药云,衍生到B2C领域。从医药电商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有两个:一个是电子处方药品的流转;另一个是网上的医保支付。公司医疗端和医保端的积累会是较大的竞争优势。
万达信息在三医联动的行业基础深厚。医疗端是:占有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的50%以上的市场份额,覆盖全国3.6亿人的电子健康档案;医药端:之前公告过的、由公司承建的阳光采购平台即将在今年7月1号正式上线;医保端:拥有全国最大的数据库积累,实现3000万人的并发实时交易系统。
应用基础:公司承建的上海卫生信息网是全球单一规模最大的区域医疗系统,覆盖上海所有三级医院、所有区县和全市600家公立卫生机构。未来做医疗大数据(医保控费、Drgs等),必须整合大量医疗服务机构的数据,虽然政府将数据开放是大趋势,但是数据最先开放给谁?我们认为,万达信息做智慧城市、医疗信息化业务积累多年,更能保障信息安全而且是离数据最为接近。我们现在的健康管理云其实就是获得了政府的数据授权,运行之后,实际上我们也会把数据反哺给政府。
技术基础: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多项卫生部卫生信息标准
商业模式:根据服务人数计算收入,将收入两部分:一部分是政府购买服务;另一部分是个人增值服务(包括第三方保险、中产阶级等)。我们预计2018年服务全国1亿人,将这种三医联动的闭环医疗健康生态输出到全国各地。
二、医药云介绍
首先,我们想解释下为什么要做这个平台?国家2015年在药价改革领域发布了两个文件,一个是要求建立省级公立医院采购平台,医院所有的药品都通过省级平台进行采购,保障全信息公开;第二个是取消了药品价格中原来由政府部门定价的品类。解读下这两个政策的含义,就是要放开药价管制;统建省级平台;B2B平台是全省唯一;做到购药的全过程阳光化。
回头来看,我们承建的医药采购平台其实是领先医改政策的。这个平台的特点有三个:1)第一个实现了所有医疗机构、药企的信息系统直连互通,将药企的ERP等管理系统和医院的HIS链接在了一起;2)是第一个四位一体的平台,从议价交易、采购配送、电子支付到使用的全过程覆盖;3)是在药品统编字典的基础上的平台,相当于统一了平台的各个使用者的语言,这个药品统编字典非常细致,比如之前药品的包装胶囊还是瓶装,是并不区分的,现在就进行了品规规定。从而方便进行交易和物流配送,是医药电商非常重要的基础。
公司承建的阳光模式对于目前现行的药品采购制度是全支持的(多招采模式、监管模式)、实现了所有医疗机构、所有药企、所有药品的全覆盖、过程全阳光,通过药企、医院的直接互联、实时业务流转实现信息全共享,最后将信息与政府部门共享,向全社会公开。
整个药品采购平台的支持是统编字典,包括了药品的所有属性,比如物价、品规、医保报销比例、说明书、国家地方食药监审批结果、不同厂家的通用药的药价等。
通过建设这一平台,对于消费者而言,可以使得买药环节更加透明,比如知道不同厂家的通用药的药价,而且通过与医保的实时互联,提高了购药效率;提高了政府部门的综合监管水平,通过实时的药品数据统计,提前预警,实时监测,作出科学的药品采购决策。
那么这个B2B的医药平台延伸为B2C平台呢?公司B2B平台对于B2C的建设打造了两点基础,第一是统编字典库基础,品规级的信息,方便了未来的处方药品的流转,这个其实很重要,举个例子,医生开的是药片还是药剂,药片是多少片,都是要严格区分的;第二是完成了药企、医院的对接。其实我们之前通过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和医院能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但是药企端是不通的,B2B平台帮助搭建了公司与药企的高速公路。药企是医药生态中极为重要的一方。
现在我们的B2B平台建设良好,在广东等异地也有扩展,那么下一步B2C平台建设过程中,我们会在B2B的基础上加入更多功能模块:购药模块、处方药品模块(处方药品的流转、管理模块)、云药店(医药定点实体药店很多都没开网上药店,所以提供给他们SAAS平台,到最后所有社会药店都可以网上开店)等,最终实现医药云平台的建设。未来我们三医联动的闭环提下下,医药云将通过医疗云、健康云对接医疗资源和用户。比如慢病管理为例,患者在家庭医生那里开的处方药品,通过平台对接到药企,之后患者可以多场景购药(医院、药企直送、社区购药等)。
目前由于各地医改进度不一样,对于处方药品的流转、医保在线支付的开放程度不一样,万达信息对不同的政策环境,都有相应的服务提供。未来只要是和药有关的环节,包括支付、医生开具的处方药品流转等都会在我们这个平台上完成。
我们正在实施部署的城市有: 处方开发的,有不开放的;有医保在线可支付,有未开放支付的,我们都能提供互联网+的服务,包括万达医药云、万达云商店、万达掌上医院和医费通等。
三、互动问答
问:介绍下公司对于商保、保险云业务的战略,注意到定增也引入了险资入场,是否未来有安排相关合作?
答:这块和保险云相关,万达信息这次定增包括未病的健康云、到已病的医疗云、到医药购买医药云、再到支付环节的商保、社保的保险云建设。我们会从支付环节切入保险云建设,但不仅仅局限于支付,业态和布局会在以后向大家汇报。
问:我们是区域医疗信息化龙头,但是和医院数据更为紧密的其实是HIS系统提供商?我们讲的健康档案包不包括电子病历信息数据?阳光采购平台的公开是包括医院二次议价还是中标价,假设未来购药是在社会药房中实现的,我们的平台也能覆盖到吗?
答:牵涉的问题还是数据是否有重叠,是重叠多了还是少了。从覆盖的角度来看,我们承建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包括了所有的医疗服务机构,这是单一的医院信息化系统提供商所不可比拟的。其次从数据的丰富度来看,其实医院信息化不太可能是只有一家供应商的,比如HIS数据,还有别的影像类数据、PACS、LIS RIS等数据,这些都是医疗数据,都会汇集到我们的平台里来。以上海为例,我们的区域卫生医疗信息化平台是分好几期的项目,包括电子病例和健康档案,未来会实现更多的数据汇集,如各类专业疾病的信息等。全国各地平台的信息丰富度各不相同,但是都基本完成了国家卫计委的要求,覆盖当地医院的互联互通,不断丰富完善各类医疗信息。
我们的医药B2B平台公开的采购价是落地价,是我们财政支出的价格。补充下,医药B2B平台其实国家的医药改革的试点,国家对于这个项目很重视,是由四个委办联合的一个项目。模式设计上是覆盖的药店是包括所有药房(医保定点药房、社会化药房、医院药房),现在还在推进阶段。很简单的,包括市场上所有的药品供应商才能让我们的平台通过比价,给消费者更优惠的价格。我们很有信心,未来通过3年时间,医药云完成对1亿人群的覆盖。这不是天方夜谭,上海就有3000万居民,全国3.6亿人口中,我们也会积极推动,覆盖更多人群。美国互联网转化率在30%左右,中国互联网的转化率根据bat的报道超过了60%,我们通过基本社会医疗保障服务的互联网化将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万达信息更便捷的互联网+医疗医药服务。
问:各个云的数据都是公开透明,怎么收费,收费模式是什么?省级平台,每个区域怎么推广,是不是有区域垄断?
答:我们先讲商业模式,医药B2B的平台其实已经收过费用了,这是政府招投标项目,公告金额约3100万。而医药云则是通过市场化服务进行收费的,我们观察学习了BAT的收费模式。在医药领域,阿里巴巴天猫医药馆,去年年收入占药品流通行业占比百分之一都不到,医药电商渗透率低的原因,我们认为是语言不通,数据标准不统一,所以我们先做了药品字典的统编,连接各大医药企业。其实万达信息做成BAT的商业模式,市场空间很大。如果大家用BAT的模式来测算,得到的结果将远远高于我们保守测算的数字。我们其实是很保守的,但是市场空间最终还是要落地。而且我们其实不只是医药服务,医疗、医药、保险各个市场的空间都非常巨大,我们定增的4朵云都可以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单独落地,任何一朵一旦落地带来的市场空间就是巨大的,而且4朵云也可能一起落地,那就是闭环模式,市场空间就更大,相当于我们现在医疗、医药传统行业的全领域空间,我们万达信息就是为他们的互联网+产业升级提高生态级平台服务的,所以总的多少,各占多少大家可以按bat模式测算。
我们的医药B2B平台其实在别的省也有中标了,反问下,为啥区域就不让自己的垄断公司去做呢?其实,万达信息做的东西例来就是示范,是根据国家政策,行业发展和产业发展内在趋势做的,不同的区域在不同的时期都会需要,正如之前万达信息做社会医保、区域卫生电子病历健康档案,都在全国取得了龙头的市场份额,医药b2b平台也一样。另外,我们的医药云平台,完全是互联网化的和市场化的,这和医药B2B平台不一样,是可以跨区域的。
问:员工持股,跌破成本价,怎么看?
答:之前看到一个微信,统计现在有15家其他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公司。我对我们公司有很强的信心,相信我们夯实基础,将脱颖而出。
问:医药云平台的基础是B2B的衍生出来的?如何吸引C端用户?
答:之前阿里做电子商务的时候,也是先做B2B,先国家贸易吸引了供应商,然后国内贸易吸引了C端,我们也学习了。我们三医联动闭环,利用医药云的比价功能,衍化路径十分通畅。其次,万达信息也想在传统行业的互联网+转型的浪潮中,帮助传统行业的合作伙伴们一起跨入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药,比如通过在B2B平台上添加云商店的模块,通过SAAS的技术,帮助那些不具备“上网“能力的药店、药企上网,然后再通过闭环的服务体验,以及良好的药品供应去吸引C端。
问:上海医药平台运营权的问题?运营是由万达信息运营?运营收入怎么估算?
答:我们相信上海医药B2B平台交给我们运营维护是大概率事件。医药云是公司建设的商业的面相互联网服务的,这是两个概念。之前介绍了,上海医药平台目前还在建设,预计今年7月1号全面上线,之后还会有验收等等,现在说运营为时过早。
问:和海虹2000年做的医药平台的区别?
答:2000年的B2B,简单的撮合,然后去收取交易佣金。我们的B2B药品采购平台的特点是有做药品统编目录这个基础工作,相当于规范交易双方的语言,然后把药品供应商、药品经销企业等全部圈到了我们的生态圈里。我们是走在医改的前端的,四位一体,很多政府认为做不到,我们就已经提前把他做成功了,是医改的引领者。
问:异地拓展情况?
答:药物平台我们在全国各地也有相关中标;最近收购了湖南凯歌,因为现金收购的,而且规模不大,所以没公告。湖南凯歌的特点是挂号管理做的很专业,所有湖南全省的挂号资源都由他们平台管理。湖南凯歌本来就是公司在湖南省的合作伙伴,这次收购相当于亲上加亲。
问:医保的改革制度的方向?统筹账户的问题?
答:各地的财政政策不一样,统筹账户的管理也不一样。比如有的地方,就是一家人可以合着使用一个账户,但从保险角度来看,这样很难厘清责任,保障人群的医疗服务。从控费的角度来看,现在的单病种、DRGS的各种控费模式概念很火,其实万达信息都能做的,并且已经做了最好的案例。有一个简单的维度看市场上的医保控费厂商的实力,他覆盖的城市越多,因为城市间的医保支付方式和模式跨度很大,那他就基本能支持这些新兴的管理模式。上海以前是总额控费,未来不会是。补充一下,关于统筹支付,北派风格比较奔放;南派是比较精细化。医保控费方面,万达信息的宁波阳光医保的全程控费模式是得到了政府的高度肯定的。万达信息是人社部持牌经验企业,在部网站上有公示。
问:互联网金融、教育等领域有什么战略?
答:万达信息精耕20年城市服务,对于互联网+服务有很深的积累,从营收来看,医疗作为核心业务目前占营收的约40%收入,其他60%都是互联网+X。比如最近很火的互联网+政务,相对于阿里、腾讯,其实我们做的工作是完成最后一公里的落地。我们公司不是靠风口的,而是靠业务的。当然目前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的主站点,我们也有信心在各领域实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