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易华录 (300212) 2012-11-21
会议交流内容纪要:
1、公司作为一个订单型企业,智能交通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答:我们这个行业是以政府投资为主,所谓的订单全看市场的需求,我们自己判断智能交通行业还是有十年的发展空间,行业需求非常大,每年大约有30%的增长速度。现在整个ITS市场仅二三百亿,根据美国ITS的发展情况和行业规模来看,预计到十年后的产业规模是二、三千亿元。中国目前在伤亡人数、交通拥堵包括公共交通拥堵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差较远。反映出我国政府在这些问题上的投入还太少。未来更大的市场前景在于车联网。十年后的智能交通将以车联网的形式呈现,相当于现在的手机互联网。
2、公司在车联网时代的作用呢?
答:我们的目标是拿到国家的牌照。十年后应该就是一个车联网的时代了。车联网前期要形成网络,就要建设基础设施来感知路面,采集路面信息,这些工作公司都可以参与。
3、我们有研发团队在跟进车联网这个事情吗?
答:我们现在在各地的工程就相当于在建设市场的基站。目前我们有研发团队在具体跟进,去年财政部对我们做车联网有个专项补贴。
4、河北项目做完还有城市内的建设?
答:是的,未来河北省城市内的还有很大的建设空间。
5、请问河北项目,明后两年的建设节奏?
答:预计明年底完成外场基础建设,后年做软件调试等。我们目标是明年把公安外场项目做完。
6、我们想了解一下,政府和银行加公司的项目构成,这次贷款是政府做担保吗,风险如何?
答:如果建设期使用的是银行的钱,那么银行会滚动提供配套资金,根据进度来进行支付。之后由政府依照回购计划,按期对银行进行回购,类似于开封项目。
7、那政府与银行间是否有相关协议。
答:如果银行贷款的话,是需要提供政府的相关文件的。包括一些还款的承诺。
8、我们对其他政府的策略?
答:在其他地方政府先进行广泛的沟通交流。我们现阶段有近900人,可以消化几个类似河北项目的订单。
9、请问BT项目政府的资金来源?
答:政府会将其列入省级财政计划。
10、你否担心像大华这样的企业会抢占这块行业领域?
答:我认为不会,大华是非常优秀、非常专业的产品公司,如果他们挤进这个专业领域,会影响其发展战略,现在行业分工还是比较明确的。
11、之前鄂尔多斯及天津等项目在传,能说一下吗?有签过意向性协议吗?
答:他们都是我们的潜在客户。还没有签意向性协议。
12、公安口与交通口的管理有什么区别?
答:管理对象不一样。交通口这边会管理公共交通、客运货运、港口等。公安口这边主要是路面违反违章、流量检测,以及基于车辆的违法犯罪、打击预防等。
13、下一个BT目标是山东吗?
答:我们做BT项目是一定要与政府打交道的,与政府的会见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些地区都是我们的潜在客户。
14、为什么这段时间政府的需求这么大?
答:以前只是没有与政府通过这样的方式洽谈,如今政府改善民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对于政府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会有这么多的需求。
15、公司研发支出如何。与海外研发机构有合作吗?
答: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十分重视研发,会按我们正常业务来支撑研发。与海外研发机构有合作,但不多。
16、那公司投入的研发支出数额,能算行业龙头吗?
答:一般这个行业里拥有100人左右研发团队就可以算是大公司了,我们目前有200多人专门做研发队伍。
17、公司条件这么好是不是有多少订单都可以拿到?
答:我们目标是要把项目做好,力争品质,这是需要花费一定时间的,成熟的技术是需要一定工程量的积累的。河北工程对我们的技术要求是很高的,这个项目完成之后会建设水平会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会成为一个标杆项目。
18、今年我们的利润预期能达到吗?
答:我们从未给过市场预期数据。由于行业特点和公司发展阶段,公司无法准确预计未来经营数据,所以我们不会给市场数字预期的。
19、你怎么评价航天科工集团做的武汉项目?未来会与公司形成竞争吗?
答:可以看出他们与我们的模式类似。但我们两个企业在形式上还是有区别的,未来有可能会合作。
20、公司未来在并购上有什么想法?
答:我们将来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将小规模的同类公司变为我们的地区型支点。
21、那类似上述的地区性构建,在地方上有分公司的形式存在吗?
答:我们设立了多个区域型的事业部。
22、公司这个模式是不是开启了一个企业融资的通道呢?
答:其实我们的BT模式与中建等公司的BT建设项目模式是没有区别的,我们会不断探索更加适合的融资模式。
23、如果不融资的话,现金流能否支持起河北项目呢?
答:如果不融资那肯定是不行的,只是我们的融资渠道中有控股股东华录集团委托贷款的支持。
24、工程施工的是不是会外包呢?
答:公司新成立了一个工程子公司,会进行相应的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也可能会有一部分外包。
接待过程中,公司接待人员与投资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规定,没有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等情况,同时已按深交所要求签署调研《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