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银江股份 (300020) 2013-03-26
吴越:感谢大家对公司的关心,欢迎大家来银江调研,请提问。
1、投资者:去年我们公司年报亮丽且订单情况良好,请您介绍一
下今年一季度的整体情况和对二季度的预测。
吴越答:一季度公布的业绩预告利润20%-50%。由于十八大的召开,
2012 年末的招标项目有延期,对公司2012 年度的中标项目的数量和金
额均有负面影响,但对公司2013 年度一季度的订单有正面影响。展望
二季度,市场情况将恢复常态。如果行业整体呈上升趋势的话,我想
我们也不会差。此外,年报披露公司2012 年下半年整体市场策略有所
调整,从跑马圈地调整为质量并重,退一步说,即使公司2013 年度营
收不增长,如果质量并重的策略能有效落地,公司利润提升的空间依
然较大。
2、投资者:2012 年费用增长很大,2013 年这样的状况是否持续?
吴越答:在公司发展时,既要考虑到营收的增长,又要考虑到利
润的增长,前几年抓全国化布局,跑马圈地的营销策略势必会带来费
用的增长,这几年交通行业持续景气,如果没有前几年的全国化的积
累,也许就错过了全国化布局的机遇,所以我们认为公司过去的决策
是正确的也是值得的。
3、投资者:公司的智慧城市版块是怎样布局发展的?
吴越答:公司的智慧城市版块是除了交通、医疗、建筑之外的智
慧城市业务,主要包括教育、能源和金融等几块业务,公司这部分业
务尚未成气候,业务订单不能持续且毛利率波动较大,但公司的长远
目标是做智慧城市总包,因此我们也想一直做下去并力争做大,把他
发展壮大,我们希望智慧城市这项业务去替换掉建筑,最终成为银江
的又一大支柱产业。
4、投资者:公司对大数据中心业务是怎么看的?
吴越答:TMT 行业应该关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从细分
行业发展来看,城市交通乃至大交通的每天的数据量都在呈快速增加
的状态,已经达到了大数据的要求。大数据交通的信息服务必然会涵
盖城市交通、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慢行交通、城际交通、水路
交通航空港交通的数据大融合,最终城市必然会建立一个面向城市居
民的交通数据和信息发布中心,如果有一天银江能拿到这样一个交通
数据和信息发布中心的建设项目订单,我相信公司业务就上了另外一
个台阶,我们的竞争对手可能就是像IBM 这样的公司了。大数据的数
据量是有了,但大数据的信息服务时代还未到来,其盈利模式也没有
确定,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和解决。
5、投资者问:城市智能交通行业是怎么样解决交通拥堵的?
吴越答:智能交通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但不能彻底根治城
市交通的拥堵。在城市道路规划不可改变和道路交通有限的前提条件
下,解决交通拥堵有很多种手段且需要综合应用才会达到最佳效果。
首先是城市相关政府部门的调控措施,如上海的限号、杭州的错峰限
行、香港的减少城市中心的停车位等都会对交通拥堵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是地方政府的鼓励公交出行,但前提是公交的大运力、准点舒适
和便利,大力发展城市普通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就是具体措施;
第三是大力发展和建设城市智能交通系统,通过有限的城市道路长度
和道路面积提升道路交通的通行能力。非常遗憾的是有车的市民对城
市相关政府部门的调控措施不理解或不满意,更重要的是目前绝大多
数城市的公交出行能力不足,因此只能依赖或过度依赖城市智能交通
系统了。因此我个人对城市智能交通行业未来3 年至5 年的市场持乐
观态度,并庆幸我们选择了市场这么好的一个行业。
6、投资者:快速公交一般采用BT 和BOT 项目,那我们今后是否
也采用这种模式,我们与海信的差距在哪里?
吴越答:快速公交系统银江做的还是比较早的,整套系统的运营
模式也很熟悉,相关的产品线也很全,并且在杭州、盐城等地也有很
成功的案例。但目前快速公交存在两个致命的问题,其一是上面说的
政府投入远远不足导致快速公交的回款和利润存在较大风险,另一个
问题是公交公司管理的快速公交系统与交警支队管理的信号控制系统
协调难度很大导致项目延期的可能性较大,这是政府职能条块分割和
政府投入的体制问题,只有政府才能解决。此外,BT 和BOT 项目资金
压力很大。目前,城市智能交通的市场很红火,绝大部分项目都是非
BT 和BOT 项目,我们没有必要去选择BT 和BOT 为主的快速公交项目。
海信网络在快速公交系统做得很好,在这个交通细分领域,我们与海
信的差距不在于产品,而是在于案例的多少和公司决策上的差异。
7、投资者:请吴总谈一下公司医疗信息化业务方向的发展?
吴越答:公司的移动医疗做得很好,在医院电子病历各科室普及
和共享后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区域医疗、远程医疗市场上会出现
大项目,区域医疗的招标项目已经不少了且金额也不小。远程医疗已
经出现了大项目的端倪。去年陕西有个远程医疗项目,合同金额将近1
个亿,该项目招标第一次流标,第二次招标我们排名第二没有中标,
是东软中的标。公司收购的浙大健康公司是专业做远程医疗的公司,
典型案例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与浙江省各地市区的20 多家
医院。
8、投资者: 请吴总谈一下公司建筑业务的下一步的调整?
吴越答:从战略角度上讲,建筑排第三位,因为智能建筑进入门
槛较低,客户粘度差,竞争压力大,我们是想把以前做过的建筑智能
化的老客户进行业务分析,看能否挖掘衍生出信息化项目来做到二次
营销,其他毛利低的项目就有选择地摒弃掉。
9、投资者:2013 年公司的经营计划和对未来的展望?
吴越答:公司以前是跑马圈地的营销模式,注重量的积累,做大
业绩,去年下半年战略进行调整,要质和量并重,门槛适当提高,抓
高质量的项目,让公司持续健康的发展,至于具体是质与量的选择,
要看行业整体的发展,如果行业发展很好,我们还是要营收和利润同
时抓大,如果行业下滑,我们就要抓质量,利润也是有保障的。
10、投资者:公司今年的表现不错,实现了公司和投资者的双赢,
请问公司今后主要是追求营收的增长还是利润的增长?
吴越答:公司上市后至2012 年3 季报,定期报告数据基本上都是
营收增长远大于净利润增长,有比较极端的投资者调侃我们,公司营
收增长公司从未让投资者失望过,但公司利润增长公司从未让投资者
满意过。虽然我们有先做大再做强的战略,但投资者并不一定接受,
这样就会带来了一个矛盾。我们经过了3 年的努力,2012 年度首次实
现了营收增长和利润增长的同步且双双略超40%,公司现金流也不错实
现了正的净现金流还适当分点红,实现了公司和投资者的双赢,大家
都比较满意。2013 年,公司将继续执行质量并重的市场策略,进一步
提升公司的内部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实现营收增长和利润增长的同
步,实现公司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目标。
11、投资者:我认为智慧城市是个概念无法落地,政府为什么会
热衷于建设智慧城市?
吴越答:我与多个省市政府(政策)研究室高级官员和该领域著
名学者进行过多次交流后慢慢意识到,智慧城市的精髓在于它为城市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提供了机遇,具体而言就是,智慧城市将极
大地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所涉及的各纵向行业整体解决方案的
发展,极大地促进中国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行业级应用、产业级应用
和综合性应用,从而推动并实现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关键
核心技术突破、拉动与之相关的支撑配套产业发展、促进城市经济转
型升级、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国家发展战略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