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银江股份 (300020) 2013-04-24
吴越:欢迎大家来公司调研,现在可以开始提问。
1、投资者:请吴总预测一下交通行业市场今年的发展如何?
吴越答:根据我所掌握的信息,我本人对城市智能交通行业市场
预测如下,该预测不一定正确需要时间来验证。首先,今年行业整体
景气度较上年将进一步提升且行业增速高于往年,招标项目特别是大
的招标项目会增加;其次,今年一季度不同于往年呈现小高峰的开门
红,小高峰所产生的增量既包括了行业整体景气所带来的常态性增量
也包括去年“两会”召开导致的部分项目延期到今年一季度招标所带
来的非常态性增量,这一点已经在银江等上市公司的一季报订单数据
基本得到验证;第三,二季度将市场恢复常态,主要贡献将是行业整
体景气所带来的常态性增量;第四,下半年招标项目会多于上半年,
这是行业的普遍规律今年应该不会改变。第五,不排除由于智慧城市
建设的加速导致行业超预期增长的可能。
2、投资者:公司有没有意向从事BT 项目?
吴越答:有合适的大体量的BT 项目可以考虑,但必须有合理且可
以确保的利润空间和全面切实可行的项目风险控制手段。
3、投资者:公司的现金流是不是不足以承接BT 项目?
吴越答:公司的现金流控制得不错。如果有合适的大体量的BT 项
目我们可以考虑,钱的问题可以解决。目前城市智能交通的市场很红
火,绝大部分项目都是非BT 和非BOT 项目,即使不做BT 和BOT 项目
我们依然能够保证公司的业绩。
4、投资者:公司去年的现金流是有所改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吴越答:首先是公司一线业务部门的努力,其次是后台部门对费
用的整体控制和把握,第三有合理有效的执行制度,第四是对现金流
的认识程度,上述四个原因导致了较好的结果。
5、投资者:我们公司医疗业务发展怎么样?
吴越答:公司医疗业务为数字医疗发展得不错,大家从定期报告
中可以看出公司医疗业务发展较快。数字医疗中的医疗信息化业务主
要是无线医疗和区域医疗。另外,远程医疗和健康管理是我们关注的
方向。
6、投资者:请问吴总,无线临床有没有案例?
吴越答:无线临床案例有很多,年报披露了公司有352 家以三甲
医院为主的客户,其中有大量国内著名或区域著名的医院都有成功案
例。
7、投资者:请吴总谈一下公司有没有发展像海虹控股一样发展一
个医保软件信息系统?
吴越答:公司的区域医疗业务中有医保软件信息系统的部分功能
模块和接口,但和海虹的医保软件信息系统在功能上有较大差异。
8、投资者:公司各个部门的发展模式是怎么样配合的?
吴越答:市场营销中心主要是抓订单和回款,三家全资子公司主
要负责项目的设计、实施、服务和抓增补订单,相互配合得不错。由
于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公司一季报公布了公司将原先的东西南北中五
个区域营销中心进行的扩展,设立了华东、西南、西北、华北、东北、
华中和华南七个区域营销中心,公司总部还专门设立了直属公司总经
理管理的大项目部,总体负责大项目的运作和管理。
9、投资者:请吴总谈一下区域方面,银江的招投标优势和劣势各
在哪里?
吴越答:华东地区是我们优势的区域市场,华东地区的对公司业
务贡献最大而且很稳定,其他区域业务贡献在逐步提升,这在年报和
一季报有详细披露的数据和信息。银江的招投标优势要素很多,比如
产品线全、成功案例多、大项目经验丰富、资质齐全、等级高;劣势
在于作为上市公司其灵活性可能不如非上市公司。
10、投资者:请问吴总,银江的采购是否有自主采购权?
吴越答:除非客户指定否则就有自主采购权,客户指定的情况有
但不多。对于项目大宗设备的采购,客户即使指定也仅仅局限在入围
设备商范围,客户一般不会来明显干预采购价格和采购数量,入围的
上游设备商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
11、投资者:吴总对收拥堵费怎么看,从技术角度RFID 会不会成
为主流?
吴越答:伦敦有收拥堵费的,国内有限行和限购的,但目前尚未
出现收拥堵费的。我个人认为将来收拥堵费有可能,这样既可以限制
出行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又可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但其前提是城市公
共交通要发达,否则民怨会很大。在城市范围内RFID 技术是成熟的,
但如果以RFID 的相关技术和产品作为机动车的身份识别依据来执行
收交通拥堵费,我从技术角度看肯定会有很多作弊手段导致无法执行
收交通拥堵费,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估计网上很快就会出现几
百上千种交警想都想不到的躲避收拥堵费的作弊办法,而且很多办法
是技术专家和民间高手想出来的。我个人觉得高清视频采集加上高清
视频智能识别作为机动车的身份识别依据才是收拥堵费的支撑技术的
主流技术方向。
12、投资者:智慧城市热会不会继续热下去?
吴越答:由于智慧城市涉及数据量是海量的,其背后隐藏的信息
是巨量和无价的,只有政府才会拥有一个城市的全部数据,很多政府
已经充分认识到这是地方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切入点,结合“十八大”
的纲领性精神,智慧城市将极大地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所涉及
的各纵向行业整体解决方案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中国城市建设和管理
中的行业级应用、产业级应用和综合性应用,从而推动并实现国家“新
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拉动与之相关的支撑配套
产业发展、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国家发展战
略和目标。基于上述理解,智慧城市热会不会继续热下去的结论自然
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