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皖通科技 (002331) 2013-04-25
主要内容
问题: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面对2013年,皖通公司的主营业务市场前景如何?
回答:对于交通投资规模,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运输经济与技术研究室主任李连成表示,“十二五”时期铁路基建投资2.3万亿元,前两年已经完成近1万亿元,后三年仍需投资1.3万亿元;“十二五”末高速公路将达12万公里,目前通车里程是9 .5万公里,再加上乡镇、建制村以及一些线路改造,“十二五”后三年公路投资规模在2 .5万亿左右;“十二五”后三年,还有40多个机场、近百个港口深水泊位待建。如此算来,“十二五”后三年交通投资规模近4万亿元。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已成为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常态化工作任务,将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性资金、科技专项资金等用于支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2013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指出,要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引领,深入实施科技强交战略,提高科技创新对交通运输发展的贡献率。要以创新推进运输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综合运输体系,深化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发展融合,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
2013年1月16日安徽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将超常规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年计划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50亿元;力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500公里,新增通车里程312公里,而2011年仅新增通车里程201公里。从2013年开始,安徽省高速公路建设将呈现加速趋势。
2013年1月,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经信委共同印发了《长三角区域信息化合作“十二五”规划》。新的规划框架出台后,安徽省将加入长三角地区公共交通一卡通、ETC等应用体系,本省内交通信息化的普及和推广进程将会加速,不停车收费专用车道建设、区域内电子不停车收费的覆盖率将进一步扩大。
因此,从行业整体空间来看,公司未来主营业务的发展空间巨大,公司2013年高速公路信息化主业将继续保持稳定较快增长。
问题:公司在城市智能交通领域的业务情况?
回答:根据“十二五”交通规划,2013年中国城市(道路)智能交通行业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459.5亿元,交通部已经启动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和应用物联网技术推进现代交通运输策略研究两个重大研究项目,为未来5-10年发展进行谋划。公司将会不断加大城市智能交通业务的投入力度, 整合智能交通方面资源配置,加大对城市智能交通领域产品研发及推广,争取在该领域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成立安徽皖通城市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的事项,正式进入城市智能交通领域,目前该公司的前期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而且在城市智能交通领域,公司一季度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经营业绩。
问题:公司核心竞争实力是什么?
回答:公司作为我国专业从事交通信息化建设的优秀企业,坚持以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与核心,从组织结构、运行体制、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入手,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创新组织体系。通过不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和投入,保证了技术更新和产品升级工作的顺利开展。公司依托自身的软件研发实力,开发出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产品,并成功应用于国家政府部门、高速公路、港口航运、城市智能交通、金融机构、司法系统等多个行业信息化领域。公司依靠技术创新形成的竞争优势,提高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增强了自身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逐步实现公司“立足安徽、走向全国”的市场战略目标,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稳定的基础。公司立足于“预防性维护”、“服务贴近用户”等前瞻性运维理念,充分利用企业综合优势在国内率先建设了专业化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平台,组建了具备专业化运维技术、规范化运维管理、经验丰富的系统维护团队,并成立了能够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解决疑难故障的后援运维专家队伍,为各行业用户提供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支撑和后续技术保障工作,让公司在庞大的信息化系统维护服务市场中抢得先机。
问题:2013公司业绩增长的空间有多大?
回答:2013年公司将继续保持在高速公路和港航信息化领域的优势。同时,公司将努力拓展在城市智能交通、司法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市场占有率,使其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问题:请问公司2013年发展规划是什么?
回答:目前公司发展的重点是打造核心竞争力。公司将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在积极扩大省内市场的份额的基础上,加速省外市场的开发;通过资本运作,扩大企业规模;吸引其他团队或人才加盟,为公司未来快速的发展夯实基础。2013年,公司继续围绕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紧抓国家城镇化建设、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和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的战略机遇,依托品牌效应,努力开拓新产品和新业务领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保障公司健康、平稳、快速发展,致力于成为“中国一流的交通信息化系统方案提供商和运行维护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