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东华科技 (002140) 2013-05-13
以下内容是就公司介绍、投资者提问而形成:
一、周董秘介绍中国化学2012年度业绩等情况
二、与投资者互动情况
1.蔡副总介绍东华科技情况。公司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年以来也展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公司注重技术创新,也逐渐有所收获,作为当今市场热点的煤化工各个板块我们均有所涉及,在座的各位都是证券行业的精英,我们也想从各位那里获得好的意见和建议。
2.问:国家发放了部分煤化工项目路条;同时国家对环境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中国化学或东华科技在此方面有无受益?
周董秘:目前已有10个煤化工项目发放了路条,我们已在全面跟踪。一个项目不是跟踪几个月就会有结果,有的可能要一、二年时间。一般煤化工项目都较大,一旦形成订单,我们将按信息披露的规定及时披露。今年煤化工市场的上升趋势应该比去年好。
蔡副总:项目的实施有着客观规律,与大家期望的周期相比可能有点长,有时需要二、三年,一些大项目前期工作筹备得比较长也很正常,项目何时招投标取决于业主。但从我们接触来看,也有今年三、四季度要启动招投标的,有的项目我们已协助业主开展了前期工作。关于环保问题,随着雾霾的增多,大家对化工行业的环保问题开始关注。其实化工行业的环保要求一直都比较高,只是有些地方或企业执行得不到位。煤化工确实存在三废问题,这是由煤的组分决定的,但并不是说煤化工的污水无法处理,有些项目通过技术升级是能实现零排放要求的。
3.问:中国化学的订单结转情况?未来煤化工在公司业务占比有何预期?
周董秘:去年结转到今年的合同额有1030亿元。今年若完成40%,就能确认收入400多亿元 。我们关注点在利润上,而不是单纯的合同额,也不能将目标定得太高,对未来的预期必须是能够实现的,我们将依据十二五规划来确定我们的年度目标。具体数据各位可参考中国化学2012年年报。
4.问:新型煤化工占比情况?新型煤化工中较成熟的、能尽快产业化的有哪几块?中国化学与其他企业的优势在哪?人员增长是否能赶上订单额的增长?
周董秘:现在谈的煤化工就是指新型煤化工,在业务占比上排在第二位。过去煤化工项目主要是中国化学在承建,这几年中石油、中石化也在介入,但他们主要做投资,施工等也由他们自己来承担。我们一般不做投资,主要在工程建设市场上打拚。人员方面,由于中国化学业务主要分设计和总包两块。除了技术来源,工艺包都是我们自己的,我们会根据订单情况增加设计人员。施工部分可以采取联合承包的方式分包出去。
蔡副总:对于煤化工,以前是以产品来划分,我认为应从规模上来分类,现代煤化工都是30万吨、60万吨这样的大项目。还有控制手段的集成化,现代煤化工自动化水平更高,达到了机械化运转。前几年,有些板块处于示范阶段,随着示范装置的建成,国家开始提出升级示范效应,提倡节能减排。目前,甲醇、二甲醚都已经成熟且市场饱和,煤制油未大规模推广,但费托合成技术是成熟的,只在转化效率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与其他单位相比,我们在设计、EPC总包方面有工程技术优势,有先行业绩存在。现在的项目规模大,可能存在订单总额增加了,而项目个数减少的情形。对于工程公司而言,即使小的项目也是五脏俱全,当然大项目所需人员会适度增加,因此,订单大增并不要求着人员也同比大增。
5.问:除了国家提到的15个示范项目外,还有无其他项目?煤化工项目规划一直传闻要出来,但不知怎样?
周董秘:这些项目的周期长,若说能达到哪个数量级,并不确定。
李副总:据说国家已批了10个项目。至于所问的15个示范项目,这里有个概念需明晰。这15个示范项目不是单个的而是综合的,批出来的项目有可能不止15个。还有国内有个现状是,发改委批的10个项目也不一定就能快速推进,而未经发改委的项目也未必就不开工建设。比如,今年七、八月份,预计有一个100多亿的大项目要开始招投标,不出意外的话,大部分工程都会落入中国化学。
蔡副总:大家都在关注大项目,其实几十亿、几亿的项目也很好,这样的项目若能多接几个,对公司业绩也是支撑。同时,要吃透政策,如国家对煤制烯烃有限制,但对甲醇制烯烃没有提出限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政策。
6.问:国家没批的项目是否不形成收入?若项目停滞,是否会形成收入与合同额的差?是否会有损失?
蔡副总:基本情况是,国家存在着一定的调控,各级政府和企业上项目的积极性高,会创造条件,预先开展大量的前期工作,等待审批。比如新天项目,历经多年才拿到路条,而且业主有信心迟早能拿到。而对于工程公司而言,在建设过程中按照进度收取工程款,不会因项目停建等情形而造成太大的损失。
周董秘:刚才提到合同差额200多亿元,主要是迪拜安居总包项目。年报中有30多亿的在建工程未结算确认。若是业主原因导致项目停滞的,公司可以按合同约定进行索赔。
7.问:东华科技在煤化工领域参予了多项技术开发,如乙二醇、芳烃等,是否存在放大问题?目前煤炭分级利用成为热点,如何评价,是否对直接法、间接法煤制油产生冲击?
李副总:公司跟踪乙二醇已有5个年头,从想法到实施做了许多工作。目前国内乙二醇装置投产的,一是丹化,在此不多说;二是新疆天业,已连续运行半年,达标达产,就是百分之百的负荷,国标优等品的质量。天业一期投产后,引起了国内同行关注,先后有几十批客户前来洽谈,将为公司和中国化学带来项目。煤炭分级利用据说是被规划列为国家推广项目,但技术成熟度不够,并非是什么煤炭都能分级,短期内从技术上、经济上都不可能替代直接法、间接法工艺。适合于分级的煤种主要分布在陕西、内蒙古、新疆等地,应该说分级利用有前景,但不能替代煤液化,可以作为补充。中国化学旗下的工程公司都参与了分级利用工作。
蔡副总:国内研究乙二醇的有好多家,现在可以说我们做得最好,谁的装置建成投产,谁的技术就是成功的。在煤化工项目建设中,不存在统一的模式,什么样的煤品,决定了采取什么样的工艺,比如褐煤就是适宜于提质,分级使用。芳烃工业化试验项目采用清华大学技术,由华电集团投资,公司作为总包商,于2011开工建设,2013年1月13日投料成功。14日国家领导人刘云山前往考察,表明了国家对此项目的重视。试验装置为大型工业装置建设创造了条件,FMTA技术已具备了工业化生产的水平。
8.有些项目虽然拿到批文但不一定会立即建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拿到批文的10个项目大概已进入哪个阶段了?
周董秘:这是项目业主自身的问题,与我们设计方、施工方没有多大关系。在建设过程中,我们的手续是完备的。项目进入到哪个阶段我们并不清楚。
蔡副总:第一,对于这个问题是一种泛泛地说法,并不是说这10个项目中就有停建或缓建的现象。第二,业主建项目是为了经济利益,不可能完全以路条为准。各地方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想上项目的却非常多,那如何分配呢,自然是给已经上马的项目。
9.海外项目如何经营?总包项目设备如何采购?传统煤化工项目如何发展?
周董秘:海外项目有3种模式,一是整体规划,分段实施;二是直接面对业主;三是借船出海,与其它公司进行合作。标准设备可外购,非标设备可分包订制,我们建设公司中就能够制造某些非标设备的。
蔡副总:一是官方途径,与中国驻外使领馆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获得项目信息。二是我们在海外设分支机构,直接在当地成立一个办事处,与当地企业联系。三是利用中国化学整体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拓展海外业务。对设备采购,设计院、建设公司都有采购长名单,与供货商保持着长期业务关系和相互了解,能够节省采购成本,有利于业务合作。传统项目,包括传统煤化工,也是在不断发展,只是被新型煤化工的光芒所掩盖,如钛白,我们都做了几十年,现在钛白行业依旧在发展。其他兄弟院也都有各自的传统项目和优势专长。
10.芳烃项目后续是直接上大项目还是先上小项目再扩大?FMTP项目有何变化?产业投资这块未来要做200-300亿,公司储备了多少产品?其他公司从公司挖人,公司会采取哪些措施防止人员流失?中国化学一季度现金流为什么是负的?
周董秘:一季度是传统上的淡季,加上业主对工程款的支付较少,这在施工行业较为明显。我们所流出的人才对于我们的影响是相对微小的,而且在流出的同时也有流入。
蔡副总:围绕着FMTA建设问题,业主一直在做慎重决策,我们也在为其策划。要做20-30万吨的规模可能性不大,可能会是百万吨级,但是分一期做还是几期做,要看业主决定。FMTP方面大家都希望有个项目出来验证,但从技术指标上来讲,FMTP的转化率是得到业主肯定的,FMTP既能做乙烯又能做丙烯,具有灵活性。到目前为止,项目推进较缓慢,但仍在推进中。关于产品储备问题,一般来讲储备了哪些技术就等于储备了哪些项目,可以说在新型煤化工方面我们都有涉及。现代市场经济下人员流动是正常的,但我公司流出的员工非常少,一般是资历不深的非主力人员,而且可能是由于夫妻两地分居等个人原因。
交流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