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易华录 (300212) 2013-06-06
会议交流内容纪要:
1、公司自己生产摄像头等硬件设备是出于怎样的考虑?会不会影响到与海康、大华等供应商的关系?
答:(1)公司自主生产摄像头等硬件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从市场层面上看,未来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加上摄像头会从标清向高清转变的背景决定了摄像头市场的的需求量很大,且目前毛利率较高;二是从技术层面上看,根据公司长期对摄像头产品的了解以及华录集团在制造方面的能力,我们自己做有一定的优势。
(2)目前公司的产品聚焦在交通领域,而海康、大华的产品除在智能交通领域外,还广泛分布在平安城市、石油、银行、电力等行业,因此短时间内公司不会与其形成主业冲突。2、公司如果以BT为主要业务模式,我们认为需要接单和资金两个方面的资源,公司在这两方面有没有优势?
答:(1)公司与政府的沟通渠道比较通畅,主要是政府愿意和央企合作,因为其在规范性、可控性及风险方面都较有保障。
(2)公司资金管理主要表现在加强内部管理和提高外部融资能力两方面上。在内部管理上,公司不断提高项目的施工和交付水平,加快项目的回款;在外部,公司控股股东华录集团和公司的负债率均较低,存在一定的扩张空间,特别是华录集团有着充裕的现金,此外,公司与好几个银行的融资合作都比较好,,因此短期内资金上没有问题。
3、智慧城市具体做什么?公司怎样切入智慧城市的建设?
答:(1)智慧城市体系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如网络与数据中心建设,这部分主要是运营商做的;二是城市建设与宜居,比如地下管网设施等建设;三是城市管理与服务,比如交通管理等;四是产业与经济,如两化互动与融合等,其他更具体的内容可以参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体系标准。
(2)每个城市的情况都不太一样,首先要和政府谈,看这个城市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当前关注的侧重点;其次要解决预算、建设资金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带着建设理念与政府沟通,然后探讨商业模式(BT、BOT、BOO等),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最后形成项目,做可研、回购等,这种模式在我们的沟通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政府的积极回应。4、公司近两年订单比较好,但利润情况一般,现金流情况也不是很理想,您认为这种状况何时能够得以改善?
答:待BT项目实施之后,现金流应该会有所改善。以河北为例,我们会和银行合作是分批建设、分批支付的,项目建设完之后,项目款就直接回收了,不存在应收账款,只是增加了公司的长期负债。另外BT项目的净利润率应该不低于传统建设项目,主要是受规模效益、融资成本及营销费用降低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预计河北项目实施后,利润和现金流状况都将得以改善。
5、近来很多大型企业都将智慧城市作为其发展的战略布局,您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答:智慧城市、城镇化是政府主导的国家战略,以华录集团为例,它的定位是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新型文化产业集团,集团80%-90%的资源集中在信息产业中,含制造、研发、音视频、服务、网络等,在面临央企规模扩张及制造业转型的背景下,从集团未来的发展空间来看,最好的转型方向就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主题能够将集团的优势整合发挥出来,因此将成为集团转型的必然选择。易华录所在的智能交通领域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集团当前规模扩张中最有潜力的一个版块,公司无疑将成为华录集团转型的业务龙头,将拉动整个集团的产业发展。
6、易华录做大的策略是什么?
答:我们从上市前只做交通管理,到现在业务涵盖公共交通、民航、轨道交通等,已经进入了大交通领域,未来还考虑介入停车场、车辆检测、驾校、物流信息化等方面,这些方面是相互支撑、相互关联的,在信息、营销网络、客户资源等方面有共享,我们也将逐渐在大交通领域形成自己的影响力。
同时,我们认为未来的终极发展方向是车联网,未来汽车的运营也将在网络中实现,可能会出现和手机类似的运营商,也需要“基站”。易华录的终极目标是要成为车联网的运营商。
7、有些公司在做小城市、县级的智慧城市项目,您怎么看、会不会参与?
答:我们也会做县级的项目,只要符合公司做项目的要求、在公司的主业范围内即可,所谓要求是指风险可控(主要是资金风险),其次是要有正常的手续,如立项、回购等程序,做到程序上合法,然后再考虑还款风险、抵押担保等问题。
8、公司近两年来研发费用一路上升,主要原因是什么?未来趋势如何?
答:(1)公司上市后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大了研发投入,加上两个募投项目的研发使得研发费用上升。。我们认为如果一味地简单拿项目,不重视研发,将失去影响力和竞争力,容易走向同质化。
(2)在两个募投项目完工之后,预计研发支出将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接待过程中,公司接待人员与投资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规定,没有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等情况,同时已按深交所要求签署调研《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