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中工国际 (002051) 2013-06-25
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2013年6月25日问题一:公司的业务模式如何?
回答:公司是国际工程承包领域的服务商,不拥有自己的设计、施工团队。公司作为总承包商,在签订总承包合同后,根据需要对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安装等环节进行分包,公司则主要负责工程项目的管理和监理。
问题二:公司主要的市场及业务领域是什么?
回答:公司将工程承包主要市场划分为四大区域,分别为东南亚、西亚非洲、中亚东欧及拉丁美洲地区。公司主要业务领域分别为工业工程、农业工程、水务工程、电力工程及交通工程。
问题三:公司未来发展战略是什么?
回答:公司2011年—2013年的战略规划为:依托市场优势,做大做强工程承包主业,积极开展投资业务、贸易业务,实现工程、投资、贸易的有机结合;实施兼并重组,推动持续创新,形成一大支柱、两个市场、三相联动。
问题四:中国政府“走出去”政策有何变化?
回答: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走出去”的宏观指导,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服务保障作用将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将继续为企业提供稳定有力的资金支持,商业性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和海外业务经验也在继续提升。
问题五:公司目前的项目资金来源主要有哪些?
回答:公司项目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业主自有资金、出口买方信贷、商业贷款、政府专项贷款。
问题六:公司涉足了矿产业务,有何目的?
回答:2013年1月15日,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工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购买特颖投资有限公司及萃协有限公司16%股权,从而间接获得吉尔吉斯库鲁——捷盖列克铜金矿的采矿权和探矿权持有人凯奇——恰阿拉特封闭股份公司16%股权。公司进入矿产投资业务是为了实现工程承包、投资、贸易业务间的“三相联动”,扩大公司主营业务规模。矿产投资是公司以扩大矿山工程建设和采矿业务规模包括延伸产业链为目的的投资行为。
问题七:公司在人才引进及培养方面是如何做的?
回答:公司根据发展现状,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及时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措施,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切实满足公司人才发展需要。公司继续开展第四期“赢在中层”职业经理人培训、第五期项目经理培养和第一期明星业务员第二次集体学习,开展了新员工“一帮一”引导等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工作;在人才引进方面,在沿用传统招聘渠道的同时,积极探讨更好的人才招聘方式。
问题八:公司在手订单的情况如何?为何2012年新签订单与往年相比有所下降?
回答:截至2012年末,公司在手合同余额累计为65.05亿美元(其中,委内瑞拉市场在手合同余额为8.18亿美元)。2012年,新签合同额16.01亿美元(不含2012年7月10日公告的委内瑞拉托库玛-乌里邦特输变电工程项目(一期),合同金额为3.945亿美元)。由于大型工程承包项目合同从谈判到最终的签订一般经历时间较长,何时能够签约取决于多种因素,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从整个行业的特点来看,新签合同额波动是正常现象。
问题九:公司怎样回避国外政治风险?
回答:国外政治风险是每一个国外工程承包公司都难以完全回避的问题,但公司通过合理的项目选择有效降低了风险。公司在签订项目合同时会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并充分利用国家相应的保险机制规避政局风险。一方面会考虑投政治险,来规避系统风险,同时会有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包括应急预案,来应对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公司将通过市场多元化规避单一国别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