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掌趣科技 (300315) 2013-10-16
何佳根据已公告的报告书内容对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交易情况做总体介绍:
公司以17.39亿元收购玩蟹科技100%股权,以8.14亿元收购上游信息70%的股权;业绩承诺方面,本次交易采取四年承诺,在整个行业尚属首次;投后整合方面,继续聘任叶凯和刘智军分别担任玩蟹科技和上游信息的CEO,团队不变、业务模式不变、机构设置不变,公司独立运作,财务纳入掌趣统一管理。
叶凯对玩蟹整体情况作了介绍:
公司目前150人左右,2款游戏在运营,今年Q4至明年Q1陆续将有4款产品上线。公司的发展战略是产品为主、渠道制作和强势推广,产品方面有机器化的分析反馈调整系统以及完备的玩家行为分析;渠道制作方面会跟掌趣协同作战,利用好海内外的平台;强势推广方面,公司目前有超过120家的合作伙伴。公司最看重的是收购后的协同效应,在研发制作、发行推广上跟掌趣会有更多交流。
刘智军对上游整体情况作了介绍:
公司是在行业红海中寻找蓝海,塔防为公司的第一款产品。公司的重点是海外市场,今年年底重点研发手游,公司优势是与腾讯合作了1、2年时间,已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未来将继续保持这种合作伙伴关系。与掌趣合作是基于与掌趣的互补(包括研发、发行)、协同作战(集团军形式)以及应对日新月异的市场时可以相互的学习和交流。
姚文彬进行总结和展望:
本次收购完成后,掌趣大家庭将增加2个新的小伙伴,集团力量进一步增强,加强了我们走出国门后的竞争力。
公司刚完成了新一届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管的换届,大家推举我做公司的董事长兼CEO,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公司原总经理叶颖涛为掌趣科技呕心沥血6、7年,现在因为家庭原因经过大家商量,跟我做了AB角的调整,我从董事会层面到管理层直接进行公司经营的管理,他则更多的在董事会层面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意见。还有其他的董事会调整,宋海波是动网的CEO,今后将负责页游。张沛作为公司的副总裁,主抓手游的发行工作。
未来的管理团队我们会有自己的理念和方法,具体策略是12个字:精品化、全球化、平台化、泛娱乐。精品化指掌趣要出更多能在榜单上名列前茅的好产品;全球化是说中国的手游市场规模在全球排第四,赶超日韩、欧美不远了,重要海外市场的领先公司将会成为我们并购的主要目标,这是下一步的重点布局;平台化对游戏公司非常重要,我们也已经有了明确的战略,请大家拭目以待;泛娱乐,比如西游降魔篇,现在游戏、影视、娱乐是不可分的。除了游戏版权的合作,不排除更深层的合作,比如如果电影确实很好,掌趣不排除投资。但我们会风险控制,最重要的还是拿到游戏版权。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
1、有3个问题,市场认为未来目标是海外,资金准备上有没有创新的方式?业务层面上做得很好,主要是手游页游,产品的二次成功率如何?产品分成方面,在腾讯平台上的产品分成相对稳定,但其他安卓平台,如果他们的分成比例提高到7的话,我们怎么应对?
答:国外可以运营商直接投资游戏公司,但国内目前还没有,每个公司的实际情况不同,操作模式也不同,掌趣的思路是学会使用杠杆原理,不是掌趣一人用100%的现金去做事情,另外,掌趣的估值相对海外公司有更大的资本优势。产品二次成功率不错,掌趣大的研发部局基本覆盖大的类型,加上玩蟹科技、上游信心的补充,研发团队的实力进一步加强,每个团队都会得到提升。平台分成比例其实一直在调整,大家更多的是看总额以及毛利的提高还是下降。
2、我读了董事会报告,有组织结构调整,姚总重任CEO。协同效应容易看到的是渠道、运营的共享,想听公司内部的协同性,未来公司的内生是不是越来越大,产品会不会共享,更多的从协同性上考虑。?
答:年初就开始思考业务部署。人的整合来说,要让最合适的团队做最合适的事情,页游以宋海波为主,手游发行以张沛为主,邓攀以研发为主。关于内生方面,我们拿到的版权,不是全都掌趣自己来做,会根据产品类型不同分配给大家来共享,比如卡牌类产品的研发会给叶凯,塔防类产品的研发会给刘智军,大家合力达到掌趣利益最大化。还有比如腾讯平台,让海波来做,形成掌趣集团军的共同作战。
3、我们加快了外延的节奏,一个是并购方向,未来会赌博腾讯,还是多点布局?第二个是宋总,这半年来跟掌趣的协同,动网最大的改变是什么?第三个是叶总、智军总,不怀疑二次成功率,但是能否分享长期的职业规划?
答:姚文彬:大家能看到掌趣的并购轨迹,手游为主,页游为辅,所以重点是手游的细分领域收购。今后可以往下推,从产业链角度--开发商、发行商、平台商。是否有更好的游戏开发团队;发行上不会关注简单发行商;平台是未来重点关注。从区域角度分析,国内:海外=6:4,游戏产业一定要有全球化视野,这个跟影视不一样。手游的国际化表现的很明显,所以掌趣一定要盯住海外市场,加大力度。
宋海波:这半年来,动网的业绩超出预期。普通的商业合作很浅,成为一家人以后有深层次的合作,比如西游降魔篇,浅层合作就是授权,现在可以在美术、设计上做交流,还有发行平台的合作,动网帮掌趣做腾讯平台的发行。如果是2家相对独立的公司,就不会有这些合作。另外,动网是孤军奋战,现在很多事情可以交流,碰到困难不担心了。
叶凯:我们进入游戏行业5、6年,大家从大掌门可以看到,是卡牌又不是卡牌,加入社交功能和国内特色,后期会有更多产品。利用我们团队的优势,结合掌趣,为集团添砖加瓦。
刘智军:创业初期对钱的追求,2013年起是追求成就感,希望做一番事业。现在我感兴趣的是,第一做投资,是我擅长的;第二做慈善事业,帮助他人。
4、现在游戏的月流水很多,并购的业绩承诺都很高,已经超过了行业的整体增长,怎么保证完成?
答:我们认为业绩承诺是中性偏保守的,作为内行,我们是深入考虑过的。一方面,行业增长预期是100%,所以不会有特别大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有规模化。单独公司的压力很大,我们是有协同作战能力,肯定会比并购前更顺畅。
5、根据大掌门在安卓和ios的占比,收入主要来自ios,这跟终端比例有差异,原因是什么,后续产品的收入占比是不是也这样。还有大掌门预测分成比例是50%,是不是由渠道比例推导出的?第二个问题,披露有4款新产品,RPG类为主,题材完全不一样,我们的预期是怎么样的,哪款最看重?
答:大掌门的分成比例没到50%,未来可能不仅以ios为主,我们也很重视安卓,跟掌趣合作后会做得更好。正在研发的4个游戏投入都很多,希望每个都成功。
6、有没有代理国外游戏的计划?走出去的具体策略,哪些游戏去哪些市场?第二是平台,通过收购来做吗?第三,微软和百事通合作,公司有没有想法?
答:走出去和引进来是按计划在走。对于平台,掌趣自己的平台需要长期积累,可能通过并购投资的方式来做。最后一个问题是盗版正版化的问题,用户数量增长低于手游,主要是自贸区打开的问题,对游戏行业的影响其实没有那么大。
7、公司在财务和利润方面有什么期许?第二,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跟游戏公司不一样,那么掌趣的商业模式有什么架构?第三,自研产品的进展情况和规划?
答:端游市场规模500亿,手游才100亿。2015年手游将有300亿,未来的手游市场收入不会少于端游市场,是一个产业的革命,并且,手机用户远远超过PC用户,接近10亿,而且智能机占比会进一步提升。手游带动了中度游戏、碎片时间的用户,手游超过端游只是时间问题。从利润上来讲,10-20亿是可实现的。从模式来讲,可以看看迪士尼。迪士尼通过并购已经成为全产业链帝国,掌趣会借鉴迪士尼模式,泛娱乐的战略可以打开未来发展的空间。关于自研产品,手游方面,在Q4有4款自研产品,后期会确定明年Q1计划,有1个项目比预期晚了一个月,发行模式会做新的尝试;页游方面,老产品的下滑不大,同时新产品带来了增量,4Q至明年Q1有3-5款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