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獐 子 岛 (002069) 2013-11-06
1、公司海域资源优势如何?海洋牧场的生产能力有所改善吗?
答:公司依托北纬39度地域资源优势,拥有2000余平方公里远离大陆的国家一类清洁海域是公司海洋牧场的核心价值,现形成以虾夷扇贝、海参、皱纹盘鲍、海胆、海螺等海珍品为主要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拥有国内唯一的国家级虾夷扇贝原良种场和国内一流的海珍品育苗基地,资源稀缺性将提升增值空间。
海洋牧场生产能力有所改善,一个重要指标是虾夷扇贝苗种存活率。2012年底播苗种的存活率明显提升。
2013年,根据科技海洋、生态牧场的理念,按照“好苗种按标准精准投放优质海区,保证健康成活“的海洋牧场建设方针,公司在虾夷扇贝增殖策略、采捕运输标准、底播标准、人工鱼礁建造及管理养护标准等方面,继续开展各种科学实验,完善相应标准。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通过藻类实验室和生物实验室的建立,做好海洋牧场生物多样性的规划,加强对海洋牧场的认知。加快改进养殖设施,坚持注重生物多样性,抓好种质创制、自然采苗、苗种育成和底播生产,实施精准增殖。加强“五合一“组合共建,挖掘组合潜能,扩大和提升海洋牧场竞争力。
2、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我们对海洋牧场的未来充满了憧憬。那是不是意味着业绩拐点在2014年就会出现呢?
答: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对公司未来是充满希望的。我们没有办法预计业绩拐点何时会出现,但是相对来说,海洋牧场的持续恢复将推动2014年的业绩改善。
3、请问公司今年育苗能力得到提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对公司苗种成本有何影响?
答:2013年,公司育种育苗取得进一步突破,主要表现在:(1)虾夷扇贝育苗创历史新高超60亿枚,用约占市场不到1%的水体规模,产出了约占市场20%的苗种产量,苗种数量突破历史纪录,实现虾夷扇贝良种全覆盖;(2)自然采苗稳产优产近20亿枚,好于去年。(3)三倍体牡蛎育苗首次量产约3,000万枚;(4)海参自然采苗技术基本成熟。
公司年需求三级苗种约60亿枚,2012年自育三级苗达到20亿枚左右,今年自育三级苗达到30亿枚左右,今年底播苗种约55亿枚,自育苗种的增加将带来公司苗种成本的降低、质量的稳定。
4、海参产量及价格情况?
答:公司海参年产量约1200吨,其中约300吨是自有野生海参、约300吨是自有底播海参,约600吨来自于长海县以及外围组合养殖业户。
公司海参主要用于转加工,由于底播的稀缺以及亩产低,公司认为价格尚未体现价值,未来随着行业规范和洗牌,公司的品牌价值将进一步得到认同,同时通过整合更多的资源来提升公司价值。
目前公司海参价格稳定,冬季是海参的进补季节,海参销量预计有所提高。
5、目前资本市场并购业务做得如火如荼,公司有这方面的考虑吗?
答:公司的战略分为3个阶段:资源+市场、市场+资源、技术+市场,现在处于第2个阶段。根据战略需求,公司将重视与有技术和市场能力的企业合作。
6、公司大洋渔业资源进展如何?
答:公司正在拓展大洋渔业渠道建设。公司除翔祥金枪鱼加工之外,重点瞄准国内高端市场,启动国外虾蟹类,如阿根廷红虾、加拿大龙虾、珍宝蟹等大洋产品整合运作,并与北美、日本资源型企业建立合作。短期内实现海外产地资源与国内重点市场高效对接。国内冻品网渠道布局全面提速,有效拓展餐饮、商超等主力终端。即食及鱼类加工生产效能和产品品质双提升,借助沃尔玛等国际连锁通道,高效服务全球终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