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宝莱特 (300246) 2013-11-07
董事会秘书在介绍公司近况后,调研人员开始提问:
Q1:公司监护仪主要有哪几类产品?
A:公司的主营业务如果从产品方面分有常规一体式监护仪、插件式监护仪、掌上监护仪、配件及配套产品等等。
Q2:今年第三季度的收入比去年同期增涨了不少,是什么原因?公司监护仪的销售国内外比哪边销售得比较好?
A:2013年前三季度,公司生产经营状况良好,营业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医疗监护产品收入趋于平缓,血液透析业务收入符合预期。截至三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1.7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0.79%,其中实现国内销售收入9,674.2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4.32%,实现国外销售收入7,388.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44%,且呈稳步上升趋势。利润方面,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01.8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01%,净利润增速放缓主要受母公司银行存款利息大幅减少所影响。此外,公司主营产品插件式监护仪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3,848.45万元,目前该产品在市场上持续发挥其产品优势,并保持了较高增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公司海外销售的主动性。
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936.0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76.94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0.52%,这主要是三季度公司医疗监护产品收入未达预期,以及销售费用增加和利息收入减少所致。
血液透析方面,公司前三季度实现收入为3,956.71万元,其中第三季度较去年同期新增全资子公司辽宁恒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信生物“),恒信生物主营血液透析浓缩液和血液透析干粉,目前该公司生产销售状况良好,基本符合既定的经营目标。
Q3:公司全资和控股公司有哪几个?市场地位怎样?
A:公司目前控股天津挚信鸿达医疗器械开发有限公司60%股权,还有100%控股重庆多泰公司,以及100%控股辽宁恒信生物公司,市场定位为血液透析领域,挚信鸿达和恒信生物是做透析浓缩液,多泰是做血液透析机,具有互补性,我们对市场前景有信心。
Q4:公司收购恒信生物对公司有什么影响?
A:1、避免公司主要产品集中的风险:公司长期以来专注于医疗监护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业务,主要产品包括掌上监护仪、常规一体式监护仪及插件式监护仪等三大系列医疗监护仪。主要产品集中使得公司的经营业绩过度依赖医疗监护设备,一旦该产品遇到政策、技术更新替代、需求改变、原材料供应等因素产生的突发不利影响,势必影响公司的发展。血液透析耗材产品作为公司新开辟的医疗器械领域,与目前公司拥有的医疗监护设备无论在政策、需求、原材料、生产制造、销售模式等方面均具有较大差异。因此,本次收购完成后,有利于逐步减小公司主要产品集中的风险,提升公司的产品竞争优势,加快公司的发展。2、有效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血液透析产品主要分为设备和耗材,耗材主要包括血液透析粉液、透析器和透析管路。国内血液透析制造行业起步较晚,主要受产品技术、市场准入和资金等方面影响,至今仍未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目前仍处于良性竞争的环境。公司此次收购恒信生物,目的是加快进入该行业的步伐,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同时借助公司已上市的契机,对市场进行整合,扩大市场占有率,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Q5:公司也在研发血透设备,现在近况如何?
A:在血液透析设备方面,公司自2010年开始研究开发血液透析设备,已建立起由总工程师牵头的产品研发项目组,引进了包括在电路设计、血路设计、软件设计和产品临床注册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数位产品工程师,目前该样机设备已进入到临床阶段。
Q6:请谈谈对血液透析市场的前景看法?
A:血液透析行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国家医疗保险正逐步提高对肾病患者的治疗报销比例,从而保证患者的基本生存权利,同时该产业在行业规划、政策扶持、政府采购等方面均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根据实地调研和相关行业数据分析,中国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平均透析次数2.32次/周,平均透析时间9.27小时/周,因此每个ESRD患者每年透析的100~120次/年。据近期的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区总医院专家陈香美院士披露,中国目前有血液透析病患者近25万,其中血液透析病人近21万,较2010年增长近60%以上。因此,据估计当前获得血液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大概为21万人,则血液透析次数约为2500万次/年(目前国内ESRD患者约为100-200万人),按每次400元的治疗价格推算,每年实际在血液净化治疗方面支出的医疗费近100亿元。由于受限于品牌推广、技术壁垒和产品配套等因素的制约,国内血液透析设备市场主要以国际厂商竞争为主,而国内拥有生产许可资质的厂家仅为5家,且目前的市场份额较低,主要是其产品在技术上、产品配套以及产品质量上均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血液透析市场的高速发展,国产产品在得到人才、资金、管理以及产品技术和质量的支撑,未来国产血液透析设备的发展空间仍然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