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百洋股份 (002696) 2013-04-29
座谈内容如下:
1、了解罗非鱼行业特点和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
答:公司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罗非鱼水产食品提供商。公司多年来专注于“罗非鱼一条鱼价值工程“,积极实施横向扩张、纵向延伸和区域化配套开发战略。目前公司初步形成了“以水产食品为核心,以水产饲料为配套,以水产养殖为示范带动,以水产食品精深加工和水产生物制品为延伸“ 的产业布局,建立了一套可推广复制的相关业务协同发展的模式。目前,公司的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是罗非鱼食品加工和水产饲料的生产销售。为贯彻实施公司的“横向扩张、纵向延伸和区域化配套开发“策略,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全部围绕主业展开,食品加工、养殖、饲料和研发中心项目实施后,公司的原料鱼供应能力、水产品加工能力、饲料业务的区域辐射能力以及科研实力将进一步提升,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业务协同效应和成本领先优势进一步显著,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2、进入罗非鱼行业的门槛如何?
答:在这个行业,要想真正做好,在业内具备竞争力,门槛还是比较高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壁垒。水产养殖环境直接影响到养殖生物的生存、产品口感、规格及品质。罗非鱼作为亚热带性鱼类,在我国主要产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省区,同时鲜活原料鱼不适于远距离运输的特点决定了加工企业必须就近建厂。因此能否掌握稳定可靠的符合品质要求的原料鱼资源是加工企业能否于行业中立足的基础。(2)食品安全壁垒。现在消费者及政府部门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各国纷纷通过立法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发达国家作为水产品的主要进口国更是建立了严格的检测标准及准入制度。除此之外,一些大型采购商还要求供应商通过 BRC、ACC之 BAP 等高端认证,水产行业食品安全壁垒越来越高。(3)产业规模和产业链的壁垒。罗非鱼产业涵盖养殖、加工、副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单一从事某一环节的生产无法实现效益最大化并有效抵抗风险。只有通过产业化规模运作,能够有效地整合各环节的资源,实现产业链的协同效益。而新进入的企业往往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布局,先入者有较明显的竞争优势。(4)技术壁垒。罗非鱼产业各环节都存在一定技术壁垒,如种苗选种育种、种质提纯复壮、饲料营养的研发、健康养殖技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及副产品综合利用、生物制品开发等环节都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
3、影响我国罗非鱼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哪些?
答:有利因素包括:(1)产业政策支持,由于罗非鱼广阔的市场前景及可实现农民致富、解决就业等特点受到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2)国际市场空间广阔。从目前全球水产品市场的需求及发展趋势分析,罗非鱼是部分替代海洋捕捞的最具潜力的水产品品种之一,市场需求量大。(3)国内存在很大的潜在消费市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罗非鱼等淡水养殖产品的需求也在稳步提高。(4)产业结构的调整。罗非鱼适合养殖及加工的特点使其成为最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5)行业整合给企业带来的机遇。 不利因素包括:(1)市场竞争还需要进一步规范,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2)在短期内,宏观经济环境对出口有一定影响,包括汇率变化、人工成本和原料成本处于上升趋势等。(3)在品牌打造方面,罗非鱼行业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4、公司在竞争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公司依托“食品安全、综合开发、深度开发“三大基石,逐渐形成了“以水产食品为核心,以水产饲料为配套,以水产养殖为示范带动,以水产食品精深加工和水产生物制品为延伸“ 的业务协同发展格局,并在 “产销规模、产业布局、客户结构、产品品质、原料鱼资源、商业模式、运营管理“等方面形成了核心竞争优势。(1)规模优势。根据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行业统计数据及中国海关关于各个企业的出口量统计,公司市场占用率持续提升,公司已发展成国内规模最大的罗非鱼水产食品提供商。(2)产业区位布局的优势。由于罗非鱼养殖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因此获得充足的原料鱼资源是罗非鱼加工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广东、海南、福建、广西四省是我国乃至全球最主要的罗非鱼产区,广东、广西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60%,广西近年是我国罗非鱼产销量增长最快的省区之一。公司拥有业内较为完善的产业布局,基本覆盖了原料主产区,同时通过示范作用带动合作养殖户发展,进一步丰富原料鱼来源。(3)营销及客户优势。公司凭借在品质管理、销售规模、响应速度及品牌信誉等方面多年积累的行业领先优势,公司出口产品主要销往欧美等全球罗非鱼消费高端市场,主要客户为国际大型水产贸易商,客户资源优势明显。(4)领先的食品安全及质量控制体系优势。公司已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及质量控制体系,先后通过了ISO9001、HACCP、BRC、BAP(ACC)等多层次的质量控制认证。同时,公司已建立产品可溯源体系,公司领先的加工车间,先进的检测中心以及电子监控系统等硬件设施为公司食品安全提供了保证。(5)原料鱼供应优势。公司充分发挥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已在南宁及周边地区探索出适合水产养殖行业及公司特点的、创新的“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形成公司的原料鱼供应优势。还创新引入银行金融机构,为部分优质合作农户搭建良好的融资平台,同时让银行起到扶持、引导、监管农户等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合作农户经营的产业化、规模化和专业化。(6)商业模式优势。目前,公司已初步完成了“以水产食品为核心,以水产饲料为配套,以水产养殖为示范带动,以水产食品精深加工和水产生物制品为延伸“的产业布局。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区域化配套开发,公司已初步形成了相关业务协同发展的格局,综合成本领先优势明显,抵御行业波动风险能力较强。此外,公司积极推进副产品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公司通过利用罗非鱼加工过程中的鱼皮、鱼鳞及各类副产品开发出了鱼粉、鱼油等各种水产饲料原料及其他水产生物制品,初步建立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罗非鱼价值链循环经济模式(7)管理团队优势。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罗非鱼食品提供商,在产业布局、资源整合、业务模式的可复制性、产品的综合开发和深度开发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首先源于公司的主要经营管理团队能专注于主业发展,拥有清晰的战略发展规划。其次,公司的主要经营管理团队拥有较强的环境应变能力,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经营策略,主要产品的市场份额持续获得了提升。最后,公司经营管理团队还拥有较强的收购整合能力和经营模式的自我复制能力,近年来,公司陆续收购整合了北海钦国、湛江珠联等同行企业,并迅速实现了扭亏为盈,充分体现出了经营模式和管理团队方面的优势。
5、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有哪些防控措施?
答:由于我集团业务贯穿了“饲料生产、苗种繁育、水产养殖到水产食品和生物制品加工“,因此公司对原料鱼的质量监控从饲料生产的源头就抓起,形成完善可靠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1)在饲料的质量监控方面 ,集团的自有备案养殖场和合作备案养殖场采用公司饲料进行养殖。公司对饲料原料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均进行质量控制,制定了严格的原料标准体系、合格供货商评定制度、原材料采购验收程序和原料检验化验控制方案以确保饲料原料的质量符合检验检疫的要求,有效的保障了原料安全。 (2)在养殖监控方面
集团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监督和指导下,按照《养殖场质量管理手册》,连续记录各场的养殖动态,对养殖场的生产、卫生、用药、用料进行日常监督指导。 在养殖场原料鱼上市前,公司必须经过严格的查验流程,对养殖产品中的重金属、农药、药物、激素和病原生物等安全卫生指标进行检验,所有检验产品需检验合格方能上市销售。政府官方检验机构对原料鱼也进行抽样查验。 在确定原料鱼达到上市标准之后,集团的加工厂根据原料鱼采购监控流程,派出专门人员全程跟踪和记录养殖场整个采购过程,包括捕捞、装车、运输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记录。 (3)加工厂的质量监控。公司所有加工厂均按照ISO/IEC17025的要求建立了实验室质量体系,公司的实验室配备了业内最先进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检测仪器,达到了省级检测中心的能力标准。公司已经形成了完善的食品安全及质量控制体系,先后通过了ISO9001、HACCP、BRC、ACC等国内外权威机构的质量控制认证,冻罗非鱼片等产品主要出口美国、欧盟、墨西哥、俄罗斯和中东等市场。截至目前,公司出口的货物从未发现药物残留超标,每年美国FDA对公司产品的随机抽查的检验结果均符合要求。
6、公司对2012年业绩如何评价,2013年一季度的业绩情况如何?
据农业部渔业局发布的海关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792.50万吨,进出口总额269.81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9%和增长4.54%。水产品继续位居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出口额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30%,较上年提高0.7百分点,其中优势养殖出口品种继续保持主导地位。作为出口数量最大的水产品品种,我国冻罗非鱼食品2012年的出口量达36.2万吨,同比增长9.59%,出口额达到11.63亿美元,同比增长4.91%。在2012年,在国内外宏观经济仍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公司面临原料价格波动、人民币升值、行业竞争加剧等诸多不利因素,同时也赶上了国家对农业和渔业不断出台利好政策、对西部企业支持力度加大等诸多机遇。凭借公司多年来在水产食品加工板块和水产饲料板块市场开拓、品质管理、客户资源、商业模式、人才储备以及其他各项软硬件方面打下的较好基础,通过准确的战略定位、市场把控和有效的经营策略调整,公司充分发挥了自身规模优势和产业链优势,2012年公司罗非鱼食品出口销售量同比增长19%,水产饲料销售量同比增长33.57%。2012年公司合并实现营业总收入人民币117,078.38万元,实现利润总额人民币8778.54万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8464.47万元。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订的总体目标。今年一季度的业绩已经在季报中披露,由于养殖户去年因为原料罗非鱼的价格低而在下半年秋苗投苗较少,导致今年罗非鱼成鱼的供应总量有可能相对减少,加之最近的禽流感突发事件,导致公司收购鱼类的价格在今年快速上升,预计仍将在一段时间维持在高位,虽然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16.43%,但是营业成本却增加了23.72%,营业成本增速明显高于收入的增速。其次,公司在海南拓展业务涉及的海南百洋饲料项目、文昌百跃食品项目,以及公司正在实施的各募投项目的前期支出和人员储备也导致了公司管理成本和人工费用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