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天山生物 (300313) 2013-12-10
根据来访投资者提出关心的问题,公司给予解答,相关问题如下:
1、现在公司主要收入还是来自于冻精,产品相对比较单一?
答:我们整体的理念,是要做畜牧遗传物质产品及服务的供应商。遗传物质分为冻精、胚胎、活体,理论上现在我们现在只做了冻精,并且我们要做不仅是出售产品,还有我们的服务,做育种改良服务,我们努力现在将繁殖改良环节的服务给拿下来,让冻精作为其中一个工具。
2、这几年良补的规模是否有所增加,存栏量是否有提升?
答:从05年到08年,从局部良补到全面良补,招标量一直在增加;从08年到现在,增加的幅度不是很大。在2010年的时候,肉牛增加的幅度较奶牛快。奶牛相对增加比较慢的原因是因为我国奶牛这几年基础的存栏数并没有按预期的快速增长,这个存栏量还有一定的萎缩,其实这个也是最近奶荒的一个原因。我们最近开会也在讨论,奶荒的产生并不是因为消费量的大幅上升,更重要的是,供给能力的问题,也就是说原来很多都是从国外进口大量奶粉,让奶粉再还原成牛奶来进行销售,现在奶粉有问题,乳品企业要生产牛奶,不再从国外进口,只能从国内寻找牛奶,也就造成了奶荒。这个也能从侧面反应,奶牛的存栏量是有一定问题的。
3、公司没有肉牛,都是奶牛吗?
答:不是,我们公司肉牛、奶牛的种牛都很多,2013年的良补招标数排全国第一。
4、为什么公司上市以后,种公牛的数量依旧没有太大的增长?
答:因为生物资产的产能弹性比较大。理论上,比如我们有150头种公牛进行生产,至少可以生产几百万剂冻精,而我们现在销售三百万剂,差不多是够了。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使牛的遗传性能和各项指标更加优质,所以,它并不是要靠不断地扩大种公牛的存栏数来计算的。
5、公司新投资肉牛的项目,繁殖周期也比较长,我大致算了一下,基本上从公司引进牛到能出售牛肉,大概需要四年的时间?
答:其实,也不需要这么长时间。我们引进的第一批牛现在已经进入福州隔离,大概花了四五个月时间。这个牛,进来以后,要有一两个月的应激处理,之后,基本上就可以配种了。也就是说,从牛配种到生产下来,需要十二个月,农民再将小牛育肥十个月以后,卖给公司,公司再进行屠宰,大概需要两年半的时间。从公司来说,能屠宰出肉产品,大概需要三年半的时间。但事实上,盈利体系并不仅仅是屠宰出牛肉这一块:首先,在引种环节上,实际上也是有利可图的;第二个是,牛引进来以后,有育种的服务,这个基数还比较小,但是也会有一些这样的收入;第三个就是育肥,我们育肥之后不一定宰,就是把牛从三百公斤育肥到七百公斤,可以直接卖掉,这个环节的利润也比较合适。再加上我们国家现在能批量产生的纯肉牛品种,还是比较少的,所以这对公司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6、您觉得未来是肉牛更景气还是奶牛更景气?
答:我是这么看的,从我国奶牛需求来看,我国现有的显然是不够的。现在各路资本在拼命地扩大,但是牛属于生物性资产,具有一定的繁殖周期,所以我相信,未来三年之内,奶牛的景气周期是会存在的。随着奶价的提升,会刺激大家养牛的积极性,围着奶牛相关的产业链都会得到一定延伸。在肉牛方面,我们对肉牛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虽然我国肉牛的存栏量比较大,但品种都比较杂,产量不高、品质较差,纯肉牛品种、品质好的牛,实际上还是比较欠缺的,这也是现在我们努力的引进能繁母牛的原因。从冻精的预测上来看,国家每年补六百万剂,算下来是补了三百万头牛,从发展机会上来说,会比奶牛多一些。
7、肉牛的话,未来可能是一个整体的行业,是一个结构替换的过程,可能高端的肉会好一些,但是整体的存栏也不一定增加?
答:整体的存栏也会有增加,但是所有的产品、销售规模都是由消费驱动的,随着收入的提高,消费量、消费层次都会增加的。
8、相比其他的公牛站,公司有什么技术上的差异,体现在在什么地方?
答:首先,基本上,大多数企业在自身的研发和技术能力都不够强,我们之所以要和牧场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因为我们要走育种改良道路。相比来看,我们的优势是覆盖的范围广,企业相对于其它公牛站来说,体制还是比较灵活一些;第二,越来越多的产品被测定的时候,收集数据的能力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这些能力也都是技术壁垒。
9、我们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也会增加一定的服务,一般来说会有哪些服务?
答:根据各自牧场的需要,我们提供差异性的服务,一般有育种规划、防疫计划、系谱的收集与整理,判断有效的育种需求,营养配方、繁殖技术咨询等服务。
10、这个行业在我国市场还是比较分散,在公司并购上面容易吗?
答:在并购方面,容易也不难,国有改制比较大的三个问题,第一就是人员的安置,第二就是观念上的差距,第三就是盈利能力较差,这些也都是造成公司并购进展缓慢的原因。
11、奶牛、肉牛的增长趋势?
答:奶牛会一定的自然增长,肉牛的增长取决于政策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