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牧原股份 (002714) 2014-02-20
1、 公司的一体化养殖模式有什么优势?
一体化产业链使得公司将生猪养殖各个生产环节置于可控状态,在食品安全、疫病防控、成本控制及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等方面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
(1)食品安全优势
公司拥有从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到商品猪饲养的一体化完整产业链,这有利于公司对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
①拥有饲料生产环节,食品安全从源头控制
公司生产所使用的饲料均自主生产。公司对饲料原料采购、饲料生产加工、饲料运输等环节均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和品质检验、控制程序,确保饲料品质符合国家标准和满足本公司仔猪、种猪、商品猪饲养的需要,从源头上对食品安全进行了控制。
②自育自繁自养的一体化经营模式,有利于在饲养的各个环节对食品安全进行控制
本公司全部生猪均自养。本公司生猪饲养各个环节,均制定了严格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健全了食品安全控制点记录,建立了从猪肉追溯至断奶仔猪的生猪批次质量追踪体系,有效保障了食品安全。
长期以来,公司不断加强生猪饲养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品质管理,凭借良好的品质管理,公司饲料生产、生猪养殖环节获得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2)疫病防控优势
自育自繁自养大规模一体化的模式,为本公司实施规范的疫病防控措施奠定了基础。本公司拥有20多年的生猪养殖及疫病防控经验,形成了以兽医总监杨瑞华等业务骨干为核心的专职兽医及防疫队伍,在内部建立了较完整的疫病防控管理体系,疫病防治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公司秉承“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的理念,建立了完善的消毒、防疫制度;采取了猪场多级隔离、舍内小环境控制等多方面的疫病防控措施,并建立了外部预警、内部预警的预警防疫体系。
在场区布局方面,公司实行 “大区域、小单元“的布局,以防止疫病的交叉感染和外界病原的侵入;在养殖过程中,采取“早期隔离断奶“、“分胎次饲养“、“一对一转栏“、“全进全出“等生物安全措施,确保本公司防疫体系安全、有效。
在公司生产经营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对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疫情。
(3)成本控制优势
一体化的产业链,减少了中间环节的交易成本,有效避免了市场上饲料、种猪等需求不均衡波动对公司生产造成的影响,使得整个生产流程可控,增强了公司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4)作业标准化和经营规模化优势
在自育自繁自养大规模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下,本公司将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等生产环节置于可控状态,并通过各项规划设计、生产管理制度,在各生产环节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作业,按照生产计划,同一时间大批量出栏的生猪肉质、重量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本公司在饲养环节大量采用先进、高效率的自动化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为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综合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2、 猪舍建设有哪些优势?
本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秦英林先生从1992年开始养猪起,就不断对猪舍的设计和建设进行研究、创新,其个人和公司共同设计、开发出9个代次猪舍,积累了大量技术与经验。公司现代化猪舍实现了为生猪提供洁净、舒适、健康的生长环境,同时实现了减少劳动工人、提高劳动效率的目的。
公司自行研制的自动化饲喂系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育肥阶段,公司一名饲养员可同时饲养2,700头生猪,生产效率高于国内行业平均水平。
公司研发设计出的各类猪舍及相关养殖设备等共获得22项实用新型专利和2项外观设计专利。
公司不但自己投入研究猪舍改进,而且到国外参观,学习先进经验,回来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作改进。最近几年,很多同行猪场直接引进国外的猪舍建设方法,这些方法建下来成本会比牧原的猪舍高一些。下一步公司再优化猪舍、自动饲喂等,会更加智能自动化,提高管理效率,提高养殖成绩。
3、 公司的兽医团队模式有什么改进?
公司整个兽医部的架构分为研发、预防、临床三个方面,兽医部的绩效与大生产部的绩效结合。大病预防会结合国内的研究做评估,分工较细。从前沿的流行病动态到内部的管控。
目前公司的兽医团队很强大,研发团队、预防团队、生物安全团队,层层把关免疫,对于养猪生产提供防控措施。
4、 如何培养、激励饲养员?
公司对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和商品猪饲养等生产环节的各项生产流程制定一系列标准化制度和技术规范,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推动公司养殖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公司根据不同猪场、不同饲养阶段的特征,依成活率、饲料成本、药费、品质指标等数据,制定科学、动态的模拟成本考核指标、明确监督措施,考评结果直接与生产人员的薪酬挂钩,使各岗位饲养员的工作强度、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具有可比性,规范了各岗位的职能行为,提高生产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同时,公司推行的星级饲养员评定、师徒传帮带制度,提高了生产人员学习业务技能的积极性和生猪饲养的生产效率。
5、 对猪价周期有什么看法?
2008年和2011年是前两个两个猪价周期的顶峰,特征很明显。但是在这之前,养猪行业都经历了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程度较为严重的疫情,这对于养殖户退出行业,形成后面的猪价高点起到了推动作用。
但是,疫病对于猪价的影响是完全外生的,具有不可控、不可预测的特点。
加上近几年,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小养殖户逐步退出行业,大中型养殖户比例提升,也使行业的供需关系发生变化。
以上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可能使猪周期的特征发生变化,对于今后1-2年的猪价,不能完全按以往“猪周期“的特征来简单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