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三泰控股 (002312) 2014-03-27
公司董事会秘书贾勇首先对参加本次调研会议的调研人员表示欢迎并首先介绍了公司的基本业务。以下是会议具体内容:
问:社区银行这部分的有所限制?
答:不是对我们有所限制,是限制打擦边球的银行。这类银行想在小区开个银行同时不想派人,就外包给我们,但是央行规定的只有两个模式,要么全自助,要么银行自己派人。
问:我们社区金融是和民生银行合作?
答:所有银行都可以合作。他们需要我们公司产品、技术还有BPO业务。
问:我们对金融业务这方面是怎么考虑?
答:我们三泰这么多年在一直想做从设备到解决方案除了金融牌照以外的全面业务,做银行背后的银行是我们的选择。
问:京东等其他公司做类似业务是否对公司造成威胁?
答:对于京东来说最后100米并不是孤注一掷一定要做的事,他主要的竞争对手是阿里、亚马逊等,我们主要是对接各大快递、电商的最后100米的一个平台。电商是有时代局限性的,他们的发展实际上是充分利用了信息的不对称,就是我们想买东西不知道在哪儿买什么价格,而电商拥有这个信息。如果我们知道身边就有想买的商品和相关信息,就不一定会去电商那儿买。本地化是未来物流发展的核心,实际上现在我们大部分购买商品都是本地的,只是大家不习惯在网上买本地的商品,但是这是未来的大趋势。
问:我们速递易的理念是?
答:通过速递易改变物流末端的很多环节,让所有人都受益,改善社会物流状况,这是我们的初衷。
问:我们的未来盈利模式?
答:我们现在公布的四个盈利模式是在成都充分实践证明行得通的基础盈利模式,速递易是个开放的平台,我们通过基础的盈利模式让它生存下去,规模起来以后就要用互联网思维思考。速递易实际是一个线下入口,产生大量用户粘性之后就可以用互联网方式获得高额盈利,方法很多。
问:公司的做速递易壁垒在哪里?
答:其实这个跟互联网一样,建个网站大家都可以,关键的壁垒在于规模。
问:现在速递易目前发展符合预期吗?
答:符合预期。
问:一般一个网点多少箱子?
答:我们根据实际包裹量决定,我们建一个网点之前有严格的标准评判流程,并不是随便就建一个。
问:箱子数量略小于实际包裹量,保证一定的饱和度?
答:实际上开始建的时候我们是让箱子数量和包裹量差不多的,我们不是为了实现饱和而饱和,往往建了网点之后该小区的包裹量会有所提升,网购的越来越多。
问:高校这边发展怎么样?
答:高校和小区不一样,有后勤方、外包方、学校方多头管理,其实我们拓展过程中并没有刻意的去做学校或者做某一区域,实际现实需求最大的就是小区,因为有上下班以及在家的老人孩子收快递的安全问题。
问:网点中的箱子数会不会随着后期需求量增加而增加?
答:后期增加我们不担心,因为这是真实需求,爆仓了我们就加,只要有这个需求我们反正网点地方在那儿,增加多少箱子都不是问题。
问:以后每个网点平台发展上去箱子数会不会急剧增长?
答:不会,第一,我们对大势有一个基本的研判,电商不会无休止扩展。第二,本地配送以后会占据大部分,我们重点在于解决80%的普遍主要问题,不解决特殊的需求。
问:一个网点大概几个液晶屏?
答:这个数量多少都可以。
问:拓展小区一般对口都是跟物业谈,进入的费用成本?
答:费用不等。
问:人员增长从200增长到800,增长主要人员是?
答:主要是网点拓展人员。
问:柜子的成本大概多少?
答:柜子成本大概平均3万,每个柜子72个箱子。
问:我们相对于其他进入者的优势?
答:我们给银行做了很多年传统业务,全国200多个城市我们本来就有网点。
问:我们以后最好是独立APP不在微信上做?
答:微信体验是好,但是微信不好的地方就是客户可以导入,但是可能以后无法导出。
问:我们以后APP会有哪些功能?
答:其实现在阿里这些电商已经给出了成熟的平台模型。以快递为例,我们对接多个快递,可以显示他们的价格、用户点评,让用户自由选择,我们速递易的规模提供了大数据分析的基础,大数据的价值又为盈利变现提供无限可能。
问:发展规模规划?
答:今年新增1万点,明年速度更快。
问:目前主要推广的挑战?
答:推广成本带来的资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