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利欧股份 (002131) 2014-04-03
1. 公司主要介绍?
公司是从事数字营销整合方案的一家公司。数字营销包括媒介采购、代理、策略、创意、公关等一系列业务,这些构成了数字营销的主要内容。
公司与消费者进行沟通,首先要了解消费者。公司主要是通过大数据的手段,去了解消费者,在了解消费者的基础上制作策略和创意,并进行广告投放。在整个媒介中我们也需要一个策略,根据前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对于这样一个产品,我们在媒介上如何进行分配,这些构成了我们在广告部分的一个完整媒体投放。所以,整个我们的服务就是从最开始的消费者的洞察到策略、到沟通内容的出现、到媒介策略、最后到整个媒介的投放。所有的这些部分,是我们作为一个数字营销公司为我们的客户提供的服务。
2. 能否演示下DSP的投放流程?
DSP的投放流程很难演示。因为整合营销解决的是在一个固定广告位上的投放,这种很容易演示。而DSP是在一个交易市场里,通过数据去帮助中小客户去做广告,让最终的客户去购买,这个也能演示,但是不能确保消费者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这个广告。因为这个交易市场非常大,没有大媒体,都是中小媒体。大家在个人网站上看到旁边的广告框,写的是google提供,这个广告框是交易市场的广告,目前中国的交易市场还不大。DSP只能演示怎么去购买,但是在什么地方显示我们这里是不知道的。
DSP目前只是解决中国目前广告市场中很小的一部分需求,2013年整个DSP市场不会超过10个亿。我们不是不去做DSP,我们是帮客户解决大部分的问题。
3. DSP是不是很有价值?
DSP当然很有价值,DSP的价值不是说它能取代目前中国的数字广告,它只是中国数字广告的一部分。国外的DSP增长很迅速,主要原因是:在美国,所有的广告位都是按照展示来出售。而中国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都是按照天来出售的。在中国,只有广告交易平台里面,才能用DSP投放,中国目前大的交易平台只有谷歌、淘宝和百度,还有一些其他的中小交易平台,但是它们所有的网站,实际上是中小网站的集合,也就是当年所谓的百度网盟、谷歌网盟的一些网站,我们现在称之为Exchange。
4. DSP为什么目前盈利能力还较低?
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DSP在国内面对的市场容量还较小,另外就是DSP前期投入费用比较高,第三就是DSP是面向中小客户的,业务推广还比较慢。此外,就是目前进入Exchange的广告资源还较少,可交易的广告资源较还少。
5. 为什么去年聚效和聚胜万合要分拆?
一方面聚胜万合是一个营销公司,我们要公正地给我们的广告主判断到底采用哪种精准营销方式,如果推荐聚效,广告主肯定会质疑。另一方面聚效如果继续和聚胜万合捆绑在一起,那么其他的数字营销公司或者代理公司不会采用它,因为它们会觉得聚胜万合是它们的竞争对手。所有我们把它们拆开,是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业务模式。一个是整合营销服务的公司,一个是类似于精准平台的、媒体的这样的公司。所以我们将两者拆开,不仅仅是因为资本市场的因素,更多的还是从业务本身来考量。
6. 如果未来DSP发展够大的话,大的网络媒体是否会采用DSP?
十年过去了,中国没有一家媒体的广告位是按展示来出售。现在搜狐网易腾讯都上市了,换一种投放模式,风险较大。可以预见大的网络媒体不会采用DSP来投放,中国模式不会变为美国模式。
7. 未来DSP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按照艾瑞咨询的预测数据,3年后中国市场DSP的市场容量大概能到200亿,而数字营销的市场将达到2800亿左右。
可以说,跟行为习惯相关的数据都是精准,DSP只是精准的一部分。但是在中国,DSP还面临一个很大的限制,就是没有数据。国外有专门的数据公司可以购买数据,中国的DSP公司只能靠拼各自的竞价能力和计算能力。中国的DSP公司如果还希望做DMP,这本身就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
8. 怎么理解DMP?
DMP其实就是一个数据搜集的工具,任何一家公司都可能有一个数据管理平台,它主要的功能就是做归纳和整理,然后由DSP来使用。
9. Media V的竞争优势是否体现在技术上?
技术不是壁垒,产品和运营才是壁垒。新的进入者需要获得媒介的信任,即便取得信任,也需要和媒介进行技术的磨合,需要达到系统的稳定。技术上来说其实就是个算法,更多的是在于产品和运营。对于精准营销来说,大量的数据的优化和使用,这些才是壁垒。
10. 未来公司市场拓展的方向是什么?
公司09年成立的时候,正好是电商大发展的时候,而且电商是对效果最为敏感的广告主,所以聚胜万合首先在电商广告领域拓展。以后,电商占比会越来越低,未来将向汽车、金融和母婴行业拓展,帮助客户提升广告效果。
11. 公司目前客户的分布情况怎么样?
按2014年数据,公司电商客户占30%,汽车客户占30%,金融、快消和品牌客户占40%。
12. 公司的主要成本是什么?收入主要来源是哪些?
媒介采购和人力资源成本是主要的成本。收入主要来自两块,一块是投放广告带来的投放费用获得收入,还有一块是在投放费用之上提供策略、内容获得的收入。
13. Media V和DSP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Media V看来,DSP就是一个精准媒体,我们会帮助客户选择DSP。毕竟精准营销只是数字营销领域的一部分,能够投的量很小,大量的广告投放还是放在门户上,放在相关的媒介上。
14. 公司的人员构成情况怎么样?
公司人员构成主要由客户服务、媒介、创意、策略、优化和技术人员组成。客户服务人数最多,占30%左右,技术人员占10%左右。
15. 目前中国的广告主可选择的媒体形式有哪些?
目前市场把精准营销的概念放大了。其实在今天的中国,一个广告主的需求,可选择的媒介有门户、视频、垂直、搜索和其他,在其他里面又分为精准、移动、社会化营销。广告主的需求并不是分为品牌需求和精准需求,这是市场的一个误解。
16. 既然技术不是主要的壁垒,那么公司的业务能否会被其他公司模仿?
目前在中国,在数字营销领域,能够达到Media V技术水准的只要淘宝。新进入者除了面对和客户以及媒介对接的门槛外,还有其他的门槛需要越过。例如,新进入者在国内拿到大规模的购物数据很难,单独拿到媒介的数据时间相当长,另外就是精准营销需要大量的数据磨合。
17. 公司未来成本的趋势怎么样?收入趋势怎么样?
公司预计未来的成本有一个稳定下降的趋势,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上,成本应该能够保持一个稳定的比例。收入方面,行业的收入增长大概每年在30%,Media V的增长应该能超过行业增长。
18. 不同行业广告主在互联网数字营销领域的预算构成大概怎么样?
汽车行业的互联网广告预算占到其广告预算的20%-30%,母婴行业大概是10%-20%,电商行业在70%以上。
19. 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我们和利欧合作,是希望能尽量早的进入资本市场,去寻求一些垂直领域公司的合作会更容易。重要的方向一个是移动互联网方向,另外一个就是网络新媒体方向,还有一些是传统企业在互联网上的推广,我们帮助传统企业解决这些问题。
20. 为什么这次利欧选择用现金收购Media V?未来有哪些激励和约束机制?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采用现金收购速度较快;另外一个就是利欧作为一个民营企业,机制比较灵活。我们会有一揽子的计划来保证Media V和利欧利益一致。
21. 公司目前有计划拓展中小客户吗?
目前公司还没有这样的计划,DSP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中小客户是需要大量服务的,但中小客户不太了解互联网,几乎没有内容判断能力,因此,实际上是很难向中小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
22. 公司目前的市场地位?
公司目前在数字营销领域排名第六,在精准营销领域可以说是走在行业前列。
23. 易传媒和华扬联众与公司相比有什么不同?
易传媒本身不是一个整合营销公司,它更多的是像专做精准的Network,它更多的是包断了一些媒介广告资源,如新闻媒体、时尚媒体,然后打包去出售。易传媒和公司不一样,它不是做整合营销的,它是做资源整合的。华扬联众和Media V的业务很类似,华扬联众本身入行很多年了,有很多大的客户和较大的规模,Media V的优势是在技术方面,当Media V规模壮大之后,我们可以更好的发挥我们的技术优势。
24. 公司在应收账款方面情况怎么样?
公司的合作伙伴都是行业内大客户,目前公司在回款方面比较健康。
25. 公司未来上游客户数量的增加情况会是什么样的?
未来公司在客户数量方面的增加不会太多,大约每年有10%的增长,Media V主要服务广告投放规模大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