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东晶电子 (002199) 2014-04-11
一、董秘吴宗泽在投资者接待日向投资者介绍公司情况
1. 介绍公司基本情况。
2. 展示公司产品图片。
3. 参观公司产品展厅。
4. 介绍公司专利情况。
二、互动交流摘要
1、公司目前的客户群体中有生产手机品牌的,公司未来若涉及蓝宝石视窗领域,是否有可能利用现有渠道将蓝宝石直接供给这些手机品牌?
答:从产业链上来说,我们公司的产品并不是直接销售给终端客户的,产业链中间还存在许多中间环节。公司生产的蓝宝石以LED用为主,同时我们也会积极关注LED视窗领域等蓝宝石新兴应用的市场讯息,我们也会充分利用目前持有的优势与渠道,进一步争取市场份额。
2、公司所用的蓝宝石长晶方法相比其他方法是否有成本方面的优势?是否可以用于视窗领域?
答:目前公司所用的长晶技术为自主改良的泡生法--即KY法,此外还有如提拉法、热交换法等等多种蓝宝石长晶方法,各具优势。LED蓝宝石衬底片通过长晶,形成晶片,再通过中间工艺的完善,整个流程下来,加工成本较低,主要还是耗材和能源成本比较高。从单位成本上来讲,几种方法差别不大,但相比较而言,业内公认的最适合LED用的是使用KY法所长出的蓝宝石。另外用KY法长出的蓝宝石也可应用于视窗、光学领域。
3、公司谐振器、振荡器产品的下游应用领域有哪些?
答:公司产品的下游应用领域很广泛,主要应用于通讯产品(如移动电话、无绳电话等)、资讯产品(如笔记本电脑、3G上网本、打印机、传真机、掌上电脑等)、网络产品(如无线路由器、网络控制设备等)、家用电器(如液晶电视、数码摄像机、机顶盒、MP3、MP4等)以及汽车电子应用领域。
4、公司石英晶体振荡器、谐振器产能情况、行业地位如何?
答:公司目前拥有当前国际最先进的全自动生产线40条,具有年产各类石英晶体元器件10亿只的能力,技术水平、设备的先进程度、生产规模均居国内同行第一,是国内元器件接轨国际先进水平的引领者。
5、2013年谐振器订单下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目前市场如何?
答:去年谐振器订单下滑的最大原因是日元的大幅度贬值。公司在业内的主要竞争对手为日本企业,日元的大幅贬值,使日企有了极大的价格竞争优势,对谐振器市场形成直接冲击。今年一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订单量有所下滑,但环比而言,已基本走出困境。
6、公司谐振器生产中使用的基座外壳是否多为进口?为何不使用国产基座?
答:公司目前的基座外壳采购以进口为主,究其原因,最主要是基座生产工艺较为复杂,对工艺技术等方面要求较高。公司采购时也尽量关注国内供应商,但目前国内能够生产并足量供应的基座生产企业极少。
7、目前谐振器方面有没有增加设备的扩产计划?
答:我们主要是按单生产,会根据每个客户的需求调整产品的相关参数,从目前的订单状况来看,产能并没有完全释放,因此东晶电子的晶体生产车间暂时没有扩产的需要。公司在成都的子公司--东晶锐康,主营也是石英晶体元器件的生产,现在还没有达到预计的规模,还会进一步投入设备。
8、公司蓝宝石项目的产能规划情况?
答:公司总投资12亿元,设立浙江东晶光电、黄山东晶光电两个全资子公司,并和韩国合作成立控股子公司东晶博蓝特。三个子公司分期、分项目共同实施LED项目。其中,浙江东晶光电实施年产300万片蓝宝石衬底片,黄山东晶光电实施年产275万毫米蓝宝石晶棒,东晶博蓝特实施年产60万片PSS图形化衬底。
9、公司生产的蓝宝石晶锭、晶棒都由自己内部供应吗?
答:公司的蓝宝石项目由3个子公司分别负责实施,各个子公司实施的项目进度也有所不同,3个子公司均可对外采购和销售,会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采购、销售策略,同时也促进子公司之前的良性交流与竞争。
10、根据调查,“招工难“、“用工成本高“是困扰浙江许多生产型企业的一大难题,公司是否有这方面的困难?
答:不同行业、产业的人力成本各不相同,实际上并没有可比性。我们公司有招募博士、博士后以及俄、韩、日等技术型科研人才,有自身培养、引进的技能型人才,同时也有一些一线生产上的操作员,人员流动相对稳定。同时公司生产的自动化程度高,“机器代人“也节约 了人力成本。因此,公司的员工流动率一直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没有太大的影响。
11、公司是否还有另外的定增等资金筹措计划?
答:目前公司非公开定增已获得证监会发审会通过,目前正在等待批文下发。公司会利用好资本市场的平台,也会根据实际作出是否需要定增的决策。
12、公司将如何布局未来的发展方向?
答:未来公司将积极探索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和电子元器件产品的横向拓展,通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低成本制造能力,提高规模经济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完善产品与市场布局,树立公司在国际电子元器件领域的总成本领先的品牌制造商形象,推进LED光电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