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牧原股份 (002714) 2014-04-16
1、近期猪价低迷,其背后的原因、机制是怎样的?猪肉市场会怎么演变?
独立董事马闯先生:我对行业的判断是我的团队和我个人的观点,不代表公司的观点。
现在消费格局在变化,但猪肉还是扮演重要角色。现在大的经济形势是增速放缓,消费降低。八项规定的出台挤出了浪费的部分。消费下降、供给增多,导致价格下降。
在这种形势下,管理好、资金充足、成本控制好的公司会生存下来,会出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另外,《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出台,政府会要求投入资金整治,产业结构也将出现一定的调整。
2、募投项目进度?500万头新建产能建设规划是怎样的?
按原计划实施,规划按发展次序往前走,数量上会根据资金等适当调整。
500万头已备案,但还在前期工作,尚未形成投资,从备案发展角度计划,会分阶段投入,根据资金、市场情况投入,大体上准备3-5年完成建设,但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历史上亏损情况持续多久?美国爆发疫病,冻肉收储会不会造成影响?
答: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过去10年,行业在低谷时期亏损时间平均一般没有超过半年,但现在已持续4个月。近几年行业规模化比率提高,行业结构的这一变化,会对行业供给的影响有多大无法量化。
收储会对猪价在短时期内有一定影响,但不会是根本性的影响。
为什么公司在一季度的业绩修正和之前预测差距那么大?
2014年1月1-25日,公司对当月已销售每头生猪的平均盈利水平的估算,以及根据生产计划对一季度生猪出栏量的预计。公司2014年1季度的实际经营情况与《上市公告书》中对2014年1季度的经营业绩的预计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生猪市场价格大幅下降造成的。
公司今年出栏量的可控度?目前会做怎么样的决策?比如出栏量等
预计150-200万头的出栏。数量上可以做一定的调整,但调整幅度有限。具体措施是通过调整猪的营养配方。如果猪价高,调整配方加快生长速度;猪价低,销售出现亏损,则可以通过调整营养配方降低生长速度。
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是行业典范,公司除了在母猪、饲料、营养配方等方面优势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优势?
成本是核心,过去的优势在行业的进步下可能就需要继续提升,如母猪产子数、营养配方优势等。
优势,不仅仅是利润上的成本优势。公司在环保、动物福利、食品安全、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具有优势。
采购成本体制?怎么考核采购的价格低?质量好?生产成本控制体制?怎么考核饲养员?
采购成本上:粮食是公司的主要成本,而河南是产粮大省,南阳又被誉为“中原粮仓”,小麦、玉米产量大,直接从本地采购,保证质量和价格。公司采取季节采购、建设粮仓,充当大型粮仓,农民可以把粮食直接送过来。公司依靠地理位置优势,收购价比托市价更低。根据市场价格情况,玉米、小麦可以相互替代。
生产成本上:公司按场考核、分级考核。有生产指标考核、成本考核、利润考核。
同行业有没有在淘汰母猪?
有一种情况,是正常淘汰。今年淘汰率比以前大。去年是淘汰,但会补充,今年是淘汰多,就是年初补充的话,形成出栏到明年了。
从历史数据看存栏下降,出栏增多,出栏率是增加的,由此看公司的经营水平是不断提升的。
品牌建设方面,公司一直是内涵式增长道路,有没有考虑过外部扩展没?
品牌建设上,公司非常珍惜公司的内部价值,依靠价格、成本都将成为过去,未来更多的是依靠价值,才是最珍贵的,比如公司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方面做了更多的工作来保护公司的内部价值。
有没有爆发某种疫情的可能?有没有压栏情况?
流行性腹泻美国去年4月就有了,导致生猪出栏减少估计在11%左右。今年美国往国内出售猪肉、牛肉等会减少,对国内有稍微的缓解。
公司一季度销售体重平均为108公斤,105-110公斤是正常的,公司没有压栏情况。
长远看国外对国内猪价的影响?
中国出栏7亿头,美国1.2亿头,美国能动用供应量对国内影响应该是很少的;国外出口进来的量是很少的。欧洲、美国养猪扩增率是很慢的,对国内的冲击不大。
明后年的供给下降幅度会不会增加?
消费方面八项规定挤掉了8%的浪费消费泡沫,这么大消费量的减少需要一段时间做调整,主要是从减少供应,促进消费。但供给是否会大幅下降还需要调查研究。另外还要看环保执行等其他情况。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条颁布后公司怎么做?
牧原养猪是大规模的,如果环保没做好,污染周围环境会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公司在环保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环保部对公司环保方案给予肯定。环保对于公司来说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