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GQY视讯 (300076) 2014-05-10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郭启寅先生代表公司向与来访者介绍了公司2014年产业规划的经营思路、现有的技术条件、合作团队的科技水平、成品投产后的研发方向等情况,本次联合调研主要内容见下:
1、公司近期经营情况如何?公司2014Q1收入5441万元,同比下滑30%,净利润-156万元,预计盈利变化趋势是否有所好转?公司2014年的经营目标是?
答: 2014年公司经营形势比较严峻,主要表现在:(1)鑫森电子为代表的教育工程服务业务已转让给佳育投资;(2)欣动态安防工程剥离前继续给公司带来业绩拖累;(3)数字教育经营未恢复正常;(4)只有主业大屏拼拼屏支撑公司的经营业绩,一旦主业下滑,风险较大;(5)待投资机器人尚在开办投入期;实现产业化仍需一段时期,短期内不能实现投产,今年还难以给公司带来经营利润。当然还期望公司代理新世纪机器人的移动警务平台能够取得新突破、新进展,给公司增添业绩。
2014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下滑,有业务切除损益的影响,也有主业经营的影响。特别是第一季度部份大屏工程项目的延迟,也影响了本期收益。第二季度随着部份业务与投资股权完成剥离,大屏项目的实施,业绩会有所好转。
根据第三届董事会十六次会议的财务预算,2014年的预算方案,主要内容为:预算业务收入 33900 万元,比 2013 年 33163.28万元,增加 2.22%;预算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 3300 万元,比 2013 年744.66 万元,增长 343.16%。
2、公司重新梳理了经营思路,确定大屏拼接屏显示系统为核心支柱产业,同时止损或退出不具备竞争力的产业(如2014Q1剥离教育工程服务主为的上海鑫森),并明确要进军智能装备领域。公司做出这样决策,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而从公司的发展脉络中,想进一步了解公司未来的转型思路?
答:公司2013年度经营走了不少的弯路,多业并举但并未实现花开朵朵,争奇斗艳,都出业绩的结果。特别在引进经营人才与经营团队、如何有效使用、考核、激励与责任挂勾方面给公司管理层以很深刻的教训。公司止损或退出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产业,就是要聚焦资源,发展主体及未来前景较好的的产业。
公司选择服务机器人--“车载自平衡救护平台“主要基于下列考虑:
一、公司主业大屏已经经历了22年的发展,是公司主要支柱产业,在很长的时间里,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客户与供应商资源,有利于拓宽车载自平衡救护平台的产业渠道。
二、公司发展服务机器人有技术储备和可利用技术资源:1、产、学、研联合开发-可利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高峰教授科研团队在并联机器人设计理论,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究成果;2、上海新世纪机器人公司经临时股东大会通过,并已于2014年2月18日与公司签署《知识产权使用许可协议》同意将新世纪机器人的机器人相关发明专利及技术无偿许可给公司使用。(仅限用于军用、医疗、工业机器人研发和生产,不得用于民用、警用等其他领域)。关联企业新世纪机器人对于军事领域、医疗领域、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机器人中的关键技术有:①机器人的移动平台技术②伺服电机和驱动器技术③传感器技术④机器人的导航和定位⑤人机交互技术等方面持续展开研究并实现知识产权转化。3、人才资源。上海交大并联机器人研发团队与新世纪机器人的技术援助,结合公司招聘的高级技术人才。4、有资金优势,公司剥离一些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后,可以聚焦资源优先发展优质产业。5、项目可行性得到充分的认证。
公司在发展与投入的思想:(1)能够充分发挥GQY视讯自身优势的产业;(2)熟悉的产业;(3)产品方向与应用基本确定的产业。(4)是国家优先鼓励发展的产业(5)国防开支预算增加的趋势。
3、公司将服务机器人--军用(救护、运输)、医疗领域智能装备作为公司未来三年的重要研发方向。公司在机器人领域有哪些优势?
答:这个问题对于尚未正式投资组建的公司来说,其实就是项目背景:技术优势,技术人才团队优势,资金优势。公司上市后还未进行过上规模的投资,募投资产中的厂房、场地、设备的利用率还有待提升,都可以支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此外,如之前所说的,公司二十多年的大屏业务已给机器人产业的销售渠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机器人业务与公司原有业务(如屏幕拼接、安防等)未来将是怎样的关系,是否存在协同效应?
答:公司新投资设立的机器人业务的公司-上海银河机器人有限公司(暂定名,最终确定名称以工商核准为准)所生产的与大屏拼拼屏显示系统、安防业务除在客户群体上有一定的重合度,此外不存在协同效应。二者生产、供应链方式均不相同。
5、5月9日公司公告,投资组建上海银河机器人有限公司(暂定名,最终确定名称以工商核准为准),重点展开车载自平衡救护平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银河机器人公司,与新世纪机器人的机器人产品、战略定位、市场方面有什么不同?
答:之前发布的新产业战略规划公告已经阐述:新投资组建上海银河机器人有限公司与公司原有业务,大屏幕拼接产业、数字化教学产业、和安防产业均不存在直接关联,公司拟进入的新产业机器人产品为用于军用(救护、运输)、医疗领域智能装备,也不存在与关联公司上海新世纪机器人有限公司的代步机器人产品形成同业竞争关系,但新产业所需的技术条件与新世纪机器人存在一定共性。
新世纪机器人产品主要是坐立两用自平衡两轮车、代步机器人、移动警务平台,产品主要用于短途交通、警用巡逻。而车载自平衡救护平台,是一款装备在救护车辆上的自平衡系统产品,保持伤病员始终在稳定的平台上安全运达目的地,而不受运输颠簸产生的二次伤害等用途。产品的客户群体、销售渠道、生产方式、供应链完全不同。不会形成同业竞争关系。
6、由于车载自平衡救护平台在我国仍处空白市场,想了解公司机器人新产品的功能、作用、以及其技术难点、特点?
答:对不起,目前产品的测试样机研制、改造尚未完成,功能、智能程度尚未通过权威机构评审,其技术细节亦不便公布。谢谢!
7、公司将采取哪些举措进行市场开拓?是否先在军警救护领域推广,再逐渐民用化?
答:公司车载自平衡救护平台期望通过相关权威机构验收、并列入装备供应商名录,按需求供给,在专业的细分市场推广。应用思路先军后民。
8、民用化过程需要成本的下降和市场的推广,公司预计这一过程需要多久时间?其中民用化加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答:根据推算,公司实现民用化量产预计在2018年下半年。根据民用环境,降低技术应用门槛,降低产品成本。
9、根据公司规划,2015年上海银河机器人全面投入运营,未来五年实现年产不低于5000台,年产值10亿元。根据可行性报告,每台未来3年预计单价在30-36万元左右,毛利率在26%-30%。这里是主要为军警救护用的吗?如果是民用的单价和利润率水平将是怎么样的?
答:2015年上海银河机器人可以全面投入运营,在投入前三年预计单价在30-36万元左右,平均毛利率在26%-30%,是考虑到改版、定型、中试,模具、前期研发投入摊销较大,且没形成规模化生产,因而单位成本较高,盈利不高。但全面产业化后,特别是民用化产品加入产业化后,预计毛利水平会有所提高。
10、在机器人领域,公司的主要的可比竞争对手有哪些,他们的发展情况?与之相比,公司机器人产品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答:上海银河机器人的车载自平衡救护平台尚属国内首创,尚无竞争对手的报道。
11、公司与高峰教授带领的团队合作,想进一步了解高峰教授的科研实力,对车载自平衡救护平台关键技术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机器人产业技术变化趋势的判断?
答: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高峰教授,系国家 973 计划项目“核电站紧急救灾机器人的基础科学问题“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高峰教授带领的团队拥有包括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上海市千人计划特聘教授等研究人员 15 人,其中:教授 4 人,副教授 3 人,其他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 8 人;现有在站博士后3 人,在读博士研究生 16 人,硕士研究生 20 人。该团队目前主持国家 973 计划项目 1 项,主持和参与国家 973 课题 3 项,主持国家 863 主题项目 1 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5 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100 余项。近 3 年来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达 7500 万元。
团队主要从事并联机器人设计理论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的研究,在机器人设计理论、新型机器人发明、新型并联构型装备研制具有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并联机器人机构拓扑与尺度设计理论“获 2013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研制出了:六足章鱼机器人(国家 973 计划项目),四足小象机器人(国家 863 计划项目),染色体微操作机器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巨型重载锻造操作机器人(国家 973 计划项目),伺服压力机(国家 863 计划项目),冲压线自动上下料系统,六自由度 6-PUS 并联机器人,六自由度 3-UPS 并联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和六维鼠标(国家 863 计划项目),电机-液压复合驱动器(国家 863 计划项目)等。
12、公司与高峰教授团队的合作方式是什么?
答:目前GQY视讯宁波 GQY 视讯股份有限公司与高峰教授科研团队进行产、学、研合作,并于 2014 年 4 月 21 日签订了《技术开发协议》,合作开发特种机器人--车载自平衡救护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