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聚光科技 (300203) 2014-05-09
1、公司一年期应收账款近年来占比始终高居不下,因实际账龄拉长而坏账计提造成对当年利润的负面影响。公司的应收账款,怎么评估实际的坏账风险?如果说实际坏账风险不大而只是相对回款速度较慢,未来公司是否会做出会计调整?在现有会计处理原则不变前提下,预期今年坏账计提金额大致在一个什么水平?
答:公司的应收账款主要在环保行业的合同占比较大,由于主要的客户对象为大型国有企业及环保局等政府机关,其付款受财政预算的限制,所以回款往往会有所延迟,但这些客户基本不存在坏账风险。
会计政策需遵循一致性原则,一般不会轻易做出调整。
公司一年期的应收账款占比基本在60%左右,账龄是逐年滚动的。对于应收账款的问题公司也非常重视,尤其是今年各事业部实行独立核算并进行利润考核,应收账款的坏账计提直接影响事业部的考核结果,所以各事业部都各自专门成立了应收账款小组,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尤其是对历史应收款的催收。
2、公司行业并购速度有所放缓,是出于谨慎原则考虑还是出于公司自身现金流的压力?请对未来公司在包括水利水务等新业务方面的拓展做一个规划介绍。
答:公司自身的现金流不存在问题,目前公司除了基建项目贷款外,无其他流动资金贷款。公司实际并购速度并未放缓,本着谨慎的原则公司也在积极的并购扩张。
13年底公司收购的东深电子,在水利行业中属于佼佼者,其水利自动化技术及防震减灾系统处于行业领先优势,通过收购东深电子,公司将利用其现有的平台加强水利水务方面业务的发展,实现公司产品与东深电子信息话平台良好的结合。
3、聚光科技的销售费率高于同行,原因为何?14年能否有改善空间?公司为何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远超同行?
答:公司的销售费用目前比同行业相对较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公司业务覆盖的领域比较多,而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相应的销售费用率会不尽相同。公司也在积极的控制销售费用,提高使用效率。
公司研发费用较高,说明公司对自主产品的投入相对比较重视,公司一直注重新产品的研发及新技术的应用,有创新才能保持领先地位。
4、公司的综合毛利率逐渐下降,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销售收入是综合了所有自有产品的销售、运营维护的收入、系统集成的销售以及代理产品的销售,这其中运维、系统集成及代理的毛利率较低,并且随着公司解决方案销售的增加使综合毛利率有所降低。
5、我们的销售人员远大于同行业,但业绩上并没有成正比,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公司的产品线覆盖面比较广,覆盖了水、气、实验室、质谱、安全等多个行业,同时各产品及各行业的销售订单相对单个金额都比较小,所以大而广的产品销售体系,需投入的销售人员也较多。
6、公司目前的主要竞争对手有哪些?公司具备哪些竞争优势和劣势?
答: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还是集中在国外的大公司,国内的上市公司中也有在细分领域中为竞争对手的。
公司的优势体现在研发、营销、品牌等方面;劣势主要体现在某些领域的个别环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某些地域性的销售渠道建设不完善,某些细分行业的运维服务还有待加强等。
7、请对公司实验室业务在今年乃至未来的增长潜力做一个展望,未来发展如何?
答:聚光本身的实验室业务中我们会陆续的推出一些新的产品,短期内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增长,但还是寄希望于长远的发展。
8、环境监测业务未来增长的驱动因素有哪些?未来增长潜力如何?工业过程分析业务未来前景如何?
答:环境监测业务未来的增长主要还是集中在一些点上,比如voc、重金属方面;另一方面,如果智慧城市的建设大力推进的话也会带动该业务发展;最后一方面,就是以前老设备的更换也是一个主要的增长点。
工业过程分析方面,受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钢铁、冶金等行业发展衰退,对公司该业务的发展带来较大困难,公司也通过解决方案等多种方式来积极拓展业务。
9、公司预计,“十三五“环境和污染源监测领域,会提出哪些新的监测指标,比如汞、VOC等?
答:个人认为新的检测指标应该不太会提出,但是现有指标的检测上具体的执行上应该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10、公司的物联网产业化项目什么时候建成?
答:预计能在2016年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
11、面对当前的环保形势,在智慧环保方面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
答:我们也在各个城市做前期的准备工作,随着环保部门的政策投入,应该会在将来有些“样本“出来,我们也在不断的研究和体会,希望能在将来的竞争中占大更大的优势。
12、在研发体系的建设上,公司如何引进人才?
答:我们一方面通过社招的方式引进人才,包括一些海外人才;另一方面通过自己内部的培养,当然这种方式需要的时间较长,也比较辛苦。
13、吉天2013年业绩不佳,2014年会否有改观?
答:吉天去年因为是对赌协议的最后一年,管理方面稍微有些松懈,管理费用也较高,造成业绩不是很好。14年我们的管理层将正式开始管理经营,应该会有好的改观。
14、国外仪器仪表企业的强强联合对我们公司的影响有多大?
答:个人认为这个从目前的情况来说对公司的影响并不明显,最多是1+1=2的情况,因为之前就面对的两个企业,现在变成一个了,对目前国内市场来说影响不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