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沈阳机床 (000410) 2014-05-28
1. 1.2014年国内机床行业需求展望?2012和2013年连续两年需求下跌,2014年是否有需求复苏的迹象。需求增长主要来自哪些下游产业。
2014年是具有挑战性的一年,市场规模整体萎缩、需求结构迅速升级、产能过剩、成本上升等一系列问题将不会得到明显好转,机床工具行业的低迷状态将继续保持。
从机床市场需求分析,“经济服务化、生产智能化、发展绿色化“已成为机床产业发展的主趋势,客户对中高档机床、机器人及自动生产线的需求上扬,普通机床需求将持续下滑。
从2014年公司销售情况看,总体规模上没有明显变化,传统行业需求平稳。但在一些微观行业还是有一些变化的,公司立加产品及小龙门系列市场近期需求较好,其主要下游产业为3C电子及通用机械行业。
2. 公司产品的终端客户主要是来自哪些行业,主要是汽车,通用机械制造这些行业吗?公司主要客户终端行业的销售占比情况。
公司产品主要服务于通用机械行业,包括汽车及配套行业,工程机械行业及其他通用机械行业,在此行业占比在50%以上;其次分布在能源、军工、教育、模具、船舶、铁路、电子等行业。
3.公司产品分类,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的区别。
公司产品大类可以分为数控机床及普通机床。数控机床是安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与普通机床相比,数控机床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精度高,加工效率高的特点。
4. 公司数控化比率情况。
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实力强,数控化率高,近年公司数控化率一直在60%左右,并稳步提升。2013年,公司数控化率达到68%。
5. 公司在国内机床行业的市场份额,主要竞争对手。
公司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的产品种类有普通钻床、普通镗床、普通车床及加工中心等。机床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据统计,国内有机床厂5000多家。公司机床产品种类较全,各类产品的竞争对手也不同。
6. 公司认为自己在国内机床行业能够保持领先地位的竞争优势在哪里?与国内厂家和国外厂家比。
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领先的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
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一支高水平的行业专家和技术人才队伍,研发条件及技术水平在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近年来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新产品也不断推出,目前搭载I5数控系统的智能化机床正在向市场推广中。
(2)知名的品牌优势
公司及其子公司中捷机床拥有“沈一机“和“中捷“两个机床业著名品牌,是国内机床行业第一强势品牌企业。
(3)突出的行业地位和规模效应优势
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金属切削机床制造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生产规模大,产品门类齐全,具备提供机械加工成套设备和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能满足市场全方位的需求。
7. 产品销售方面:直销和分销的销售占比。
公司目前的销售分4S店、U渠道销售和直销两种方式。公司首推4S店的销售方式,通过与经销商紧密合作,更好地服务当地客户,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截止2013年末,公司4S店已经达到31家,分布在全国十余个省、直辖市。公司直销占比较少,大部分的机床销售是通过经销商销售的。
8.公司销售费用占比,是否有下降趋势。
2013年度,公司三项费用占比与上一年度相比是略有下降的,销售费用占收入的比例是8%,与上一年基本持平。公司一直加强对销售费用的控制。通过梳理和优化机构,逐渐统一公司销售平台,逐渐减少各事业部重复的销售部门机构设置和销售费用开支。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9.目前公司资产负债率高, 未来公司资产负债率会控制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公司在未来将逐步降低资产负债率,但资产负债率降低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
公司致力于提高效益,累积股东财富以提高股东权益,逐步调整和优化资本结构。公司近年来不断的研发投入,逐渐形成核心竞争力,加之越来越成熟的商业模式,公司效益会逐步提高,公司资产负债率也会逐渐改善。
10.毛利率和营业利润率未来有没有继续提高的空间,如果能够提高,那主要通过什么途径。
机床行业相对于其他某些行业而言,其产品结构和盈利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行业整体的利润率水平相对略微偏低。公司2013年的产品毛利率水平为25.15%,受益于公司新产品的盈利水平提升以及技术研发投入的长期优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仍然保持了较好的毛利率水平,在机床行业中处于领先优势。
近年来,沈阳机床一直用战略的眼光审视民族工业的未来,审视公司的未来。公司投资兴建功能部件产业园区和重大型产业园区,意在改变国内核心功能部件依赖进口的局面,并不断实现满足客户化需求的战略部署。公司从研发,到扩产,再到搬迁重组,虽得到了国家、中央及相关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关键性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银行信贷,随着公司信贷规模的扩大,公司承担较重的财务费用负担,从而使公司净利润率相对偏低。
未来公司将一方面通过采取多渠道的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提升公司利润率。另一方面将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