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佰利联 (002601) 2015-07-28
一、请问申总,钛白粉目前的市场价格是怎么样的?
目前由于宏观经济原因,钛白粉市场需求疲软,国外需求也不如2014年,国外企业杜邦、亨斯迈、康诺斯也分别下调了其产品价格。根据海关总署提供统计数据,2015年1-6月钛白总出口272,187.51吨,同比减少1.15%。国内硫酸法钛白粉的价格在11000元左右,国外硫酸法钛白粉价格在14000元左右,国内氯化法钛白粉价格在15000元左右,国外氯化法钛白粉价格在18000左右,我公司TR52钛白粉上半年销售价格在16000元左右。目前公司硫酸法钛白粉质量已不输于国外水平,但价格却低于国外价格水平。
二、请问申总,目前公司硫酸法钛白粉的质量水平还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吗?
近几年国内钛白粉质量提升很快,目前国内硫酸法钛白粉和国外硫酸法钛白粉产品质量差距已经不是很大,我公司的硫酸法钛白粉质量也已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公司产品的很多指标已达到国际化水平。
三、请问申总,您刚才介绍了目前硫酸法钛白粉的质量已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与氯化法钛白粉相比质量也差距不大,那公司还有大力发展氯化法产品的必要吗?
氯化法钛白粉的生产工艺流程相对较短,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也非常高,整个生产过程基本上是全封闭的,产品质量更容易控制,因此氯化法钛白粉的产品质量及稳定性要好于硫酸法,部分指标也优于硫酸法,最为突出的就是白度,氯化法生产出的钛白粉白度通常很好,硫酸法相对来讲就差些;其次就是分散性,氯化法的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普遍较好。目前国内硫酸法钛白粉的产品质量虽然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应用领域,如汽车面漆等方面是目前硫酸法钛白粉无法取代的,目前国内氯化法钛白粉生产量只有3万多吨,每年进口氯化法钛白粉20多万吨,说明还是有一定领域目前只能使用氯化法钛白粉。
四、请申总介绍下目前全球氯化法钛白粉和硫酸法钛白粉的产量占比情况。
目前全球钛白粉产量约为650万吨,其中氯化法钛白粉占55%,硫酸法占45%。2014年中国钛白粉产量约为243万吨,其中氯化法钛白粉产量3万多吨,约占总产量的1.78%,未来中国氯化法钛白粉发展空间较大。
五、国内发展氯化法钛白粉具有优势吗?
从钛矿资源来看,目前国内钛矿多为岩石风化生成的钛矿,钙镁离子含量较高,当前的技术条件无法适应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的需求,氯化法多采用的是进口国外海滨砂矿。从能源与人力等方面来看,国内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中能源和人工成本在钛白粉生产成本中占到30%左右。从市场需求来看,国内钛白粉市场需求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钛白粉消费市场,每年还有20多万吨氯化法钛白粉进口需求。从产业演进路径来看,氯化法钛白粉生产技术代表着更高自动化程度和工业制造水平,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更好,也是中国钛白粉未来发展的方向。
六、公司购买氯化法生产技术采取的是什么样的付款方式,目前付款到了什么阶段?
我们购买的德国钛康公司的氯化法钛白粉生产技术,采取的是分期付款的支付方式,目前付款已经付到生产线建设完成阶段,已付款金额占到合同总额的70%。
七、请问申总,公司硫酸法的吨成本有多少,在行业里成本处于什么水平?
目前钛白粉吨生产成本在8千元左右,单吨毛利在2千元左右,该生产成本在行业里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在目前市场疲软,销售价格无力上涨的情况下,公司积极挖潜,均衡生产,加强成本控制,降低物料单耗;同时加强期间费用控制力度,力争提升公司业绩。
八、请问申总,目前小产能的钛白粉生产厂家的生存状况怎么样?
目前小产能的钛白粉生产厂家以广西和攀枝花地区居多,以近两年的市场形势来看,小产能厂家的生存状况日益艰难,钛白粉销售价格连续下降,自身难以盈利,资金链日益紧张,再加上国家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环保成本也逐渐在增加,很多小的工厂都处于面临被迫关停的状态。
九、公司是如何来判断钛白粉的价格走势?
钛白粉销售价格最终决定因素为市场供求关系,供应方面,我们时刻关注钛白粉生产企业的新建、扩建产能,同时密切关钛白粉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即生产量情况,测算目前的市场供应量。需求方面,我们紧密跟踪下游涂料、塑料、造纸、油墨等重点行业需求变化情况,同时密切关注这些行业下游产业的发展趋势,为钛白粉产品市场需求提供决策数据。我们主要通过对供应和需求情况来判断钛白粉的价格走势。
十、钛白粉出口主要集中在国内哪些企业?
目前出口量排在前列的分别是四川龙蟒、佰利联、中核钛白及山东东佳等企业,2014年四川龙蟒和佰利联合计出口量占国内出口总量的40%。
十一、公司主导产品钛白粉的销售模式?
公司的销售模式为直销与经销相结合,大客户采取直销方式,部分小客户通过经销商销售,以期覆盖更多的下游客户。
十二、请申总介绍下公司与龙蟒合作对行业的影响。
佰利联与四川龙蟒合作,对国际和国内钛白粉市场震动较大,同时也惊动了资本市场,因为在目前的无机化工领域如此大规模的企业合并比较少见,同时对行业的影响较为深远,快速提升了产业集中度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双方在工艺、质量、设备、研发等方面的管理经验得到共享,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钛白粉行业的技术升级,进一步提升国内钛白粉行业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