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中光防雷 (300414) 2015-11-09
王胜:近期,大家都很关注中光防雷,今天,我们以电话会议的方式对中光防雷进行调研。今天邀请到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周总和许总,首先请周总为大家介绍一下公司的相关情况,也请各调研单位的同仁们积极提问,周总和许总将为大家一一解答。
周辉:欢迎各位机构的老师以电话会议的方式调研我公司,下面我将介绍公司的基本情况。
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专业从事防雷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防雷工程的设计和安装,提供防雷产品和防雷工程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商,是同行中首家获得防雷工程设计和防雷工程施工“双甲”资质的公司,也是国内唯一一家防雷行业的上市公司。公司主要从事SPD、接地产品、避雷针、雷电监测仪等防雷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力、石油石化、新能源、航天国防、建筑等基础产业及新兴产业。公司全资子公司信息防护主要从事防雷工程设计、施工等业务。中光防雷作为中国防雷领域的细分市场龙头,其强大产品研发实力以及品牌号召力为其在防雷领域赢得了很大的市场。目前,公司的主要客户来自全球几大通信设备制造商,其业绩随着4G的建设以及通讯设备的升级换代而稳定提升。公司是爱立信、华为、诺基亚等厂商的全球防雷产品供应商,其海外市场拓展也在稳步进行。公司在国内的高端防雷产品市场处于绝对龙头地位,在国际上也通过提供和国际顶级防雷产品制造商技术相当但价格更低的产品来抢占市场。公司目前主营业务拓展包括通信、电力、石油石化等,未来将依托强大的研发、测试以及工程实力通过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和并购重组等方式进入电力、轨道交通、军工以及新能源等领域。
下面,我们将就各位老师提出的问题做一些解答。
一、公司在军工领域的具体拓展情况?
答:军工领域的拓展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公司已经在军工行业进行积极的业务拓展,具备齐全的相关资质,部分产品已经列装。因为公司是三级保密资质单位,有些情况不便披露。
二、公司对防雷市场的规模如何评估?其他未拓展的领域没有进行拓展的具原因?
答:公司2015年的招股说明书中的第六节“二、行业竞争情况”的相关内容对防雷市场做了评估。目前我国防雷产品主要应用于通信、电力、石油化工、新能源、航天国防、建筑、轨道交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根据《我国雷电防护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防雷世界商情》2012年1-2月刊)的分析,到2015年防雷市场容量将达到375.54亿元。此外,根据产品特点和安全要求,防雷主要产品SPD通常需要在安装3-5年后更新或更换,因此,一旦市场培育成熟,将会有稳定的市场需求。近几年我国雷电防护行业的市场容量如下表所示:
雷电防护行业市场容量
序号 行业 市场容量(亿元)
2010 2011 2012 2013 14 2015
1 通信 63.94 68.78 73.98 79.58 85.60 92.07
2 电力 传统电力 45.95 52.26 59.44 67.61 76.89 87.46
新能源 21.45 13.01 18.17 27.30 35.68 38.98
3 石油石化 24.85 27.59 30.64 34.02 37.78 41.96
4 建筑 58.10 72.69 74.90 77.11 79.32 81.53
5 轨道交通 23.05 14.05 17.47 21.71 26.99 33.54
合计 237.33 248.38 274.59 307.33 342.26 375.54
公司重点在通信领域,其他行业也一直都在拓展,公司未来将继续关注行业大客户,重点关注通信大客户和国家电网,并计划通过并购来进入电力、铁路等相关行业的防雷业务。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探索新的领域,如军工、电力以及新能源等产业的防雷和电力保护设备的研发和推广。通过拓展新市场新应用,公司有望在未来减少对通信行业的依赖。
三、公司提到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德国的一些企业,且有价格优势,请具体说明?价格优势有多大?
答:防雷行业在国际上领先的并不是日本美国,而是欧洲,主要在德国,我们的对标企业就是德国的菲尼克斯、德和盛、OBO这几家比较大的公司。目前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国际一流企业的技术水平,同德国的几家公司相比,我们产品的价格大概在对方的2/3左右。因我们的高性价比占优势,之前爱立信、阿尔卡特主要是由国际上的大公司给他们供货,现在我们也占有很大份额。
四、公司与欧地安相比较有何不同?
答:公司为专业从事防雷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防雷工程的设计和安装,提供防雷产品和防雷工程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商,是同行中首家获得防雷工程设计和防雷工程施工“双甲”资质的公司。相比较而言,公司侧重于产品,欧地安更侧重于工程。
五、公司未来重点发展的领域?采取何种发展方式?
答:公司未来将继续关注行业大客户,重点关注通信大客户和国家电网。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探索新的领域,如军工、电力以及新能源(含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充电桩)、铁道(含轨道交通)等产业的防雷和电力保护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军工和新能源方面主要依托自我发展方式,公司已经具备齐全的军工方面的相关资质;电力(输变电)和铁道未来会以并购的方式进行积极的拓展。
六、公司在行业标准有优势,这一优势主要体现在哪里?
答:公司为中国标准化协会团体会员单位、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全权会员、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会员、中国工程标准化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重点示范企业、首家通信行业雷电防护示范基地、四川省建设创新型企业试点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单位、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示范项目单位。
作为雷电防护行业领先企业,公司主编或参编了13项国家标准(其中1项国家军用标准)、3项行业标准。2011年11月,“中国标准化协会”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公司筹备组建“亚太防雷产业?产研论坛筹办委员会”;2011年11月,公司在全国雷电防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领导下,与清华大学联合承办第七届亚太雷电国际会议(APL2011);2013年8月,公司承办了“2013全国风电防雷专题研讨会”。中国标准化协会和公司为加强合作与交流,本着平等互利的精神,就双方在标准化领域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于2015年10月13日签署《标准化战略合作协议》。
七、防雷行业比较分散的原因?
答:防雷行业分散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该行业低端市场技术门槛较低;二是防雷产品应用广泛,目前主要应用于通信、电力、石油化工、新能源、航天国防、建筑、轨道交通等基础产业,由于不同的行业对应用环境和运行要求不同,其防雷应用行业标准不同,在下游不同行业中防雷产品的竞争格局也不尽相同,因而针对各个行业的相关需求都有一系列的防雷企业;三是防雷行业产业链比较长,产品也非常多,如SPD、接地产品、避雷针等等,再往下游走是防雷工程设计和施工,因而有的企业只生产一种类型产品或只做防雷工程也可以存活;四是因历史原因,气象局下属的单位也在做防雷相关的工程和产品,随着国家简政放权、政企分离的实施和产业政策的调整,这一点将逐步改变。
八、防雷行业有集中化的趋势,公司如何看待?
答:行业集中化有利于我公司的壮大发展,因为我公司在行业内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客户优势、检测优势、行业标准制定优势、制造优势、规模优势、资金优势、上市平台优势。
九、防雷行业有技术壁垒,请问哪个行业要求高?
答:因不同的行业对应用环境和运行要求不同,其防雷应用行业标准不同,对产品的技术特性侧重点也不一样,故理论上不存在哪个行业要求高;若以涉及行业特殊性而论,军工行业相对要高。
十、气象局在简政放权方面所做的工作?
答:随着国家简政放权、政企分离的实施和产业政策的调整,很多市场原先存在的门槛逐渐消除,例如今年5月底,中国气象局下发通知,取消“防雷产品使用备案核准”、“外地防雷工程专业资质备案核准”等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取消“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防雷产品测试”等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不再作为行政审批受理条件,以减轻企业负担。由此可见,随着进一步的简政放权,将有利于防雷行业的快速发展。
十一、电力行业的供应商情况?
答:电力主要有高压和二次防雷(低压)之分,公司涉及的业务是在二次防雷这部分。目前,二次防雷的供应商有国内的企业,也有国外的企业。
十二、公司在报告中讲到军工领域中电磁防护,请问公司在电磁防护这块有开拓吗?市场有多大?
答:公司已经在军工行业进行积极的业务拓展,在电磁防护上这一块,公司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合作研发可用于指挥系统和战车的电磁防护设备;正积极与其他大型军工研究所接触,准备开展电磁脉冲防护方面的研究。在雷电电磁脉冲方面,公司将继续保持在该领域的研发投入和新产品的生产;在电磁脉冲弹防护方面,正在与某所合作开展理论验证,并准备投入验证试验设备进一步开展试验产品的验证工作。未来,随着国家对安全的越来越重视、仪器紧密度以及相关防护要求的提高,公司业务长期将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机会。
按照国防白皮书介绍2014年国防预算为8082.3亿元,其中四分之一为设备采购费用、四分之一为后勤建设维护维修费用、四分之一为人员生活费用、四分之一为抢险救灾、反恐维稳等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费用的大致计算,涉及装备采购及后勤维修维护的费用约4000亿。因为军队保密性和封闭性原因,没有具体资料体现具体再细分;因此,军工电磁防护市场具体规模不太清楚,但这块市场应该是很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