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中光防雷 (300414) 2015-11-25
宋嘉吉:近期,大家都很关注中光防雷,今天,我们邀请到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秘周辉先生,首先请周总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公司的相关情况。同时由于主会场议程安排的关系,各调研单位的同仁们如果有提问,周总将在另一会场为大家一一解答。
周辉:非常感谢国泰君安安排我代表中光防雷参加2016年投资策略研讨会,首先,我向各位介绍一下中光防雷的基本情况。
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专业从事防雷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防雷工程的设计和安装,提供防雷产品和防雷工程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商,是同行中首家获得防雷工程设计和防雷工程施工“双甲”资质的公司,也是国内唯一一家防雷行业的上市公司。公司主要从事SPD、接地产品、避雷针、雷电监测仪等防雷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力、石油石化、新能源、航天国防、建筑等基础产业及新兴产业。公司全资子公司信息防护主要从事防雷工程设计、施工等业务。中光防雷作为中国防雷领域的细分市场龙头,其强大产品研发实力以及品牌号召力为其在防雷领域赢得了很大的市场。目前,公司的主要客户来自全球几大通信设备制造商,其业绩随着4G的建设以及通讯设备的升级换代而稳定提升。公司是爱立信、华为、诺基亚等厂商的全球防雷产品供应商,其海外市场拓展也在稳步进行。公司在国内的高端防雷产品市场处于绝对龙头地位,在国际上也通过提供和国际顶级防雷产品制造商技术相当但价格更低的产品来抢占市场。公司目前主营业务拓展包括通信、电力、石油石化等,未来将依托强大的研发、测试以及工程实力通过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和并购重组等方式进入电力、轨道交通、军工以及新能源等领域。
下面是关注公司所提的问题,我们的一些解答。
一、公司产品在建筑、电力、交通、石化、航天国防领域均有很大空间,公司在这些领域市场开拓情况如何?公司未来重点发展的领域?采取何种发展方式?
答:公司多年来坚持行业市场的拓展以及行业专用防雷产品的研发,在建筑、电力、交通、石化、航天国防领域等多个领域开发的新产品均按照IEC国际标准进行研发,众多种规格型号产品都获得国际认证,同时还推出了自组网型的智能雷电监测系统、行波故障定位系统。我们的危化车辆防静电系统通过有关权威部门的鉴定,特种车辆柔性接地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智能雷电监测系统在石化领域得到大批应用,针对储油系统和各类关键点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系统的防静电和防雷要求。公司也在密切关注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政策和发展趋势,一直在新能源领域进行不断的新技术应用开发和产品开发,目前我们的产品覆盖可为各类充电桩提供雷电防护,已经通过配套国电南瑞公司在充电桩领域实现销售。公司已经在军工行业进行积极的业务拓展。
公司未来将继续关注行业大客户,重点关注通信大客户和国家电网。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探索新的领域,如军工、电力以及新能源(含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充电桩)、铁道(含轨道交通)等产业的防雷和电力保护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军工和新能源方面主要依托自我发展方式,公司已经具备齐全的军工方面的相关资质;电力(输变电)和铁道未来会以并购的方式进行积极的拓展。
二、公司在军工领域的具体拓展情况?
答:军工领域的拓展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公司已经在军工行业进行积极的业务拓展,具备齐全的相关资质,部分产品已经列装。因为公司是三级保密资质单位,有些情况不便披露。
三、上海广信投资未来对公司发展有哪些帮助?
答:公司是上海广信重要的早期参股投资,且参股比例较高,多年来上海广信支持公司优化发展战略,完善公司治理,支持公司做强主业,对接资本市场;上海广信会持续支持公司发展。
在未来,上海广信丰富的资本市场经验将有助于公司后续再融资,将与公司共享战略资源,为公司提供潜在的并购目标,同时,也能为公司介绍行业客户。
四、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最大驱动板块是什么,通信领域还是其他板块?作为公司主导产品的SPD产品的价格情况?应用场合有哪些?存量替换的周期是多长?增量的空间来自于哪里?
答:未来公司将继续扩大现有防雷产品业务,同时大力拓展雷电监测产品、车载组合便携安装式小型避雷箱等新产品业务。防雷产品跨行业应用门槛较高,防雷企业一般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开拓某一行业,并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再向其他行业扩张。如本公司在通信行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并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目前已拓展到新能源、航天国防、石油化工、电力等行业。我们将不断努力,在保持现有的通信等行业优势基础上,加大国防航天、电力、新型能源、安防、智能数字化城市与智能建筑、安防监控、行业配套等领域的开拓;积极推广新型智能雷电监测系统、智能雷电预警系统、智能电涌保护装置、柔性接地系统、行波故障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应用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
SPD产品的价格区间在几十元至上千元之间,根据客户的要求提供不同SPD产品,价格无法类比。应用场合非常广泛,只要用电的地方都需要雷电防护,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SPD的行业就太多,比如说:通信、电力、新能源、建筑、轨道交通等等。存量替换的周期因行业而不同,通信行业一般为3-5年左右。增量的空间在于新技术和新应用领域的市场需求和设备的维护更换,如充电桩等。
五、大家比较关注贵公司董事长的相关情况,请详细介绍一下董事长的相关背景?公司董事长的年纪较大,接班人的问题是如何考虑的?
答: 王德言:董事长,男,77岁,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正高级),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无线电系雷达专业,现任公司董事长。专业学术组织和社会职务:曾先后或同时担任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雷电防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全国雷电防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气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二届中国气象学会雷电防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七届理事会雷电委员会委员;军用电子信息设施雷电防护标准编委会副主任;国家标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主编;国家军事标准《军用地面电子设施防雷通用要求》起草人;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 E E E)高级会员;成都市人大代表;成都市锦江区政协常委;成都市劳动模范;2012年荣获由中国标准化协会和中国标准化杂志社颁发的“中国标准化榜样人物”奖;2014年荣获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的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通过持有四川中光高技术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方式间接持有公司股权。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王德言、王雪颖父女。王德言先生担任公司董事长,负责组织公司战略规划;重大决策;技术研发指导;国标、行标的制定等方面工作;王雪颖女士担任公司董事、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和经营,参与公司战略规划、重大决策。因此,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传承工作是做得比较好的。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在总经理的带领下,各司其职,协助总经理对公司的日常管理和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