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深天马A (000050) 2015-12-02
1、公司整体情况介绍。
2、国家对面板企业支持力度很大,请介绍未来政府补助是否可持续?
答:国家和地方对新型显示技术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强,尤其是以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支持在不断加强,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
平板显示已被列入“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也联合制定并印发《2014-2016年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积极引导我国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且新型显示技术战略地位仍在不断提高。
同时,公司的市场地位、竞争能力、盈利能力不断得到提升,正向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显示解决方案和快速服务支持的创新型、科技型领先企业的战略目标加速迈进,公司作为平板显示产业的核心骨干企业,国家将持续给与支持。
3、请介绍公司与超多维、富智康、梦工厂公司在3D项目未来合作的规划。
答:公司自2006年开始便持续投入资源进行裸眼3D显示技术开发,并已拥有170多项相关专利。公司可以提供500PPI以上的高分辨率TFT显示模组、彩膜自制与定制、液晶透镜自制与定制等整套3D显示解决方案,能够满足3D显示产品大规模产业化的需求。同时,公司也是全球率先将液晶透镜技术投入量产的公司。
2015年8月19日,公司与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富智康集团有限公司(原名“富士康国际控股有限集团”)、美国梦工厂动画公司在深圳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携手打造全球首个裸眼3D生态圈,并展示了相关的裸眼3D设备、3D内容等产业成果。该生态圈围绕技术、产业工程、产品、内容服务、开发者和网络等六大平台进行布局,从硬件、软件、内容和装置等四部分着力打造共赢、互利的生态圈环境,从而给用户提供更多的裸眼3D设备和更丰富的3D内容。为共建优质、健康的裸眼3D生态圈,各公司将携手提供上游的内容资源、核心显示器件,到中游的产品整体方案设计、整机生产,再到下游的应用开发。
随着3D显示技术的日趋成熟及用户对差异化、个性化终端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裸眼3D生态圈也为3D显示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看好裸眼3D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和娱乐消费领域,以及医疗、航空、车载等专业显示领域的发展空间。
4、请介绍公司在VR(虚拟现实)技术上的进展。
答:公司持续追求技术领先,密切关注行业最新技术。
虚拟现实产品由内容、交互系统及相关组件共同实现,公司目前主要从事相关组件的开发和生产。其中,裸眼3D显示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再现手段之一。公司自2006年开始便持续投入资源进行裸眼3D显示技术开发,并已拥有170多项相关专利。公司可以提供500PPI以上的高分辨率TFT显示模组、彩膜自制与定制、液晶透镜自制与定制等整套3D显示解决方案,能够满足3D显示产品大规模产业化的需求。同时,公司也是全球率先将液晶透镜技术投入量产的公司。今年8月,公司曾与超多维、富智康、美国梦工厂联合宣布正式携手打造全球首个裸眼3D生态圈。
公司自主掌握的AM-OLED显示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具备先发优势。该技术也可应用于虚拟现实产品。2010年,公司启动建设国内第一条4.5代AM-OLED中试线,并生产出多款样品,其中一款12“AM-OLED产品在首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荣获CITE创新金奖。在此基础之上,2013年,天马开始投资建设一条5.5代AM-OLED量产线。目前,上海天马有机发光的G5.5AM-OLED量产线已成功点亮并即将进入量产阶段。
公司将持续密切关注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先进技术在相关新兴领域的应用,并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市场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有计划的推进。
5、据了解,AM-OLED屏寿命衰老得较快,目前是否有解决方案?请介绍公司目前AM-OLED产品良率情况,AMOLED成本趋势。公司AM-OLED技术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答:1)AM-OLED屏幕寿命主要取决于其内部材料质量。目前面板厂商已有生产出很多产品,已经突破了相关限制。
2)良率的计算需待产线进入稳定大批量量产阶段。目前,公司AM-OLED量产线已经成功点亮并即将进入量产阶段。
3)随着OLED市场的逐渐兴起、产业链资源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材料的对外开放,成本会逐渐降低,未来OLED良率会逐步提升。
4)公司有中试线近5 年的技术积累,公司研发的AM-OLED 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公司一贯重视知识产权,设有专门的知识产权部,并建立了完善的专利数据库、管理制度和平台,专业负责公司知识产权方面的管理。针对自身所开拓的销售市场,公司建立了短、中、长期专利战略,规划了相应的专利地图;重点布局关键技术和产品,并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加速专利授权,不断增强市场防御能力。公司将持续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有效防范风险。
6、请问整个行业是否产能过剩的情况?
答:1)新型显示技术产品,如AM-OLED,LTPS,目前仍然供不应求。根据行业咨询机构NPD DisplaySearch数据显示, 预计至2020年,LTPS面板需求面积年复合增长率将为24.1%,AMOLED面板需求面积年复合增长率达40.7%。包括手机、平板电脑、PC和笔记本电脑、车载显示、穿戴智能产品,对LTPS和OLED显示技术都拥有巨大的需求空间。随着高分辨率智能手机的盛行以及智能手机屏幕平均尺寸持续增长,AM-OLED,LTPS面板需求将持续走高,当FHD逐渐成为市场主流的标准配置时,以目前面板厂商对现有市场对屏的消化能力来看,是完全能够消耗LTPS产能的。以智能手机为例,从今年的各大专业类展会可以看到,客户的手机首发机型显示屏分辨率都在FHD及以上。
2)从成熟显示技术层面看,主要是根据公司策略,关注其运用的结构化市场。以公司a-si产线为例,公司重组完成后,进一步加大资源和力度投入专业显示类市场。从专业显示类产品看,a-si产线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基于其“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更适合在中小尺寸产线上生产,满足其柔性交付要求。同时,目前专显领域产品彩色化、多屏化、触控化趋势明显,a-si的投入将为专显客户提供色彩更为丰富、高性能、高质量的产品,并将伴随现有专显客户产品不断升级、成长。随着专显市场规模的不断成长和公司市场占有率的持续提升,公司现有的a-si产线将助力专显销售收入和利润的进一步提升。
中小尺寸应用领域非常广阔,我们认为,不论是成熟还是新型显示技术都能找到适合各自的应用方向。显示技术飞速发展,公司更关注策略制定,以及如何让自身做得更好。
7、如果后续公司OLED进行扩产,在原材料方面是否会有瓶颈?公司OLED技术在国内同行中处于何种水平?
答:随着OLED市场的逐渐兴起、产业链资源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材料的对外开放,公司在OLED原材料方面未来不会有瓶颈。
另外,AM-OLED与LTPS两种技术之间并不是截然不同、毫无关联,LTPS可以为AM-OLED提供驱动背板。我们认为,成熟掌握LTPS技术
才能更好的为AM-OLED提供支撑。
公司具备先发优势——厦门天马拥有全国第一条LTPS生产线(第G5.5 代),该产线现已实现全面量产,良率达到业内领先水准,产品覆盖国内外主流客户,并支持多个客户实现众多中高端及旗舰移动智能终端的全球首发。公司在技术和人才储备、客户资源、运营经验等方面具有先发优势,能为G6项目提供各方面的资源及经验支持并有信心抢占竞争制高点。AM-OLED方面,公司自主掌握的AM-OLED显示技术在国内亦处于领先地位,具备先发优势。2010年,公司启动建设国内第一条4.5代AM-OLED中试线,并生产出多款样品,其中一款12“AM-OLED产品在首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荣获CITE创新金奖。在此基础之上,2013年,天马开始投资建设一条5.5代AM-OLED量产线。目前该产线产品已经成功点亮并即将进入量产阶段,未来将为市场、客户提供更多新型显示技术产品。
8、请介绍上海有机发光G5.5 AM-OLED量产线客户储备情况。
答:公司坚持大客户与中高端产品策略,与全球著名品牌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拥有深厚的客户合作基础。同时,公司产品已基本全模组化出货给终端客户,向客户提供一体化显示解决方案。
公司不断加强与现有国内外大客户的深度合作,现有的客户资源将为AM-OLED 量产线提供很好的支撑。当然,AM-OLED较其他显示技术领域会有其个性化应用领域,公司也有与应用在新兴领域的新兴客户接触洽谈。
9、目前电子产品价格下降幅度厉害,公司如何看待行业价格走势?
答:电子行业成熟产品价格下降是行业规律。如果简单对比同一规格的产品,价格是呈下降趋势的。
公司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消费类产品和专显类产品。
消费类领域以智能手机为主,随着智能手机分辨率、屏幕尺寸等不断变化,每年市场主流显示屏规格也是动态发展的,如将每年更新换代后产品与往年的主流产品比,价格未必是下降的。专显类产品,主要应用在车载、工控、医疗等领域,产品价格趋稳。
公司会与上下游厂商共同研究,不断更新产品型号和规格,推出替代性或升级产品,保持公司的竞争力及市场活力。
另外,公司产品已基本实现全模组化出货给终端客户,提升产品附加值并布局关键原材料,积极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CF、触控一体化、全贴合),给客户提供整体的显示解决方案。
10、怎么看LTPS与IGZO技术区别?
答:就目前技术的发展看,针对手机用显示屏,使用LTPS技术会比IGZO优势更明显,如电子迁移速度更快,支持驱动更高分辨率产品、稳定性和再现性更强等。
11、公司柔性显示技术进度怎样?
答:AMOLED柔性显示器相较於传统显示器具有轻薄可弯曲的特性, 提供终端产品更多的设计弹性。
天马对柔性显示一直保持同步研发。
12、请介绍公司运用触控集成技术产品的出货情况。公司产能是否能满足客户需求?
答:1) 公司于2013 年在国内率先自主掌握了集成触控技术(on-cell/in-cell),并持续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公司于2014 年下半年开始投入资源研发单芯片内嵌式集成触控显示解决方案(TED in-cell),现已开始为客户量产出货,在业界处于领先地位。与目前市场上的Hybrid in-cell(混合触控)方案相比,TED In-cell方案具备成本更低、良率更高、厚度更薄、触控更灵敏等优势,方案中也采用了驱动与触控整合单芯片。公司产能会根据市场发展及客户需求订单有计划的安排。
2) on-cell产品已在2014年顺利批量,并能满足客户订单需求。
接待过程中,公司接待人员与投资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规定,没有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等情况,同时已按深交所要求签署调研《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