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力源信息 (300184) 2015-12-17
首先由公司董事、副总兼董秘王晓东先生向各位介绍公司情况PPT,介绍及交流情况如下:
1、公司本次收购飞腾电子的项目,审批流程走到哪一步?
答:本次以现金及非公开发行股份相结合的方式购买飞腾电子100%股权的项目于2015年11月06日经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无条件通过,此项目从证监会正式受理到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无条件通过,仅耗时21天、刷新纪录,目前正在等待中国证监会下发的正式核准文件(17号已获得证监会批文),公司将会尽快完成本次配套融资相关工作。
2、请介绍下本次收购的标的飞腾电子的基本情况,本次并购完成对上市公司和飞腾电子有哪些优势?
答:飞腾电子是国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领域的技术解决方案商之一,通过多年在电力产品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上的耕耘,已积累了丰富的能源信息采集和传输经验,尤其是电力能源信息采集和传输方面的经验。作为能源互联网中必不可少的采集终端和传输媒介,飞腾电子的通信模块技术与电力终端采集技术将会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得到有效应用。
本次交易具有多重意义,既有利于飞腾提高采购效率、优化采购流程,提高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也利于上市公司迈入广阔的能源互联网市场,积极互动、优势互补。飞腾的ODM、OEM能力还为上市公司拓展出一片新的商机,由过去只是为下游客户提供单独的元器件物料,发展为可能提供PCBA、甚至OEM服务,增加新的业务模式。
3、2015年深圳鼎芯业绩承诺完成情况如何?2016年深圳鼎芯和飞腾电子承诺净利润是多少?
答:2014年深圳鼎芯超额完成承诺业绩,2015年业绩承诺实现情况良好,2016年深圳鼎芯和南京飞腾承诺净利润分别是4500万和3480万。
4、公司此次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预计使用在哪些方面?
答:本次公司拟向不超过5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募集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36,000万元。其中18,000万元支付收购飞腾电子的现金部分,剩余资金将部分用于公司的主营业务补充运营流动资金和对后续看好的公司进行参股。
5、选择外延式并购发展模式的公司,通常会遇到很难发掘合适的标的困境,力源是如何解决的?
答:力源从目录分销起家,覆盖着电子信息业几十个细分子行业和应用,拥有上万家中小客户,特别在新行业、新应用、新技术领域的渗透方面,较为独到。例如今年以来,无人机名声鹊起、非常火爆,而我们两年前就开始为这个领域的客户推荐芯片,进行DESIGN IN测试,目前已经积累了不小的客户群。
我们从提供样品、小品量开始,当然最清楚行业或者客户处于行业或产品的哪个发展阶段。力源的商业模式决定着我们天然具有一种潜在能力,可以在细分行业中多应用及客户中挖掘出有亮点的行业和客户,比专业的股权投资企业更能敏锐的察觉出有投资潜质的公司。
力源就像铂金项链,能将一粒粒散珠串在一起,形成价值不菲的珠链。铂金项链深层次的价值就是具有穿针引线的功能,依托庞大的客户群、几乎全覆盖的细分行业,发掘下一颗明珠的能力。
6、公司的参股公司上海云汉即将登陆新三板,目前公司对上海云汉的持股情况?
答:目前持有云汉12.51%,是他们单独第三大股东。
7、公司及飞腾电子与中港电力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请介绍一下中港电力的基本情况?
答:中港电力是一家致力于为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行业提供电源产品和供电源解决方案的高新科技企业,目前产品广泛应用于吉利、众泰、上汽通用五菱、重庆力帆等知名企业生产的电动汽车。
8、公司后续是否有意向收购中港电力,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
答:飞腾电子与中港电力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源产品前期已有较好的合作,新能源汽车行业是近年涌现出的新兴行业,行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在后续的合作中会继续关注这个行业的发展。公司及飞腾电子与中港电力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有约定,力源信息或其子公司可优先参与中港电力后期的股权融资,公司会持续关注其发展动态,如有进一步的合作公司将会及时公告。
9、请问公司在不断并购后,如何整合收购的公司?
答:成功的整合首先是建立于不同的公司商业模式有天生的协同效应基因。
分销商供应的电子元器件是构建当今信息社会的细胞、载体和基石。元器件好比是钢筋、水泥、建筑预制件,各类IDH就像建筑设计院、水利、电力、公路设计院,工业4.0、物联网等下游应用领域就像城市中的车站、机场、剧院、宾馆、超市,在这个小镇上,建筑材料是构建一切的基础。
这个比喻能很好的理解我们建构的平台,电子元器件作为粘合力最强的媒介,能打造出一个自洽的闭环。我们位于产业链天然的上游,可以优化被并购企业的采购流程和采购效率,被并购企业又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技术支撑和选项、服务我们原有的市场和客户。
10、公司后续持续并购,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会逐渐下降,会不会有压力?
答:我们已经完成了两次并购项目,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有所下降。比照我们对标的国际分销巨头ARROW、AVNET,几十次并购完成之后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不过百分之六、七,大家熟知的苹果、INTEL的股权结构也大都如此,这其实是美国公司的常态,也是中国公司的未来。只要符合提高公司整体竞争力的要求,我们的并购扩张信念坚如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