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宋城演艺 (300144) 2016-04-08
Q1:未来的话,视频这个载体,它有可能会做到,像人们现在以文字在微博,然后以语音在微信上,进行社交的这样一个程度吗?
A1:我觉得它是一个机会,就是我们去分流主流社交平台上的社交行为。因为不管是现在手机的APP也好,还是我们重度秀场的模式也好,它的社交都是非常重的。你会看到里面的等级,荣誉体系甚至比游戏的荣誉体系还复杂。这样的东西,叠加在传统的社交平台上,比如叠加在微信上很难的,微信本身就排斥,因为它要覆盖最广泛的用户。所以微信的社交方式,和我们这种秀场模式是不一样的。那么这就给了秀场一个机会,就是它可以以视频为由头,来做一个独立的平台。这是一种机会。
所以你会看到YY,YY早期的话,它的对标对象就是QQ。现在的话,其实YY也是一个平台,我们当然也是一个大的社交平台。当然社交里面的行为和内涵是不一样的,跟传统社交是不一样的,但是它都在这个大的框架下。所以说基于这样的分析,我还是认为,就是这是我们用视频直播的方式,来获取社交一个大蛋糕里面一块,一个不多见的机会。其它的领域,你都很难去切社交这个题材。
所以说不管是在生活直播,还是各类的直播,我觉得它们都存在独立生活的机会。而且是在移动化的大朝下,我觉得有一个新的趋势。移动最大的缺陷,它的内容同质化的情况下,它的导航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导航会回退到应用市场,以后我们再去,比如说我们想找一个厨艺的直播视频。如果我找的话,多半你很难说我去搜六间房,然后在六间房去搜索厨艺直播。你很可能会是,在各类应用市场开始搜厨艺直播。
导航和搜索会回退到你的APP之外。这样的话就会给各类的生活直播,这种细分的直播,都会留下生存的空间。我觉得这会是一个大的趋势。以后各类直播,它可能都有存在的基础。
再有另外一个原因呢,就是所谓的移动直播也好,社交视频也好。假设它的关键词是社交的话,那么社交其实背后是一套的粉丝关系。这个粉丝关系呢,也是跟以前不一样。以前大家讲粉丝就是明星和粉丝,明星意味着就是一个人,比如说范冰冰一个人有1亿的粉丝,它们都是这样的概念。但是今天在新的网红经济下,以及我们做的直播,因为直播是最大的网红经济。在这种模式下呢,已经形成了一个确定性的一个模式——就是小粉丝量已经可以让艺人存活。比如网红,一个网红可能100个粉丝,它已经可以活得很好,20个粉丝它已经可以存活。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导致小体量的内容,小体量的粉丝数可以存活,这个也是另外一个基础。
导致今后在直播领域,会出现非常细分的厂家,可能它不会像早期的移动,早期的传统的视频网站,当然会汇聚。像门户时代大家会汇聚。我觉得在这个地方,可能不一定太分散,但是它总之,我觉得它不是一个三五家独大的市场,它会是一个相对分散,就是很多人都会在里面有肉吃。所以我觉得这个市场,会用以这样的方式来生长。
Q2:未来可能会诞生很多小而美的垂直细分领域的秀场,那么您怎么样去看待接下来秀场的竞争格局。包括可能我们六间房在其中,能够占到市场的份额,将会是怎样?
A2:虽然我们做了很久了,但是我们非常有幸,我们踏入的这个市场足够大,而且它的生命周期很长。直播这种东西涉及互联网基础建设,就是以后我觉得直播也好,视频也好,它是互联网形态的一个基本配置。你说将来淘宝会不会是中国将来最大的直播网站呢?不好说,也有可能是。或者说京东是不是中国,排前三的视频网站?我觉得也可能是。所以从这点来看,扎根在直播上,就是它的延展性和它的生命周期,生命力都足够。所以你看我们做了七八年了,到今天这个春天才刚刚看到一点眉目。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后边有很多很多的变数,我无法去预测最终的结果。但是今天现存的一个基本逻辑,我可以跟大家交流一下。
就是我觉得我们泛泛的讲直播,那我觉得它可能会比较难描述,但是我们讲娱乐,大家讲秀场的细分行业,或者局部行业,尽管它已经很大,大家我们把它切出来单独看。我们其实在今天,我们都不认为跟YY的竞争。从数据上看,现在在秀场模式下,YY和六间房走势是最好的。
我们很多人认为,去年是秀场最风光的,其实不是。我觉得今年我们的数据,都比去年好很多。当然有一些厂商,刚才你也提到一些厂商,并不是所有人都好,也有些在下滑,比如说5566,它都快没有了,它当年的秀场,我们做完以后,它也复制了一份,也做得不错,当时也是我们非常有利的竞争对手。也有其它家,并不是所有人都好,但是总体来讲,我们跟YY,我们两家都还不错。我觉得这两家不错呢,我认为是基于行业的。我们到今天为止,我们都没有出现踩踏行的竞争。比如说YY挖了我的人,它的收益增长,都没有到这种程度。因为有流动,比如让我们的艺人,它们的当红期过了,往往它就要找一个理由辞了,它们就会跑到YY去。YY几乎所有的当红主播,都在六间房播过,这就是这个行业里边潜在的一个逻辑,但是不主流。就是我们没有出现,就是说我们互相去挖,大家争夺同一个主播,这个事情完全没有发生。这个也是说在这个市场,是在一个成长期的一个标志,说明它正在高速成长。我自己测算,我在去年是这样讲,今天大家讲这个风口来了,我不改变我的说法,我依然是这样讲,我觉得这个行业还在很早期的阶段。
因为早期我们可以用一个数字来看一下,大概今天这个市场,我觉得100万的主播的体量,我觉得未来一定会过一千万,这是我一点都不怀疑的一个事实。
1000万是怎么算的呢?一个是我们成为一个主播的话,其实成本非常低,刚才我也讲到,都不需要有人培养。六间房,包括我们宋城演艺董事长黄总都讲,说刘岩能不能让六间房的主播漂亮一点。
大家去六间房,你看我们首页的主播其实都不漂亮,这个不漂亮的原因不是说我们没有漂亮主播,因为我们的主播量是最大的,我们的播出量是最大的。
其实我在里边选出个5%,10%来,一定是最漂亮的,但是为什么我的首页不用漂亮的?原因就是我们在做这个网站的时候,我们理念是跟更多的人不是一样的。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播出,我们知道它是一个社区,它不一个视频网站,它不是一个内容平台。所以跟今天做轻秀场的这些厂商不一样,它们就要轻,它们就要拿内容获来获得用户。
但是我们不一样,我们是要经营这个社区关系,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播出。所以当你用一个才艺特别高的一个主播,然后加上它颜值也非常高,它出现在首页的时候,它会让更多的能成为主播的年轻人望而却步,他们觉得我不具备这个条件。但相反的是,他看到说别人长得也不好看,然后他的才艺也很有限,但是他都能成为这么红的一个网红,一个主播,那我也可以。所以我们的理念就是这样,那这样的话我可以引导更多的人加入。
那在这种态势下,其实主播是一个没有什么门槛的,不需要什么才艺,不需要你太多的专业性,付出成本也很低。手机这个模式当然是可以,但手机相对来讲还是有局限性的。我认为这个市场模式,它的发起端还会基于PC做的。因为PC它更多的是替代一种专业设备,它可以换背景,它可以帮人打灯光,可以去帮你调你的肤色,然后可以做很多的事情。
这是指在发起端,观看端可以用手机端,发起端一定时间之内,手机是不能替代深度秀场的PC。可能一台这样的专业PC只需要几千块钱,这个成本也不高。像刚才说一个主播有个20个核心粉丝,月收入达到3000块钱,可能就能存活了。收入1万便达到一个及格线。
所以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就是门槛又低,然后又有一个财富的示范效应,比如说我们在陕西,可能一个超市的收银员,他来做一个主播。你会发现他的生活愉悦度,即幸福指数,是跟他的现实生活完全不一样。
他除了有粉丝以外,他可以去唱歌,跳舞,做自己高兴的事以外,他的收入也比在现实生活中好。而且又安全,离用户又远,非常安全。然后又是年轻人喜欢做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他会带更多的小姐妹进来,他的示范效应,会让更多的人进来。所以说这种财富的示范效应,这种生活方式的示范效应,以及用户巨大需求的使用,会导致更多的人成为主播。我说1000万,也不是完全从感性的逻辑上分析。
毕竟作为一个主播它的门槛,比开一个淘宝店的门槛,要低太多太多了。淘宝店的收入,其实跟主播的收入也没什么大的差别。所以说中国大概1000多万淘宝店,加上微信上的这些微电,也1000多万,两个加起来我觉得1500万以上也有了。所以说我觉得主播数量,超过1000万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2009年我去韩国,大家知道前一阵也在炒,说韩国的吃饭的女明星,它们直播吃饭然后很多人看。大家都觉得我们要学韩国,其实错了。2009年我到韩国找合作伙伴,我把韩国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全跑了一遍。我给它们去演示六间房做的事情,当时在国内我们也已经做,但是在韩国大家没有注意到,从那天开始,我觉得韩国的市场,才开始在关注这种形势。韩国是在这个之后,才有这个演艺形式,实际上我在早期,教育了它们这个市场。然后在韩国,比我们起步晚了至少两年的情况下,韩国现在主播的数量,大概150万左右,人口数量那么小,150万,那中国有1000万,这个有什么奇怪呢?我觉得一点也不奇怪,早晚会是的。
六间房跟宋城,在我们谈成果之前,我PPT的第一页,就是万家灯火的一个楼的图。我当时就讲,我说未来会在每一个楼,就是你们有时候看一下窗外的楼里,都会有一个主播,我觉得这个时代一定会来的。
就像早年间你说身边的小表妹开一个淘宝店,你觉得这个好像很遥远的事情,但是没几年你发现就是这样。你再过几年,你回家你去看看你的亲戚,某一个外甥女,它们在上面开直播了,我觉得这个事太正常不过了,一定会发生的。
假设说今天是100万,未来是1000万的话,我觉得这个行业还在高速膨胀的一个早期阶段。这个不是我过分乐观,而是我会看到你们看不到的数据,我看六间房的数据,我每天都在看,我觉得我们成长得那么好。
很多人在讲说,会不会轻秀场分流你们的注意力,分流你们的主播?我觉得太扯了。这个差得太远了,我们不是分流的问题,是我们的长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好过。
所以这个行业,在一个巨大的高速增长的空间里边。大家每个人的量,还没有到互相挤碰的程度。当然我并不是呼吁所有人,都跳进来去做,这个行业也有它的门槛。但是我觉得从数据上看的话,我是相信这个市场会变得更大。所以它会有一个一个的体积。
像我2009年我出来呼吁这个事情,我们早期跳出来相信我这事的人,它们就说,还能有这样的收入,还能有这样的ARPU值,还能够这样子。它们就惊叹。然后到了2010年,2011年,看到我们的收入规模更大了,其它厂商也跳进来,它们看到YY上市以后,市值超过优酷的时候,大家又开始惊叹。然后后来到了今天这个阶段,全民都在讨论直播的时候。
这个行业还在不断的演进变化中,我觉得这种惊叹可能还会有。大家说你们这么大了,然后再过两年说,还能这么大啊?我觉得它就是这样,今天你们觉得它已经够热了,我觉得它还不够,如果100度是沸点,我觉得它现在是40度的温度,我觉得它还会往下走。
我们在后续排的计划中,有很多让我们自己觉得也蛮有意思,比较兴奋的事情在做。我觉得还有那么多事情做的时候,这个行业就很年轻。如果说它这个市场,能做的就是产品,然后内容,然后做点户外直播,然后这个行业想象力就到此为止了,那么这个行业,我觉得它的生命周期也差不多了。但现在你们可以看到,刚才你们也提到生活直播,有各种直播的类型,医疗的,包括电商的,我觉得谁都可以用直播的方式,用网红的方式,重新汇集这个市场里的流量。
其实直播很有可能是重构今天互联网的一个新的机会。其实直播这件事情,还必须结合网红去谈,它现在是产生网红最大的平台。我觉得六间房的10来万的签约主播,它们都是网红。你会看到有很多创业公司,它们今年去挂新三板,去排队上市,它们一年收入十几个亿,二十个亿,它们其实都是在卖我们这些小主播的这些广告。真的这个里面蕴藏大量的商业价值。所以这个网红经济,会重构互联网的流量。
比如说过去你说欧莱雅投一个,找范冰冰代言,然后你去覆盖一亿人就OK了,但今天的这个趋势,从美国开始,美国到中国都是一样的,网红大幅度在分流明星模式下的注意力。所以说可能下面是10万个网红,然后它们每个人100个粉丝,然后它们凑一亿的观众。这一亿的观众,去分流了范冰冰的那一亿观众,而且是比那可能更有效,影响力会更大。因为一个人对100个人的影响力,它是比较直接的。
而且从观众来讲,就是你的每天目光,你一天就24小时,刨去睡觉的时间,你娱乐了,或者你目光所及的广告位置,你能抓这些人的眼球,它是不会变化。
再过100年,一个人能覆盖到娱乐信息上的可能也不会超过两个小时。所以在这个数据不变的情况下,就是重新去分配注意力的,一个新的机会。那么大量的网红,在打碎过去传统娱乐行业的注意力的方向,这种注意力的组织形式。
在这种分流项下,你会看到直播又是最大的产生网红的一个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它去重构互联网的观众结构,互联网人行为消费的模式,都是有可能的。起码理论上是这样的。
Q3:因为六间房它的付费用户,跟它的群体可能年龄是偏大的,就可能跟我们成长的时间段有一些关系。就是未来我们想要如何切年轻的用户呢?或者说年轻的用户,会不会因为原来这个社交平台,它已经存在一些固有的用户,可能不太好融入原来的APP里面去,这个平台里面去的话,有没有重新打造一个平台的计划,去切新用户?
A3: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确确实实点到了我的一个痛点。我在过去一年里面,花的最大的精力,就是在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的用户呢,的的确确它偏年龄大。而且我们也占到了这个便宜,但是什么事都是双刃剑,同时我们也会吃这个亏。我们的高ARPU值,是因为因为高年龄层的人,它们的消费能力强,所以说我们才会有高ARPU值。但是同时也导致了,整个社区的年龄偏大,它们的行为也是比较传统。这是我们现在的一个问题,但是我不认为它完全是负面。我觉得它好就是,我不能把所有的事情便宜都占到。就是你找年轻人,你找18到25岁的年轻人,它们的消费能力一定差太多了,所以我觉得高年龄层的人有它的好处。
但是我们作为在这个行业里头,你看到我刚开始也愤愤不平,我们觉得我们是这个行业的开拓者,我们并没有完全把这个行业里边的现金拿到手里,所以我们自己还有很多的抱负没有实现。假设我们还有这么多理想的话,我们一定不止是服务这点用户人群,所以我们确实是要服务更年轻的人群。这是我现在每天工作里边,特别大的一个主题。
我可以很明确的回答你我们不止经营这一个网站,我们会有很多个组合性的产品,而且会是我们未来工作中的重点。我觉得并不完全出于说,要去获取年轻用户这样的目的。而是说我们在直播上看到了更多好玩的东西,而这些好玩的玩法和内容的的确确会是在年轻人的群体,更会被感知。
所以说基于上述两方面的因素,导致我们在花很大精力,很大的开发精力,很大的工作精力,都是在这方面投入的。具体的我不多讲了,未来大家会看到我们会有几次关于产品的发布。
Q4:也就是说我们可能会有一组产品矩阵,去强势切这部分用户,是不是?
A4:不是切,而说会有系列的产品会出来。但是我们不会去追热点,去跟风,跟风走那就没有意义。还是要回到用户的使用逻辑,它为什么来,它来的时候它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为规则,我们会跟着这个,按照我们的逻辑去做。在这方面,我还是相当有信心的,我觉得挺好的。
我们自己内部开会,也在总结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我们的优势不是说我们早进来,也不是说我们积累的用户量,也不是我们跟宋城重组以后,我们的资金优势。我觉得我们真正的优势,是从一开始的时候,我们没有别的模式可借鉴。我们必须要去跟用户的需求走,我们用户为什么在这儿玩,它们玩的动机是什么?所以除了这点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可以跨越这一代的市场的产品,去做下一代的产品,这点能力可能是我们真正的优势。尽管它未必能表现出来,是在市场上有结果。但是如果一个产品没有结果,我再去做第二次的迭代,一直到它有结果为止。这个优势我觉得还是非常有自信的。
所以在产品上的迭代,我觉得必须要有。而且话说回来,即使说不是基于这个原因,我也会去做。因为这市场上所有的产品都是有生命周期的,而且我刚才说来得快去得快。
今天市场上你看这些APP,这些移动的,它们聚集用户快,它们走也是一夜之间的事。所以说大家如果为了手上的这点东西去吃饭,去上市。我觉得这是一个太危险的事情。它们是一样,我也一样。
我觉得我们必须在每天,要不停的做新的东西,我们去应对下面的变化。就跟人一样,机器也会老,产品也会老,微信也会老。这就是自然规律,百年老店的互联网,也是一个天方夜谭,所以你就得不停的做。
但是这个结果拿到市场上去看,所以你单独,某一两点的尝试我觉得是不够的,是需要在很多,基于你的业务逻辑,你信仰这件事然后多做尝试。所以这是构成我现在最主要的工作,我现在每天就在干这个事情。
Q5:因为现在像YY做的体量,有十几个亿的利润,然后六间房看到的数据也有3000多万的用户量,不知道刘总能不能展望一下这个市场的存量空间有多大,能不能介绍一下?
A5:这方面我有好多种测算,就是在去年的时候,我对比传统视频的用户以及市场量,从带宽的维度,从用户的维度,我确实做了很多的测算。但这个数据测算,它的行业穿透到底是多少,市场有很多种报告,说法都不一样。
我只能讲个人的经验值,我觉得请大家慎用,我今天说的所有的数据,这些数据没有通过我们宋城的确认,也没有通过我公司内部的运营和财务,完全是我个人的经验值。所以说大家慎用。
但是我自我感觉,我觉得从直播来讲,我觉得现在这个市场的穿透力,我觉得现在应该是在60%、70%的这个样子,真正去存之后,也许会比这个数少。那么到秀场这个领域,我觉得应该是在一个50%左右,我觉得是这样。它应该还是在一个偏早期的阶段。
但是总体来讲,比如说你消化我们的这几千万,和YY的一点几亿,我觉得这个数的话,也得客观的去看。因为在互联网统计里面,你是统计的访客,你还是统计的用户,然后你是用IP的方式,还是用什么方式去记录,都不一定不是最佳的,最准确的,所以我觉得市场穿透力,可能是好的。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你今天去坐一个出租车,你问一下出租车司机,或者你在火车上,你去问一下你身边的人,你说你玩过YY吗,你玩过六间房吗?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都不知道,它们都没玩过,它们并不知道这个事情。所以你说现在这些移动的APP,你再去问问它们,也有很多人不知道。我们家里,每次我们在亲朋好友聚会,我都会问这个问题,年轻的新锐他们大多数都知道,但是他们是不是YY的用户呢,是不是六间房的用户呢?很少。
所以说我觉得这个行业穿透,即使我们看到的50%,60%,但是我觉得实际的这个情况,跟我在市场实际的经验值来讲,我觉得也还是一个很低的情况,这个东西也是一个好一个坏。好就是说它未来还有更大的空间,坏就是在今天其实它并不主流。我觉得这也是一个现实情况。所以我没有办法,给你太直接的评价这个千万,和一个亿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但是我觉得后边的这个量,可覆盖的量还是足够大的。
Q6:刚才您提到后边一系列的发布,核心还是抓不同阶段的用户群体。
A6:其实就像我刚才说的,我的初衷我不是为了抓不同年龄段的用户。而是我觉得,我知道这个视频里还有更多的玩法。下一代的视频直播应该是怎么玩,它到底是内容还是功能上,哪一方面它会是这里边有革命性的。我更多的觉得,也许我的动机是这样,但是它可能并不是一种最严谨的商业逻辑。
我觉得中国互联网,在这么多年下来,大家都在模式上在创新,在做各种事情。但实际上我觉得之后全球性、好的互联网的产品,可能都是来自于技术创新。
技术在这些年,我觉得中国其实是没有任何创新的。我们也没做太多的创新,但我们会关注很多技术的创新。所以说我们要做的新的事情,可能我们会加入更多技术元素。其实这些技术的元素,带来的新鲜的,大家没有经历过直播上的体验,我觉得那些东西可能会蛮好玩的。然后好玩的话,像刚才说的,我们年轻人会更加敏感,更加先知先觉。所以有可能它会造成一个结果,就是它是一个覆盖年轻群体的新的玩法。类似的这种东西我们都在做,都在尝试。
我讲太多我自己是有压力的。是因为我的公司有两类的经营的这种思路,一类就是先讲,但那不是我喜欢的生活。我更愿意做另一类,最好是,你发现市场上,又出现一些新的东西,新的玩法,然后我告诉你说那是我做的。我觉得这样的路径,可能会更好一点。未来请大家多关注我们,今年内我们会有几次这样的事情发布出来。
Q7:那回到市场空间,你们现在数据所显示3000万的数。你有没有希望是达到,像YY上亿的这样一个情况?
A7:3000应该是我们的月活。
没有,这个达不到,这是很现实的事情。我们这个行当是这样的,就是深度秀场跟浅秀场是不一样的。浅秀场就是你可以让这个用户,你一个事件,或一件事情,一个推广,你要有一个大数据一个高峰,那是可以。但是深度秀场它的用户,就是你看我们这么赚钱对不对?我们用户转化率又是一个固定的值,理论上讲我应该花更多的钱,去买用户数。那这样的话,我的收入利润,我的套现会更多。理论上是这样。
但是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就是这么多年的经验看下来,因为社区关系太深了,深了以后才会产生出这么好的价值来。但是相反的一面就是,不是说你来更多的用户,它都能够服务得了的。就像一个餐馆,它可能就是50张桌子。所以你必须要先扩大你的服务面积,你先让你的主播量更大,让你的社区进入这个关系,它内在是有一套逻辑的,那套逻辑并不是说,来多少人都能接受得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深度秀场它的成长,基本上都会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比例。比如说40%的增长,50%,甚至百分之百。我们今年可能会超出我们原来的预期不少,但是她不会是一个爆发性的增长。比如说今年是100万,明天是1000万,和后天是一个亿,不会这么出格。
但是这个东西它也好,就好在它也不会降,它也不会说现在好,这个人一夜间就走掉了,因为这个关系在就很难走,深度的社交关系,会导致用户的生命周期长,流失率会非常低。所以什么风吹来,它都不走,但是它也不会有太超出预期的增长。
而对比YY来讲,我们必须讲YY,是一个我们尊敬的竞争对手,虽然说它进入这个行业,它的机缘是由于我们带进来,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我觉得做互联网企业,就是有两种次序。一种次序就是你先做产品,你通过产品汇聚你的用户然后积累。如果说你的产品最后成为一个产品,你汇聚了最大量的用户,这是你的幸运。但是大多数情况不是这样,大多数情况下是有人先做用户,后去做产品。像腾讯,腾讯先用QQ去做了用户,把用户做起来,然后之后你们线上所有的游戏,谁的好它就去拿谁。就它先做用户,后去做产品。
我觉得这个逻辑虽然有点霸道,但它是一个很现实的逻辑。YY不管它有意还是无意,它在进入秀场领域之前已经是几个亿的用户。所以这个时候它把端游的用户,已经汇聚到它的平台上去,它已经是一个巨大的用户池了,而它的用户属性又太适合这个市场了。所以它在这种情况下,它去进入秀场,它先天的用户优势,这点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而我们就必须得是开着飞机换一次,我们要边做边接。所以今天我们的规模也足够大,也足够安全,足够稳定了,这不是问题。但是一些小厂商进来的时候,其实是有点问题的。所以我想我回答您的问题,就是说在我们单一平台,只看六间房秀场这个平台上,我觉得你指望,它去变成1.2亿的月活的话,我觉得这不是我的近期目标。
但是你去看宋城六间房,我们在线的产品的话,我觉得1.2亿对我来讲,说点大话,我觉得这也不是我的理想。我觉得如果说,你看我这个岁数了,40好几了,我到我50岁之间,我能做的互联网产品,它只是第二第三的。因为中国好几亿用户,我只是一两亿用户这样的产品,这不是我的理想。我觉得我们在其它新的产品上,我觉得赋予它非常高的期望值。
但是在现有产品线上,我们觉得它就是我们的现金流,它只要超出我们预期的增长就好了。而事实上它现在就是不错。它的内在逻辑我也啰嗦一下,就是因为它的社区深度深,所以它也不会出现持续性的增长,但是它也不会出现超出预期的衰退。
Q8:从您看到的数据,我们现在主播群体它的分布的情况,就是从地域,包括职业收入和年龄性别,大家情况是怎么样的,您能跟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吗?
A8:我们现在应该有超过13万,或者更高,不止8万。我们在主播群体上,我们在今天这个行业,不管是轻秀场还是传统秀场,我们都蛮有优势的。然后主播的年龄分层划线,我现在没法给你具体的说法,我只能给你一点感性的认识。
我的感性认识是这样,我觉得它的年龄分布是挺广泛的,所以这也是我觉得不管是秀场,还是直播类的平台,它的生命力,它不是依赖于年轻的群体表演者。其实我们里面有很多年龄比较大的,我们大的80、90岁的都有,它也不是个别的现象。
秀场是一个群众的演绎平台,就是它有点才艺,或者想展示都可以上来。而我们也有一个误区,就是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美女平台,其实也错了。我们真正在这个里面创收的主播,很多人都是孩子的妈妈。我在很多的场合,我都这样讲。
原因是用户在互联网,大家享受的不是内容,大家享受的是服务。我觉得这个是很本质的,跟传统互联网也好,传统的娱乐行业的一个差异,一个区别。大家认为消费的是内容,消费的是美女。其实不是,其实消费的是服务。
比如我们这里的歌手它唱一首歌,唱得根本不好,但唱完之后,它当着一万人的面,向你说声谢谢。你自己不觉得是个事,但是当你玩到这个里边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当着一万个人的面,它点我的名还说谢谢,这跟它见面,跟我一对一的说谢谢是完全两个概念。所以这个背后是什么?这个背后就是一种服务。
但是我们传统的娱乐行业,是没有这种服务。而这种服务的意识,年龄小的孩子,他们其实是不具备服务意识的。然后长的漂亮的姑娘,她们也很骄傲,她们觉得你就该过来看我,你看了我了,你花钱点歌,这就是应该做的事情,它也没有这种服务意识。
为什么说长得并不漂亮,才艺也不强的这些人,它们会有更大的收入?因为它可能唱歌也不好,然后长得也一般,然后这个时候,他就需要有很多的服务,他就会让观众去,让他的粉丝去服务粉丝,调动观众的情绪,让大家在这儿觉得舒服,每个人在这儿互相能聊起来,他们能互相在一个社区里边,在各种角色下,他们能形成某种对话方式。然后这种方式,让社区更活跃,然后它能有更多的钱。
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但是总体趋势上来讲,还是女性的才艺表演更多一点。然后有人说,说这是一个二三线城市的播出平台。我觉得在观众层面上不是,观众层面上大家都认为是。但是我们从百度的数据,从我们自身的统计数据,我们觉得还是北上广最多,这个跟大家的经验值是不一样的。
但是从主播的角度上来讲,主播其实在二三线城市的量,可能会大于用户,这个可能是个现实。因为它们的收入,可能在二三线城市,它们就会过得相当滋润,这样的人比较多。
从地域上来讲,我们明显的看到,在主播层面上比较集中的是四川、浙江,然后东北,然后山东,这些地方其实不奇怪。你看超女快男,超女也是四川是大省。四川这个地方它的娱乐基础,它的表演,包括它的学校也很多。所以在四川是一个大省。
然后浙江也是个大省,浙江这个地方,娱乐的氛围也非常浓郁。东北不用讲了,其实东北今天在互联网市场上,我觉得东北,真正是一个娱乐基地,这也是一个现实情况。比如说刚才我们提到的某些站,我们在内部讲,它简直就是一个东北站,也没什么奇怪的,包括东北为什么这么好的基础?其实我们还有一个观点。就是这个二人转,二人转其实不奇怪,二人转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一个形式。二人转是所有,我看到的艺术表演形式里边,二人转是一个服务意识最强的一个表演形式。二人转的演员,如果它在演出的时候,下边的人不较好,二人转的演员,晚上回家就没饭吃,所以它必须要让观众叫好。
但其它的娱乐形式不一样,你看一个歌手去哪里唱歌,其实你叫不叫好无所谓。但二人转不一样,二人转服务特别好。所以这种服务在互联网上,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表演,是一个娱乐,但实际上背后是一个服务,所以说二人转的演员,这个服务态度,服务意识,也导致了东北,也会成为一个大的主播的大市场,尤其是男主播东北的特别多。
Q8:您怎么样看待,就是这个网络主播经纪这一块业务,包括它的这个市场?
A8: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的的确确这是超出我预想之外的,可能大家在外部关注的信息,和我们从业的厂商关注是不一样的,大家看到的也是不一样的。
确实从去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到今年,有一个特别大的现象,来找我们谈合作的经纪公司,带有大量主播的,它们叫公会也好,叫家族也好,它们背后实际上是一些经纪公司,不是一家两家,非常多。我觉得在中国可能现在有几百家,我觉得都不止。
很快它们会获得一些主播资源,也是因为经纪公司在中间流动。这就会成为一个现象,这个现象其实不是坏事,就是说明这个行业成熟了,这行业里边的,周边服务的机构,专业的服务机构多了。
就像你们会看到,YY的公会里边,有很多在谈融资上市。这都不奇怪,而且它们周边提供服务的这里边,还有很多的东西。包括现在卖身卡的,这都成了一个超大的行业,像1000万人如果做这个的话,这个设备消耗量不小。然后包括带宽,这个带宽也是它周边的,上下游的一个行业。去年直播类带宽,应该是跟传统视频视频带宽,大概能到60%。这么大新增的量的话,就养出来很多周边的行业,其中经纪这一块,是最明显的一块。
我不确定它们在这里边都能收入得很好,但这里边不乏有营业规模不小的公司,比如说几千万的公司,我觉得不是一家两家。所以它背后,我觉得让我蛮高兴的,我们如果说只挣我们那一份钱的话,我觉得它还不够。它最好是里边生态足够复杂,里边更多的角色,而更多的专业机构,它们也能挣到钱,能吸引更多的外部的资源进来。
比如经纪这个地方,也许经纪它们做的,可能里边有涉及到广告,涉及到传统的艺人演出,涉及到很多这方面的东西。这些钱我们甚至于可以不挣,但是只要有人,能够把它变成一个现金,在我们周边生产出来,那我们平台的价值,就会变得更大。我现在是这么想的。所以我也看到了这样一个现象,而这个领域,我甚至于在明天,我还会去看一两家这样的公司,它们也是做网红经济的。它们收入规模也都不小,它们希望我做一些投资,我也在看。所以这个是一个非常强的一个信号。
就是基于这种平台上吃饭的人,并不仅仅是主播,也有大量的经纪公司。传统的巨型公司我看还没有进来,但是创业公司太多了,而且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在这里边的话,我觉得广告模式,其实我也是挺看好的,因为在网红经济下,刚才我也讲到,就是说网红它可能会重构互联网注意力结构,重构粉丝群体的这种结构,重构明星的关注度。随之而来的,一定会分流过去的,或者重构过去广告的现金流的走向。
我觉得会的。而且里边出现专业的经纪公司,这是必然的一件事情。而且我甚至也看好这个行市,我觉得有机会的话,我们也会也投资的方式,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参与比较好的公司,其实已经也在做。
Q9:因为可能在我们的平台上面,沉淀下来的用户,您刚刚也强调关系是比较重的,社交属性是很重的。
然后想问一下,我们在现在这样一种社群的情况下,有想怎么样去更深入的运营其中的关系?就是社群经济新的,比如说您提到广告的方式,我们有其它的做电商或者其它的方式,再去进一步的变现吗?
A9:我现在没有,现在没有的原因,可能这个可以讨论。我不做的原因,第一是我尝试做过,电商的话其实它需要你的品类足够全。就是你的品类不足够全的话,你针对你固定的粉丝不太可行。比如说你的核心粉丝就是100个人,这100个人是相对稳定的,相对稳定的话,那你卖它什么产品?今天你去卖它一个打火机,这100个人里面有两个人买,你下一个产品卖它什么东西呢?就是把它到执行层面的时候,我们跟很多电商都有过合作,我们觉得这里边,模式上还需要探讨,理论上还是存在的,但是这个模式上需要去探讨。
所以在刚才说的注意力结构,从大体量变成小体量以后,变得分散以后,变成网红模式以后。其实过去比如说电商,京东到央视你做广告,覆盖到足够多的人的话,你可能就能把商品卖出去。但是今天你把这个,分散到每100个人的小圈子里面,你在去做广告,可能这个情况是不一样的,会比较复杂。然后这里边的多数模式,就是商品的销售,是以主播为单位展开的。那么这个主播的喜好,主播可售卖的东西,它不能随便变,今天卖方便面,明天再去卖啤酒。
所以这里边,我觉得逻辑上它是应该值得尝试。但是现在看起来,不仅是我们六间房,我具体其它行业内的厂商,我觉得都还没有,摸索出一个好的路径出来。
当然更大的原因,就是我们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我们发现单位的主播时间,单位我们的播出时间,以及我们单位用户的消费时间,我觉得套现的效率最高的,还是我们现在的这种娱乐,和礼物的方式。
所以说我们即使在这个模式上,我们有时候也能挣到一些钱。但后来为什么这个模式不再做?就是它卖得钱也不错,作为一个模式来讲,我们的尝试是有意义的,但是它不能成为批量性的,可标准化,可复制化的模式。就是我拿那个时间,我去做我传统的娱乐,我挣的钱更多。
所以说这个行业,说它的社区深度深,ARPU值高,这ARPU值,你让我做其它模式的时候,其实都是要分流这个时间,我们发现都是不值得。
比如卖广告,现在互联网广告都是要跳出的,就谁都要看你的广告到哪里?就跳出的时候外面市场上,包括电商在内,包括游戏在内,没有一种模式它的单位的ARPU值,是超过我ARPU值的。所以我的用户跳出的时候,它怎么都是不值得的。所以说在目前这个阶段,就是这样一个状况。
但是我自己我觉得就是这种模式,跳出秀场模式去做,也不一定不可以。所以说我刚才也提到,就是说很多种,比如生活类直播,各种各样的直播,我觉得它们实际上是有尝试新模式下,更大的空间。我甚至都讲,说将来京东可能是最大的直播站,京东自己就应该可以去尝试,你看咱们中国的销售,其实有这样的案例。比如说天桥的法师,它就是先开始一段表演,演完了之后把观众汇聚过来以后,然后开始卖大力丸,卖跌打损伤药,这就是它的一个固定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我觉得是有的可玩,但是在秀场今天的话,我觉得它起码在短期内,我觉得它不是一个很好的模式,怎么讲?我们有些理由导致我们现在,不会再过度的尝试这种东西。
Q10:您觉得这种虚拟现实,包括增强现实,跟视频直播,在这一块结合的运用,接下来的这个空间?然后包括您的思路,大概是怎么样的?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A10: 宋城同我,我们都不太愿意去迎合市场,去拿概念去讲。我觉得这个VR上,我们有一个很大的团队,我们在做VR、AR,相关所有的事情,我们办公室内也有好多VR、AR的设备,我们也关注它很久很久,因为我们也在这个行当里面。但是我自己还是觉得说,在这个领域里面,大家对这个概念的程度太重,就像当年我们3G一样,3G讲了那么多年,但是当3G到来的时候,它就是润物细无声就来了。但是它在之前,人们都在憧憬3G怎么怎么样,人们憧憬的时候恼死了很多厂商。
VR在直播领域其实也是一样,里面有一个巨大的硬伤,就是VR的带宽。VR应用到直播它不是在短期内的时间,不是在一两年之内搞定的事情,这个原因就是带宽的因素。如果你用VR的模式,去实现实时的话,那个带宽不是现在说,你给我乘以个3,我都可以用技术方式去解决。如果你是要100兆的带宽,才能实现VR的效果的话,那就不是在今天这个时候可以去做。
所以很多人回避这个问题,它们为了在市场上给大家更多的信号,去做这个事情。我们在这里面,我们扎扎实实,在做很多产品的积累,但是我们知道,不要过多的迎合这些东西,但是该来的时候自然它就会来了。我们已经在做了,我们在办公室我们已经实现了很多场景,你看到都很兴奋,很自在。但你拿到公开市场上去做的时候,可能还得要等,要有时间。
但是在这里边我倒是觉得,AR的这个技术非常大,AR的技术要大于VR的技术。所以AR可能会是我们,能够早期看到产品,看到服务的一个方向。所以在AR上,我投入的时间精力会更加现实。所以是这样的一个情况,但是具体我们做什么产品,我觉得大家再慢慢看看吧。
还有刚才你说的电商那个,就是在这些模式我们都会尝试,但是有可能,我不会在六间房的平台上尝试,可能会在我们新的平台上,我们都可能会去做,但是这些东西还没有到实操阶段。但是我觉得互联网,就是要不停的尝试,不停的做新意。其实你们今天看到我们的单一产品,那实际上我们在自己的实验室内,我们茶肆的产品太多了,大家都没看到。一个个的产品做出来杀死,然后迭代不成再杀死,有很多很多。但是这些事呢,我觉得你们问题非常好,而且我也有期望,会在新的平台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