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天齐锂业 (002466) 2016-05-04
1、问:公司目前张家港基地在进行检修和技改吗?
答:由于张家港基地于2015年6月底才复产,为满足市场需求,张家港基地2016年春节没有停产检修。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江苏张家港基地技术改进,计划是2016年5月初进行停产检修,同时利用这个机会对关键生产环节进行技术改造,致力于提升产能和改善品质;公司本次技改实施方案已进行了充分的技术论证和实施前准备,在此期间部分工段会根据情况提前开机生产,预计5月底完成检修和技改,全线将恢复正常运行。技改的目标是力争在2016年6月将张家港基地产能扩张至1200吨/月,年底达到17000吨/年的设计产能。
2、问:我们认为公司对2016年上半年的业绩预计偏保守,请问公司如何看待?
答:公司对2016年上半年的业绩预计参考了一季度的产品价格,考虑到张家港基地的停产影响,也对二季度的市场供需状况和价格走势进行了预估,结合行业发展的历史规律作出了合理的业绩预计,整体来看,公司的业绩预计稳健。公司多次强调,作为锂行业重要的参与者,我们希望行业能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而非暴起暴落,所以我们愿意尽自己努力提供更多产品保障行业需求和发展。
3、问:请问公司未来在产能扩张布局方面有何规划?
答:目前公司射洪基地碳酸锂满负荷生产,江苏基地尚未满产,公司正在积极推进江苏张家港基地技术改进;此外,公司已于2016年4月23日公开披露了正式启动年产2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之所以选择氢氧化锂,是因为从公司目前的产能情况来看,以碳酸锂产品居多;行业分析报告及市场反馈显示,近年来氢氧化锂作为锂电池基础原料的市场份额有较大提高,且未来仍将呈现上升的趋势,而目前能生产电池级氢氧化锂的企业并不多。
4、问:公司2万吨氢氧化锂项目将要使用泰利森的锂精矿,请问这个扩产计划是否与泰利森的产能匹配?
答:泰利森锂精矿设计产能为74万吨/年,目前尚未完全满产,若公司本次2万吨氢氧化锂扩产计划完成,泰利森化工级锂精矿可满足需要。
矿石提锂企业制备氢氧化锂相较于碳酸锂有其成本优势,因为对锂精矿的单耗会更低;同时,使用盐湖卤水提取氢氧化锂需要先生产成碳酸锂再进行转换,因此在生产氢氧化锂方面矿石提锂和盐湖提锂的成本差别不大。因此,从品质和成本两方面看,使用锂精矿生产氢氧化锂都是很好的选择。
5、问:目前国内碳酸锂产品有一定价差,如何看待这种情况?公司的产品是否绝大多数卖给国内客户?
答:因为国内的产品报价一般是增值税含税价,而国外的报价是个净价,所以在比较时我们需要先剔除这个差异的影响;加之国外定价机制是长协价,商务合同目前还在执行过程中,因此国外碳酸锂报价确实低于国内现价,但有逐步缩小的趋势。
从历年销售数据来看,公司碳酸锂产品约80-90%都是内销。
6、问:公司目前直接在国内销售锂辉石精矿吗?
答:泰利森的锂精矿分为两类,一类是化工级锂精矿,由泰利森直接销售给锂化工加工企业(包括天齐),化工级锂精矿优先满足两个股东的需求,有剩余再销售给第三方;另一类是技术级锂精矿,含铁量很低,按照主含量的不同分了多种品位,主要用于玻璃陶瓷行业作为添加材料使用,目前技术级锂精矿由天齐和雅宝分销,天齐负责大中华地区技术级锂精矿的销售,雅宝负责大中华地区以外地区的技术级锂精矿销售。从泰利森的历史销售数据来看,技术级锂精矿占比很小,以化工级锂精矿为主。
7、问:2016年公司业绩和现金流情况比较好,公司打算如何规划使用这些资金?
答:公司近期已经披露了启动氢氧化锂的可行性研究,该项目预计投入资金不超过16亿元人民币。
8、问:2015年公司产品生产成本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随着公司产能利用率的提高,尤其是张家港基地,2015年6月底复产后连续生产,其产量增加,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和摊销会降低,因而生产成本下降。
9、问:长期来看,公司会考虑往下游材料领域延伸吗?公司发展战略中的“渗透下游”是什么意思?
答:截止目前公司没有进入下游正极材料领域的计划;公司发展战略中的“渗透下游”是2010年提出,意思是指不会直接去从事下游产品的生产制造,主要是通过参股的方式介入下游的企业或技术。
10、问:合并江苏公司后负债额提高,公司如何降低负债水平?
答:公司2015年4月完成并购时,江苏公司的负债较高。公司通过文菲尔德在澳洲贷款2亿美元,以减资的方式按照股权比例分别返还给两个股东,公司将自己收到的减资款部分用于江苏公司偿还贷款,由于澳洲的所得税率高于国内,如此一来降低江苏公司负债的同时,也起到了降低公司整体税负水平的作用。
11、问:公司的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案什么时候实施?
答:利润分配方案须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两个月内实施,届时需提前发布实施公告,请以公司公告为准。
12、问:公司控股股东所持公司股份将于2016年8月解限,是否会考虑减持或有其他想法?
答:截止目前没有收到公司控股股东的减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