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碧水源 (300070) 2016-05-31
司证券事务部副总监张兴先生就公司发展情况及未来规划等进行介绍。
张总:非常感谢大家对我们公司的关注。碧水源定位是一家以创新为主体的提供创新技术、产品与服务类型的公司,公司利润主要来源是公司的创新技术与膜产品,过去我们主要采用EPC模式,现在增加了PPP涉及了运营。2015年,公司运营规模大约80万吨,对应利润大约为5000万左右。2016年预计运营的利润将达到1.5亿左右。2015年我们利润一共是13.6亿,比去年增长了45%。同时我们的净现金流和净利润数额基本差不太多,我们的资产负债率也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所有的数据都显示出公司2015年经营情况延续过往良好态势。此外,我们净水器发展的势头也很不错,销售增长比较快,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这一块我们以后还有更大发展的空间。
碧水源目前是全球能做到全系列膜产品生产研发的两家公司之一,另外一家是GE。而且从全球10万吨以上的MBR工程项目上来说,我们和GE也是平起平坐。中国水资源短缺且污染的严重性催生出我们对水质有更高的要求和精进化的研发需求。目前我们碧水源已经开始引领全球水处理膜技术的发展走向。结合目前政府加大对水环保领域的重视程度,未来水处理的发展空间还是巨大的。未来两三年,公司将进一步加大MBR及DF膜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加大净水发展力度,进一步通过PPP模式拉动膜产品的销售及加大运营规模,同时我们也已进入更多的领域,如海水淡化、黑臭河治理、生态湿地建设、海绵城市等等。此外,我们也会关注海内外的并购机会,并将继续复制我们的云南水务、武汉控股等模式。
问:请问公司未来拿单情况?
张总:未来公司项目应该会很多,截至2015年年底我们的在手订单将近200亿,今年的拿单总数肯定较去年将会有一个大幅的增加。到今年五月底之前,我们新签的订单数也超过了70亿,也预示着我们今年有一个快速的发展趋势。虽然目前我们的项目主要以PPP为主,但是我们和其他环保工程类公司不一样,我们的资本投入可以在短期内,通过高毛利的设备销售收入的确认便可以大幅度回收,因而我们的资金是可以滚动起来的,并不像其他公司会占用很多年。
问:公司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PPP项目的?能否介绍一下目前PPP项目的风险情况?
张总:我们PPP做的很早,2007年就有了。那个时候还没有PPP这个说法,我们就叫公私合营。目前为止我们的PPP项目已经做了好几十个,其中最经典的一个就是云南水务模式了。这是我们的一个子公司,目前已经成功在港股上市,现在还有很多公司在模仿我们的这个模式。我们未来也会在合适的地方和项目上继续复制这种做法。
对于PPP风险这个问题,我主要想明确两大点。第一是水的PPP项目与其他PPP项目的不同,第二就是我们做水的PPP项目又与其他公司有什么不同。我们先看第一点。目前PPP的行业种类很多,很多人可能也容易将所有的PPP项目混为一谈。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PPP项目肯定都是存在风险的,但我们说其中,水的项目的风险并不大,因为它其中涉及到有运营这部分。首先各地政府从用户是收取过大部分水费的,因此很多地方只需要政府补贴一点,甚至不需要补贴便可以支付项目支出。而且绝大多数政府预算时都对环保或水费有预算。我们水的项目一般每个月或者每3个月收取一次费用,从目前我们公司的情况来看的话,政府付费情况是很好的。
第二点上,我们公司又和行业其他公司又有很大的区别。尽管我们现在工程运营项目越做越多,但是我们更看重的是通过做工程运营来带动我们高毛利膜设备的销售,是一个重资产带动轻资产的联动效应。普通公司可能一个项目赚的是工程和运营收入,资金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回收,但是我们不同,我们拿到项目首先便可以通过设备销售回收大部分的资本投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运营收入之外还能有换膜的收益,等未来项目基数越大,这一部分的收益也是很可观的。此外,由于我们的膜出水水质很高,在很多缺水的地区,我们还能有水权,还可以通过卖高品质再生水获取进一步的收益。因此我们的收入来源比其他人是有更多重的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