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艾派克 (002180) 2016-06-02
一、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张剑洲介绍公司情况:详细讲解了行业特点、公司发展历史、管理团队、竞争优势、公司2014-2015年资本运作、2016年收购美国利盟公司等详细情况
1、公司所处的行业特点
(1)打印机行业本身是高度垄断的行业,行业壁垒就是专利,是行业的护城河,公司发展至今,能取得行业上的领先优势也是因为公司独特的专利优势。
(2)行业的商业模式是打印机并怎么不赚钱,主要靠耗材盈利。
2、公司简介
公司是国内外领先的打印机耗材和芯片设计、生产、销售厂商。自2014年完成借壳上市以来,公司一方面继续巩固在通用打印耗材芯片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另一方面借助资本市场积极开展后续资本运作,通过现金购买、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等并购重组方式完善公司产业链布局,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努力发展为“打印机耗材及集成电路综合方案提供商”。
公司于2015年7月份完成了对美国SCC公司收购的重大资产购买事项。2015年9月份,赛纳耗材资产包装入上市公司及配套募集资金事项已全部完成。2015年10月,公司相继完成香港晟碟的收购和控股杭州朔天科技。
目前公司业务主要分为3个模块:集成电路模块(含打印机主控及耗材芯片、其它用途芯片)、打印机耗材模块、耗材零配件业务模块(含碳粉、墨水、感光鼓、胶辊等)。
3、公司管理团队特点
(1)是公司的创始团队,能精诚团结,且具有高度的忠诚度;
(2)具有深厚的行业经验,熟知国内国外市场(公司是在国外残酷的完全的市场竞争中成长壮大起来的),对市场、行业的发展趋势具有较高敏锐度和前瞻性;
(3)具有丰富成熟的资本运作经验,能够积极、合理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借力发展;
(4)具有做大做强公司、产业报国的雄心抱负。
4、公司的竞争优势
(1)大量专利是根本。公司是从做兼容耗材起家的,打印行业是一个垄断行业,是一个护城河非常宽的行业,也是一个壁垒较高的行业,全球的同业者也就二十家。公司在发展历史上经历过最激励的知识产权大战,我们的团队积累了深厚的知识产权经验。专利是打印机行业的核心壁垒,打印设备行业是技术专利多且密集度高的行业,专利是各厂商进行竞争区隔、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专利战经常打,只有拥有了大量专利、知识产权,才能在竞争中赢得更多的主动权,避免显著专利技术侵权的陷阱。
(2)海外市场是我们的核心市场,也是我们长大的市场,超过70%的销售收入来自海外市场。
(3)第三就是有一个非常敬业的团队,非常熟练的掌握自己行业的专业技巧。现在的公司管理层是公司的创始团队,这个团队是久经考验的,并且是不停的打胜仗的团队。另外,公司去年请到了联想的前副总裁宋红女士来做COO,她之前负责了联想收购ThinkPad后的全球供应链整合,也曾经是弘毅的董事总经理,在供应链整合和管理方面都非常有经验。
5、关于美国利盟公司
利盟是打印设备的全球知名厂商之一,是中高端激光打印机顶级制造商,拥有全球顶级的硬件业务和软件业务,是美国纽约主板上市公司,利盟体内含有一个曾经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KOFAX(2015年4月才交割),所以此次收购相当于买了两个上市公司。
通过本次交易,将公司在全球中低端打印市场的优势与Lexmark在中高端打印市场的优势结合,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公司可以借助Lexmark在打印机整机设备方面的出货量优势,带动公司包括集成电路芯片、通用打印耗材及其他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最后,公司可以据此优化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版图,使公司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与全球打印巨头进行全方位全领域的竞争。
二、问答环节
1、能不能介绍下公司本次收购的资金来源和财务费用的情况?
答:资金安排:公司需要出的股本金是11.9亿美金,上市公司账上有7亿人民币的现金(不包括募集资金),剩下的是大股东赛纳借款给上市公司,借款原则是价格公允,赛纳不赚钱不亏钱。目前赛纳已启动可交换债发行。
在融资安排中,赛纳将为上市公司提供担保,汪东颖董事长提供个人担保,这充分说明控股股东对本次并购的信心和决心,也充分说明交易是可做的、交易是安全的。
2、打印机的出货量出现负增长,收购利盟划算吗?成本方面有什么考虑?
答: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收购,相信收购的效果会在明年这个时候能够体现。成本削减这是必然的,我们有供应链优化的计划,从零配件的生产到团队,我们都已经充分准备好。
3、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关于打印机协同的规划,有没有具体量化数据?
答:目前没法提供整合的量化数据。
本次收购完成后,为避免同业竞争,奔图电子将会以适当的方式注入上市公司。
奔图打印机主要是以中低端为主,而对方的产品主要是中高端。协同是基于打印机的产业链、产品线,首先来源于中低端和中高端的互补,这样双方产品线就齐了。整合完以后,相信打印机销量可以到很靠前的位置,比如当年Lenovo收ThinkPad以前国内市场占有率是3%,现在是30%。这种跨国的并购,整合好了它的协同效应是非常惊人的,但要做出来才能算数。
4、与利盟的整合的时间表是怎样的?未来利润来源是什么?整合风险点是什么?
答:整合时间表:目前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我们会确定短期整合目标和长期整合目标。一般来说,短期整合效应会在交割后的前半年显现,同时会加快对长期整合项目的推进;
利润来源:一是来源于短期、长期的整合效应;二是成本节降;三是费用方面的下降;
整合风险:主要还是市场,人员、客户等方面是否稳定,但这些对我们都不是问题,首先是市场模式决定了市场不会有大的波动,同时其敏感业务可以合理处置,不会有太大影响。团队方面也是比较稳定的,交割后原团队基本会留任。相关的风险都是可管理的,我们都会提前准备应对策略。
5、PAG和君联未来的退出方面有什么特别安排吗?
答:有关太盟和联想的退出,收购报告书里面有细化的表述:我们约定:在交割后的三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后且当年的审计报告出来以后,在两个月内他们有权向上市公司提出回购股权。总之,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方式,按监管规则来退出。
6、能不能详细介绍下美国的CFIUS审查?
答:CFIUS最早是源于日本企业疯狂购买美国公司所导致的,它是美国十几个政府部门联合审查,核心是DOD和国土安全部。主要是判断交易是否会损害美国的安全,这个审查是非常有挑战性的。要所有部门都同意这个交易,这个交易才会成立,对于公司来说也是挑战。
我们认为此次审查的风险和挑战会低于Lenovo收购IBM笔记本和服务器业务。当时IBM服务器敏感业务占了10%,我们这个项目里面敏感部分只占2%不到,可选择把涉及到敏感的业务托管或者出售或者转给其它公司,这些都是世达律师事务所给我们建议的常规做法;同时,世达律师事务所做CFIUS审查是非常有经验,他们认为风险是有的,但整体上是可控的。
7、关于利盟的软件业务,公司是怎么考虑的?
答:暂时没有这方面的考虑,目前我们要做的是把交割做好,因为他们是整体出售,先把交易完成。软件的管理团队自身的管理能力很强,足以支撑它自己的运营。后续的安排,只能在交割以后。由于对方也是一个上市公司,没有交割前我们不合适谈这方面的内容。
8、目前为止,SCC整合的情况怎么样?
答:SCC目前的经营状况应该跟去年差不多,效益比去年好,从利润、收入、技术上的贡献,完全达到我们当初收购的目的。一季度完全实现了盈利,相信再过一年的话,会超出预期。我们在芯片上的整合已经比较深入,其它方面的整合也会加强,以帮助他们全面发挥。
接待过程中,公司接待人员与投资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没有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