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中集集团 (000039) 2016-06-30
访谈主要内容包括:
1、公司的多元化战略未来如何定位?
继续坚持三大“引擎”,大致将业务发展划分为三个层次:巩固存量业务、拓展创新型业务、加大资本运营。在巩固传统产业优势,重点发展天然气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业务的同时,着手发展金融、物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务,逐步形成“制造+服务+金融”的产业生态体系。在探索和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方面,将结合中国制造2025计划、“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等转型升级机会,谋划择机进入相对高增长的行业及业务,这些业务应具备两个主要特征:一是有进入的技术壁垒,二是与直接或消费端间接关联,能够受益于消费升级。目前新业务拓展重点主要是加大对模块化建筑业务的投入、拓展多式联运业务等业务。
2、集装箱业务现状?
对于本集团主要业务之一的集装箱业务来说,过去的2014、2015年与2012、2013年的业务量相比有20-25%的提升,受外部经济体需求不振、中国出口低迷的影响,预计今年的干货集装箱的需求相比去年会有明显下降,冷藏箱、特种箱需求相对稳定。今年集装箱订单主要分布在下半年。未来几年总体基本需求将保持相对平稳,本公司的主要策略是适当削减产能、整合生产基地,同时抓住景气周期,巩固行业地位;目前行业内各厂商竞争比较理智,市场份额相对稳定。
3、海工引入产业投资基金,请问海工业务未来的发展展望?
今年6月,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及工信部牵头发起的中国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成立,中集海工与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国投创新公司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产业投资基金将占中集海工15%股份。
获得国家产业基金的扶持,将有助于中集海工在高端海工装备研发设计和总装建造以及带动核心装备国产化上实现新的突破,使中集海工落实国家海洋战略和创新发展的动能与能力再度提升。
海洋工程今年主要是完成以前订单的收尾工作,由于市场需求萎缩,近期没有新增大的订单,预计业绩相对去年会有所下降。现阶段油价已有大幅回升,油价水平及行业预期最差阶段已经过去。行业的专业研究机构认为,高油价是高油价的杀手,低油价是低油价的杀手,长期的高油价或低油价都是不可持续的。本轮油价下跌是周期性波动而不是结构性调整。油价已经处于一个缓慢回升通道。而全球海洋石油投资也将在2年左右时间逐步恢复。这次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及造船行业的萧条,对中国来说更可能是一次战略机遇。
短期来看,作为困难时期的过渡性积极应对措施,本公司计划发展非海上装备的其他产品,如海上发电、海水淡化装备等非周期性的业务;中期来看,公司将致力于变更生产模式,降低成本,争取拿出造价更低、效率更高的产品,同时抓住机遇,参与产业链整合;长期来看,基于海洋经济的发展包括深海石油的持续需求,我们相信海洋工程业务还是会持续的发展,困难是暂时的。
4、今年整体盈利状况预计?
预计车辆业务会继续保持盈利的增长,日前中集集团以9170万英镑(人民币8亿多元)的代价完成对英国Retlan集团的全资收购。Retlan是一家以各类型半挂车生产为主业的公司,在英国处于领先地位。借助这次收购,中集将顺利进入英国半挂车市场,并向欧洲市场进一步拓展。
能化业务因为去年有很大的下滑,今年预计将会企稳回升;物流、地产、金融、空港等业务则相对比较稳定。
5、前海土地情况的进展情况?
近期招商局集团与政府的前海土地开发合作框架已经公布,对本公司前海地块方案是一个参照,预计有望在9至10月左右完成,最迟不会超过年底。
6、A股定增进展如何?
6月已经基本完成申报材料的准备工作,预计7月底或8月初可上报,争取年底前拿到批文及完成发行。
7、目前多式联运的行业情况?
在中国经济减速的大背景下,物流行业的主体发生了一些变化,铁路货运量不足(从前主要是煤炭、钢铁等大宗物资),而公路承载了80%的货运量,国内物流运输成本较国外高出了6-7%,为了增加货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交通部、中国铁路总公司都有变革的意愿,并开始推动多式联运的发展,向各市场主体逐步开放铁路运输市场。
多式联运,即由两种及其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多式联运也是一个生态系统,涉及码头、场站、仓储、融资租赁、第三方物流等环节。相对于传统物流业务,多式联运是一项轻资产业务。
8、中集涉足多式联运业务的背景和发展计划
(1)从装备制造商的视角来看,中集在堆场码头业务、租赁、报关货代等方面都有较深刻的理解和资源积累。另一方面,中集本身不是做物流运输服务,便于与各方合作、融合。我们希望借此更好地实现产业升级,服务延伸至最终用户。
(2)业务的切入点:中集多式联运公司是今年3月成立,业务模式计划走轻资产发展路线。我们进入此项业务有跨界优势,在产品设计、技术认证、产品制造等方面是一站式的。中集将从提供创新的物流装备和工具这个点来切入。具体来说,目前正在建立目标区域市场的物流运输通道,培育和组织货源,重点考虑差异化竞争,聚焦于铁路运输市场,即适合于1000公里以上运输半径的市场。目前已开行几条铁路运输班列,涉及西安、贵阳、兰州。计划三年内将商业模式运转起来,未来可能会做到几十亿营业收入的规模。
策略上,先做增量,再做存量。以前货物从内陆至海港是用分段式物流解决方案和交付的,以后我们将采取全程一站式交付解决方案,提高效率、降低费用,为客户创造价值。我们相信随着未来中国运输方式的变革和颠覆过程中,将逐步由以公路运输为核心向以铁路运输为纽带转变,我们也将在多式联运这空间巨大的细分市场找到自己的位置,做一些推动变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