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长安汽车 (000625) 2016-07-06
交流问答:
1.公司对行业今年走势的判断?目前公司销量表现不是很理想,全年目标是否有调整计划,面对这样的市场形势,公司会如何应对?
答:根据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公司基于谨慎、稳健的判断,预计2016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速3%左右,销量2534万辆左右,传统微车行业继续加速萎缩,SUV、MPV产品增速可观。
公司2016年的销售目标为产销汽车超过295万辆,目前目标没有调整计划。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长安基于双品牌双渠道、全谱系、大规模、历史沉淀久等原因有着较强的抗压能力和发展力,未来将利用确保新产品上市节奏、加强低线市场的营销和推广、寻求新的增量点、严控库存等措施来保障全年目标的实现。
2.公司自主业务的产能利用率情况
答:公司自主品牌乘用车主要有重庆、北京、合肥三大生产基地,其中重庆渝北工厂设计产能为28万辆,目前主要生产CS35、逸动等产品;北京工厂目前在产车型主要有睿骋和CS75,考虑到CS75上市后的市场需求,通过分阶段技术改造,目前可达20万辆的年化产能;合肥工厂设计产能为15万辆,目前主要生产CS15、悦翔V7和奔奔mini等产品。
2015年公司自主品牌乘用车产销量已突破100万辆大关,现有乘用车生产能力特别是重庆基地的产能从2015年开始将出现缺口,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公司在重庆鱼嘴新的自主品牌乘用车工厂正在建设中,建成后会贡献24万的设计产能,保障未来几年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发展。
公司自主品牌商用车共有重庆、河北、南京三个生产基地,公司会根据产销计划和产品结构,及时对产能进行合理调配。
3.长安汽车在新能源汽车的进展
答:公司在去年正式发布面向未来十年的新能源战略,长安汽车将加大投入,从研发、技术、供应、运营4个层面给予强力保障,以重庆、北京研发基地为中心,统筹美国和英国研发中心,聚集全球优势资源,打造新能源产品。以纯电驱动为主线,同步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及纯电动两大技术平台,打造“动力强劲、节能环保、科技时尚”的经典产品,力争通过十年,推出34款产品,累积销量达到200万辆,成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公司目前自主掌握高能量密度设计、高安全可靠性设计、长寿命设计等3项电池系统集成设计技术,技术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自主掌握电机系统匹配集成设计及测试,电机电磁仿真设计,电机控制器硬件电路原理设计及调试,软件设计及标定。自主掌握基于模型的控制策略软件开发、满足ISO26262的控制器安全设计、PCB设计与仿真、满足AUTOSAR标准的软件开发、控制器原理设计等5大类33项技术,技术能力国内领先。
具体到车型,去年推出的逸动纯电动基本完成销量目标,未来按计划会在乘用车、商用车、轻型车等几大业务板块陆续推出基于现有成熟平台的新能源产品,如奔奔纯电动等。
关于核心零部件,目前长安与国内外多家电池企业均有合作,电芯采购自供应商,电池包集成由长安自主研发完成,未来针对新能源电池,公司会着力打造电池系统集成生产能力 ,满足新能源汽车发展需要。
4. 关于公司在智能制造、智能驾驶等方面的进展
答:长安汽车紧跟世界主流技术,发布了面向2025智能汽车的“654战略”,即 搭建6大平台,掌握5大核心应用技术,分4个阶段实现智能化技术的产业化。
公司现已掌握全速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全自动泊车等智能驾驶核心技术,成功打造车联网产品In-call,用户已超过50万人。2016年4月12日–17日,长安睿骋无人驾驶汽车完成从重庆到北京的道路实测,全长2000公里,长安汽车成为中国首个实现长距离无人驾驶的汽车企业。
通过在无人驾驶方面超前技术研发的完成,长安汽车实现了部分无人驾驶技术在睿骋智享版上的量产化,睿骋智享版的智能化水平居中国汽车品牌前列,如PAB预警辅助制动系统、ACC全速自适应巡航系统、LDW车道偏离预警系统、BSD盲区检测系统、AVM360°全景影像系统等科技配置的搭载,让科技为人所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的科技配置,大大提升驾驶者的驾乘体验。
智能驾驶技术方面加强与世界一流汽车零部件企业合作;未来将加强与ICT、互联网、通信、电子领域的企业跨家合作,研发智能网联技术和产品应用,目前已与、百度、华为、360公司、高德导航、科大讯飞语音识别、中国联通、好帮手、远特TSP运营等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与清华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开展三级智能驾驶技术& V2X技术研究;加入美国MTC(The Mobility Transformation Center)组织也体现公司加强国际合作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