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芭田股份 (002170) 2016-08-13
问:芭田的品牌运作是怎么样的,以及大数据平台是怎么运作的?
答:前期的品牌运作,主要是农财宝的销售订单。农财宝虽然才上线不久,驮娘柚、成绩好桔、山瑶脆柑这几个品牌已经有几百万的销售额,并且得到了农户的认可与好评。在国内,大的农场的劣势是没有品牌,所以我们通过做品牌帮助农户解决农产品卖好,实现共赢的局面。大数据平台方面,公司拟投入5 亿元募集资金发展智慧芭田大数据平台,建立线上电商平台及线下300个服务站,利用二者结合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农资支持和机械支持,项目达产后预年新增利润1 亿元。农业定制服务站主要承接后两种服务和流通配送服务。数据的主要来源为产品研发数据、试验 示范数据、农户种植数据、植物养分数据、土壤数据、气候数据、病虫害防治数 据等。数据的主要用途是通过数据模型的机器学习模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建立 标准化的农业种植解决方案;通过标准化的农业种植解决方案中的测土测叶配方施肥生成农资订制订单。
问:芭田未来2-3年的利润增长点在哪里?
答:利润来源于几块,公司斥资4.89 亿元取得贵州省瓮安县小高寨磷矿探矿权,其平均品位在30%左右,远优于普通磷矿的25%,预计于2018年获得开采权。目前贵州一期项目基本实施完毕,部分项目已经开始投产,新增20 万吨高塔全溶灌溉复合肥、60 万吨缓释肥,预计2018 年完全达产后,年贡献净利润超过1.18 亿元。公司拟募集资金8 亿元开展贵州二期项目建设,年产新型环保复合肥硝磷复肥45 万吨、全水溶硝酸钙25 万吨,完全达产后预计年新增净利润1.47 亿元。在目前国家环保政策趋严、传统复合肥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通过投资稀缺磷矿资源,布局新型复合肥市场,提升产品盈利能力,增强行业竞争力。通过采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硝酸冷冻分解磷矿的工艺,将磷矿中的其他矿物质同时提取,开发全水溶硝酸钙和矿物质营养母液,实现磷矿资源的综合利用,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目前国内检测机构90%由政府控制,市场规模约2500 多亿,广东省占10.35%左右(即260 多亿),且近几年来市场规模均保持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4 年国家逐步开放民营企业进入检测服务领域,2015 年芭田股份组建精益和泰(公司与琨伦创投各持有精益和泰40%的股份,琨伦创投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黄培钊先生之一致行动人),未来有望将业务向全国扩展。此外,精益和泰预留20%的股份,将来作为核心技术人员的股权激励。检测行业具备较高门槛,而公司作为国内少数几家可提供转基因食品检测服务的民营机构,亦具备较高的检测效率,未来在行业逐步放开的背景下,具备较强的先发竞争优势,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问:芭田成立检测平台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答:我们本身是做肥料的,目的是打通整个食物链,肥料只是农业生产资料。为什么要做检测业务平台?好的肥料施在地里作物吃完才长的好,要种的好还要卖的好,要怎么让作物种好之后还卖好就需要借助检测平台,作物的营养价值是否高、重金属超不超标、农药残留情况通过检测就可以了解到,做到食品安全可追溯。公司利用合资子公司精益和泰与参股公司泰格瑞切入检测服务领域,精益和泰目前的验室仪器配置在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目前拥有进口精密仪器设备55 种,国产辅助仪器设备32 种。随着食品安全的要求提高,我们相信检测业务在未来将会有个大的发展。
问:公司对生物有机包膜肥的未来是怎么看的?
答:芭田1989年成立,在经济作物肥料方面,芭田一直是保持着第一,隔几年就会出新一代革命性的产品。1993年左右我们推出芭田蓝复肥,用芭田蓝复肥的蔬菜瓜果比别人的早上市10来天,颜色比别人的鲜亮卖相好,市场一下子打开,可以说蓝复肥奠定了芭田的基础。2003年我们在内蒙古乌拉山首创高塔造肥,发展高塔硝硫基高塔尿基,这个也走在了行业的前头,芭田的营业收入从六个亿的提高到了十几个亿。生物有机包膜肥我们认为是颠覆行业的第三次革命,为什么说是第三次革命?首先,生物有机包膜肥不使用高塔,成本每吨就节省了几百块钱;第二,减少粉尘更环保;第三,目前的复合肥是要征增值税的,但像生物有机包膜肥等系列产品含有有机成分,在税收政策上存在优惠的可能,这又是芭田的一个利润增长点。芭田每次革命都会带来几年的利润增长。
问:贵州今年要实现扭亏有什么措施?
答:贵州上半年亏损3000多万,主要是折旧,要实现从亏损到明年盈利,主要依靠贵州芭田两个新型产品——全水溶硝酸钙和硝磷复肥,这两个新产品今年4月份才拿到产品证,未来,我们也计划将部分产能转移到贵州,那边生产的成本会比现有模式生产成本更低,有成本优势。
问:目前公司产品市场份额有多少,销售渠道是怎么做的?
答:目前公司复合肥销量全国份额接近2%,广东地区达到20%以上。未来公司计划从产品质量升级和产品营销两方面改善销售业绩,其中产品营销方面,将持续加大营销投入提高终端控制能力,目前配备肥料销售人员500 多人且持续增加中;同时布局30000 多个网络终端的全国性营销网点,覆盖全国31个省区,并计划在全国建设300个农业定制站,进一步加强对终端市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