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当升科技 (300073) 2016-09-05
1、问:公司高镍多元产品目前在市场上是有优势的,这个优势公司认为能持续吗?
答:公司率先在国内开发成功高镍多元材料并且实现了批量生产,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市场领先优势。我们也关注到了这两年新投资的正极材料产能比较大,其中也有技术实力比较强的公司,不排除未来更多的公司能够开发出高镍多元材料应用到动力领域。但是公司也不会停下脚步,公司已经开始布局下一代车用高镍多元材料,实验室已经完成部分新产品的研发,未来将进一步加快产业化的进程。
2、问:高镍多元材料目前在市场上的比重并不算大,未来市场空间如何?
答:高镍多元材料从去年开始批量供货以来,市场需求非常好,目前公司高镍多元材料产能已经供不应求。国际客户用高镍材料已经有相当比例了,国内客户已经使用、正在测试或计划用高镍材料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从车厂的角度也是倾向于用高镍材料的,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池管理系统等的使用量与正极材料是相匹配的,使用高镍材料正极材料用量可能只减少了几公斤,但其他材料和电池管理系统的总重量可能就减少了几十公斤,车的自重减少,其他材料成本降低,而且电池数量会相应减少,电池管理系统的复杂性相应降低,综合效应明显。国家最新的客车补贴标准也从过去单一的车辆长度逐步向车辆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和续航里程过渡。因此新能源汽车选用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远、自重轻的动力电池是必然趋势。公司高镍多元材料正是满足这一趋势的产品。
3、问:公司更高镍多元材料实验室早已有样品,为什么产业化计划不是在实验室样品推出时就开始?
答:正极材料行业的发展与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阶段是分不开的。虽然国际客户已经开始使用下一代更高镍多元材料,但是国内市场由于前期磷酸铁锂体系电池比重较大,转换到多元材料体系需要一个过程。同时还涉及到一个材料的系统匹配问题,用匹配常规多元材料的负极、电解液、隔膜等去匹配高镍多元材料可能发挥不出高镍多元材料的优势。公司会根据市场及客户的需求,有规划、有步骤地扩充产能,确保技术的领先性。
4、问:我们观察到公司在海外市场的收入明显的增长,能否介绍一下原因?相对于日韩这类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的企业来说,我们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答:当升科技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同步进行。目前出口的主要是日本和韩国市场。我们的高镍多元产品通过了国际客户的测试,和国际同行相比,在低温性能等一些综合性能都表现比较优秀。这是国际客户选择当升材料的原因之一。当升科技主要的竞争优势还是在技术和品质,这是当升科技立厂之本。
5、问:正极材料在锂电材料中应该是最受关注,但据我们了解正极材料是其中毛利最低的环节,这个怎么理解?
答:主要以下有几方面的因素: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材料,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倍率性等电性能主要取决于正极材料,一般是选定正极材料后再匹配其他材料如负极、电解液、隔膜等材料;另一方面,正极材料占锂电池总成本比重最大。所以不少国际、国内的锂电池生产商如三星SDI、LG化学、比亚迪等都会建设自己的正极材料厂,从而掌握核心技术。正极材料的这两个特点吸引了产业链其他环节和大量社会资本的进入,正极材料行业竞争一直非常激烈。此外,正极材料在国际市场的定价是相对比较透明的,一般采用公式价,可调整议价的空间相比于其他材料也少。近年来主要资源的价格也比较低迷,导致产品价格较低。
6、问:请谈谈公司未来规划的产品结构?
答:正极材料产品主要囊括三大应用领域,3C市场、动力锂电市场和储能市场。小型锂电领域目前整个市场保持相对的稳定,未来增长潜力最大的可能是我们的动力电池,以及储能这两个领域。
7、问:正极材料的准入门槛是什么?
答:就正极材料本身而言目前并没有一个强制的准入门槛,主要是看电池厂对材料厂的审核与认证。所以,国内做正极材料的企业很多,大部分集中在小型锂电方面,动力车用锂电正极材料的技术含量较高,能做动力正极材料的企业不多,能做出高端动力正极材料的就更少。2015年9月7日,工信部发布了《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其中对于新设立的电池厂、材料厂规定了一定的产能以及技术指标,是国家对锂离子电池产业强化管理,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规范性文件,起到了一个行业规范和引导作用。
8、问:现在一些政策正在制定当中,公司对这些政策有什么期待吗?
答: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锂电正极材料供应商,公司的客户包括国内外一流的锂电池生产商。新能源汽车选用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远、自重轻的动力电池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的必然选择,公司高镍多元材料正是符合这一趋势的高端产品。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越严格,对公司越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