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三聚环保 (300072) 2016-09-09
一、机构代表签署《承诺书》
二、交流的主要内容:
问:三聚业务发展的核心?
答:公司未来发展的重心以推广悬浮床加氢技术及生物质项目为主,其他领域业务也会保持正常发展。
问:悬浮床加氢技术优势?
答:首先,悬浮床加氢技术可以实现加工劣质原料,常规炼油厂不能使用的原料通过这项技术均可以使用,因此大大降低了原料成本。其次,该技术可以提高轻油收率。
问:悬浮床加氢技术工业放大后的技术风险如何应对?
答:公司主要从两方面解决装置工业放大的风险问题。第一,从实践角度分析,装置微型化、小型化技术难度更高。规模化装置设备的制造与选型比小规模更容易得到,在规模工业化里选择是宽广的,容易的。此外,如果没有2万吨、5万吨、10万吨这样的示范装置,后续工业放大的风险就非常巨大,而三聚的示范装置已经成功开车;
第二,三聚通过15.8万吨的示范装置成功开车运行,已经可以 支撑200万吨级规模,但三聚把规模设计到100万吨,是根据客户群体的需求而设定的,这个规模更有利于推广该技术,也有利于商业化考虑以及稳健性考虑。
问:悬浮床市场空间?
答:悬浮床加氢技术可以加工重油、煤焦油等重质原料,可以替代延迟焦化及半数左右的渣油加氢工艺,因此,市场空间非常大。
问:三聚对悬浮床业务开展规划?
答:新技术具有一定时效性,公司在能力范围内要快速占领市场。
问:悬浮床技术是否可以改造现有装置?
答:悬浮床加氢技术由于压力高,采用流动态催化剂,所以直接用于现有的固定床渣油加氢或煤焦油加氢改造,存在很大的技术难度一般不建议改造,但可以与悬浮床搭配加氢工艺路线。
问:悬浮床加氢技术投资规模?
答:投资规模与项目规模、公用工程规模等投资有关,投资成本也不同,不能按照目前15.8万吨规模装置简单测算,这套具有示范目的。与渣油加氢相比两者投资相当,以悬浮床加氢为核心新建炼厂投资将节省 20%。
问:悬浮床加氢业务何时形成订单?
答:如果业务有建造悬浮床加氢项目的需求,则需要完成项目所需的前期环评、安评等审批手续,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后才能签订合同。
问:悬浮床加氢项目建设周期多久?
答:建设周期平均为2年左右。
问:悬浮床加氢项目建设周期受规模影响吗?
答:基本没有影响。
问:悬浮床加氢项目收费?
答:建设期收费:技术许可、工艺包许可费,包括实验室连续评价试验等软性收费;专有设备、专有仪器仪表收费;工程服务收费。
运行期收费:催化剂收费及其他服务性收费。
问:悬浮床加氢项目催化剂消费量?
答:百万吨级别项目平均消耗1万吨左右的催化剂,但根据消费油品不同,添加量有所区别,煤焦油平均消耗0.5%,高钙稠油消耗1%-2%;
问:三聚目前悬浮床加氢催化剂产能是多少?
答:目前催化剂产量主要是满足15.8万吨装置的需求。
问:是否计划扩大催化剂产能?
答:三聚具有丰富的规模化生产催化剂的经验,公司会根据业务拓展的节奏有计划安排催化剂产能。
问:推广悬浮床项目是否采用BT、BOT方式?
答:首先要评估业主财务状况以及信用信息,同时业主要具有自身的支撑产业,另外还要有金融租赁机构、产业基金支持,具备上述保障公司可能考虑通过BT方式开展悬浮床项目。
问:项目盈利性与油价关系?
答:油价越高盈利性越好。
问:生物质项目情况及发展定位?
答:公司依托先进的煤化工、石油化工的技术,通过对生物质的分质利用,打造出三聚独特的生物质发展道路。
利用炭基材料生产碳基复合肥、土壤改良剂以及环保材料;生物质可以气化制合成气,通过费托等技术生产绿色燃气和绿色燃油。目前主要推出的是炭基材料。
问:生物质收集问题如何解决?
答:生物质业务的发展面临的比较主要的问题既是如何收集,中国的农业经济在未向农业工业化迈进的时候,单靠分散收集将面临无数难题,但目前情况正在转变。农业的产业化、工业化刚刚起步,现在已经开始有农场、种粮大户,这都为秸秆的低成本回收打下坚实基础。公司通过与北大荒等大型农垦集团通过成立合资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以有效解决生物质资源收集问题。同时,利用大规模收集手段有效的解决了生物质原料收集成本问题。这些大型农垦拥有土地1亿亩以上,生物质资源4000万吨到5000万吨且土地机械化程度最高。他们又是炭基复合肥最大的消费者。
问:炭基复合肥毛利情况?
答:炭基复合肥与普通复合肥售价相当,但品质要更好。
问:生物质项目推广人员支撑?
答:公司通过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可以为公司发展生物质项目不断提供相关人才。
问:生物质项目预期收益?
答:公司生物质项目正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大规模收益尚需要三年左右时间。
问:碳如何可以作为肥料使用?
答:生物质是含碳的高浓缩有机质,可以通过热解加工生产高浓缩有机质的高含碳化合物,这样的化合物做肥料的载体具有碳的吸附性能缓释,且本身含有大量的有机质。
问:三聚公司的研发体系及研发人员数量?
答:三聚环保依托北京研发中心、沈阳研发中心、鹤壁悬浮床研发中心、三聚福大国家化肥催化剂工程研究中心、全国石油化工行业脱硫环保工程研究中心、北京脱硫环保工程实验室、南京生物质工程研发中心等多个研发体系共同支撑三聚业务体系创新发展。核心技术人员200余人,不包括工程技术人员。
问:接下来有没有收购兼并计划?
答:目前暂时没有收购兼并计划。
问:应收账款风险如何控制?
答:应收账款的增加是快速发展的公司都会面临的问题,三聚采用BT等模式推广新技术,目的是抓紧产业发展的契机,通过项目落地快速体现技术价值。三聚非常重视应收账款质量和风险的控制,根据目前的评估没有发现有大的问题。由于三聚通过技术创新使企业快速发展,如果风险把控不力就会导致三聚这么良好的基础付之东流。同时,我们认为企业最重要的是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把控风险。
问:公司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
答:三聚通过创新驱动,不断产生新的技术,符合企业发展潮流。在三聚人面前技术是可以突破的,通过胆量加智慧公司有克服困难的决心。但目前最大的瓶颈是因为发展太快导致对人才的需求快加大,工程化项目团队落实及管理给三聚带来巨大挑战,三聚正在加强培养相关人才,同时也欢迎相关人才加入到三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