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宋城演艺 (300144) 2016-10-12
Q:今年以来,公司在杭州、三亚、丽江、九寨项目及六间房的经营情况如何?G20后杭州本部的情况如何?
A:从前三个季度经营情况来看,杭州受G20影响,三亚受当地旅游大环境影响,以及基数大的因素,所以增速慢一些,但丽江和九寨还是保持高速增长,公司全年的业绩还是在预期之内,六间房表现优异,甚至还可以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今年G20对宋城的影响比想象中要大,去年八月份一天演十五场,但今年安检非常严格,八月份就开始有影响,又正逢旅游旺季,可能全年数据没有原来预期那么好,但城市品牌提升后对宋城长期是利好。
Q:今年杭州增速慢,明年是否会比较乐观?
A:由于杭州经营多年,本身体量基数比较大,外加今年G20对暑期旺季客流的影响,确实增速不及预期。至于明年,一方面,近年来团散结构持续优化,今年散客收入已经超过了团客,客单价的提升会继续驱动增长;另一方面,我们也近几年一直在通过推出鬼屋、快闪、引入星巴克、策划潮趴等时尚活动,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度,有效降低消费者平均年龄,游客结构改善明显,打开多年龄层次消费市场;第三就是我们的公园和演艺常演常新,不断更新提升吸引力,也都将贡献增长。我们对宋城景区的增长比较有信心。
Q:三亚前两年连续高增长,今年低增长是否是暂时性的?明年能否回到高增长的情况?
A:今年三亚项目下滑主要是受整体三亚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在三亚各旅游项目增幅中排名第一实属不易。明年的业绩肯定会继续增长,但增长到什么程度较难预估。随着整体环境的改善和按资源禀赋、景区的品牌和口碑来说,我们认为三亚未来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Q:三季报丽江和九寨数据很好,主要源自票价增长,明年的客流是否会有增长?
A:公司线下业务的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票价、客流和团散结构。近几年来,公司通过各种新媒体推广、活动营销、和票务平台合作吸引散客、扩大客流,今年宋城旅游售票网站(原独木桥)会达到将近三个亿的销售额。同时,公司一般两到三年票价会有提升,但主要是和旅行社的结算价,而不是一味调挂牌价,我们要加强和中大型规模旅行社的合作,减少市场环节。提价当年,旅行社会抵触,但到第二年反而会回暖。
Q:宁乡项目给公司带来的利润体量有多大?结算进度如何?
A:宁乡项目收入有2.6亿,我们会根据景区工程的建设进度和运营情况逐步确认。除了少许授权和品牌管理费用,会在授权期间慢慢摊付,大部分会在明后年确认,今年四季度结算较少。我们派驻的员工都是由项目公司支付工资,演员是和项目公司签,培训管理是在宋城的体系内。
Q:未来公司在自建项目和轻资产输出模式上在地域上如何区分?未来千古情和轻资产模式可复制的数量和范围?
自建项目会按照过去的标准,首先是一线目的地,有非常好的旅游资源,国内国外,按照战略布局去做。轻资产输出在选址上不会太严格,二三、甚至四线城市,有比较好的资源和合作意愿,就会去做。
布局的节奏上,我们肯定是打造精品的,不会像快餐连锁一样。像宁乡的项目,比较快是因为对方确实合作意愿和经济实力非常强。宁乡项目公告之后,我们收到了非常多的邀约,我们也会择优考虑合作。因为中国还是非常大,而且很多地区其实一个地方容纳了好多台节目的情况也有,也都可以实现比较好的盈利情况,不存在太大的瓶颈问题。但我们会掌握一个节奏步伐。
Q:整个轻资产输出的市场容量有多大?
A:宋城是打造精品工程,市场容量主要看公司的能力,一开始三亚项目用1年半时间来建设编排,后续丽江九寨的开业速度就快一些。选择宁乡,因为对方有经济实力和历史沉淀,7月份公布后,目前收到非常多的合作意愿,需求非常大,公司会去选择合适的项目。
中国国家旅游局报告称2015年全国旅游投资额达到1万亿以上。我们讲这个概念,主要是说现在各地的政府、大型公司很关注文化旅游方面的投入。旅游演艺确实非常火,在西南、西北、华北很多地区都在做很多旅游演艺,不过体量相对较小。所以寻求我们合作的机会还是非常多的。但我们控制一定的节奏,一年签约2~3个吧。
Q:公司会不会做成熟景区的改造与托管?
A:轻资产输出是做目的地、旅游、演艺的整体规划,如果有好的目的地,我们愿意去做规划、管理或演出打造,主要考虑项目的各个方面。成熟景区也有很多持续开发和提升管理、扩大市场的需求。
Q:公司在对外拓展方面会有哪些顾虑和难点?
A:当地政府看重的是打造地标项目,地产商是看回报率,所以不同的合作方有不同的需求,目前市场上做景区托管的企业很多,但我们是整体上的优势,对接项目很有信心,包括规划、管理、运营等。
Q:演出的研发团队?运作的机制?
A:目前我们分成两块,内部研发和外部研发。内部研发:1)包括实地采风、剧目编著等;2)舞蹈编排,演出创意的设计等等。外部研发主要是涉及舞台基建、高科技手段的实现。核心环节是前两个内部研发,就是对当地文化历史等的理解,也是宋城的核心竞争力,是由我们黄总来带队的。未来随着我们打造国际化宋城,也会在编创环节尝试引入精选的外部团队,帮助我们了解外地甚至外国的文化情况。
Q:公司产品如何迭代更新?G20的演出对宋城是否有分流?
A:宋城每到一个新地方,都会结合当地文化编创一个新产品。而一月一小改,一年一大改,则主要是对表现手法进行升级、完善,比如宋城千古情和老剧院的艺术手法就不一样。同时,我们异地每做一个新产品,反过来都会再次提升老项目的质量。宋城到哪都有竞争,但在收入、利润上都排到全国第一,G20的“最忆是杭州”国庆时一天演两场,我们演十二场。
Q:上海项目的情况?请外国演员的话毛利率是否会降低?
A:上海项目和其他项目是有一定区别的,不仅有千古情系列,还会有城市演艺产品。但毛利率不会差太大,成本情况应该会保持和其他项目基本持平,因为演员和其他项目一样,主要还是我们艺术团的演员,可以把控成本。
Q:广电总局的监管政策对六间房的影响如何?
A:六间房双证齐全,行业监管趋严是利好,引导行业往健康方向去走,会越来越规范,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好事。
Q:六间房从PC端转到移动端后,成本会不会增加?特别是带宽成本?
A:之前其实移动端也已经存在了,石榴直播的推出主要是品牌的提升,六间房原来在网页端比较强,在移动端比较弱,新品牌强化了移动端,只有当移动端用户增加后才会增加带宽成本,但同时也会带来收入的增加。目前看来双平台运营并没有大幅度的提升六间房的成本。
Q:六间房三季度的经营数据?
A:三季度的业绩增长在67%左右;平均活跃用户在4500万左右,主播数达到15万。
Q:今年公司在国际化战略上是否会取得进展?
A:
我们对第一个海外选址比较慎重,偏好发达国家,欧美市场,对品牌树立有帮助,也有地缘政治因素影响。第一个项目打开后,东南亚已经有储备,后续会加快布局,目前很多地方都在充分考量。除了自建,国外好的标的也会从投资角度去挖掘,我们自己做和收并购两条腿并行。
Q:宋城的六大战略,是否有轻重缓急,分工情况?在科技宋城上有哪些布局?
A:不分轻重缓急,坦白说,每一个都非常重要,各个板块间是互相支撑互相帮助的,缺一不可。目前来看,黄导为主牵头的,是支撑着宋城核心业务发展的,对宋城至关重要的三大板块:演艺宋城(以线下公园演艺为代表的,宋城核心模式)、旅游宋城(也可以称为品牌宋城、轻资产输出)、国际化宋城(公园+演出形态的海外拓展)。而张总参与较多的是新兴业态的三大宋城板块:网红宋城(以六间房为代表的,包括年底我们在酝酿的新产品,也和科技、VR/AR等相关的),IP宋城(包括女团、网络大电影、吉祥物纪念品等,明年会推出,吉祥物在请国外专家打造),科技宋城(我们深刻意识到科技在未来主题公园和演艺中的重要性,因此通过引入人才、或组建合资公司方式开拓,比如在剧场用无人机、景区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目标就是明年在景区、舞台上呈现出来,让我们的游客可以感受到、进行互动)。
Q:上海城市演艺的项目规划?
A:我们上海的项目主要目标在两部分人群,一部分是针对上海现在比较缺少的旅游演艺项目,主要是外地的游客;另一部分就是在上海的年轻人,所以会是更偏向潮流的,更年轻化的产品。明年会先在杭州片区试水打造偏城市演艺的项目,比如我们会推出热点IP剧,起源于当初演艺谷的盗墓笔记。我们非常有信心打开上海市场。
Q:目前演艺宋城已有六个项目,未来规划如何?轻资产输出方面的规划呢?
A:一线目的地的布局会持续进行,兼顾海内外投资发展,打开新的市场局面,假如明年国外项目多了,国内新项目会压一压,但国内外的机会都还在。轻资产输出在宁乡项目落地后,各地合作的需求很多,我们会选择,看政府力度、投资能力。轻资产输出储备方面,我们计划一年签约2-3个,建设规划有一个过程,这个模式会持续去推。
Q:上海、张家界、桂林等新项目的进展情况如何?上海剧院及客流情况?
A:今年张家界、桂林尽管受到政府换届影响,但目前进展顺利,年底土地会拿到,明年开工建设,规划设计和剧本策划都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明年轻资产输出会有比较好的贡献,因为利润率会比较高。张家界和桂林等新项目预期会在2018年开业。
上海项目大的剧院还是3000多座的概念,上海游客数比杭州多,但没有一台剧代表城市文化。另一个剧院是800-1000座,会有另一台演出,常驻还是巡回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还有一个剧院是做浸没式演出,因为是走动的,会有很多分区和场景,人在其中是流动的。演出场次随着市场的成熟,会不断提升。未来随着这些项目的开业,我们的演艺形态会不断丰富起来,有千古情形态的,有恋歌系列的,有浸没式的,还有IP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