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清新环境 (002573) 2016-11-01
问:公司的EPC业务和运营业务的占比是多少?
答:EPC的量占了60%左右,运营40%左右。
问:发电小时数下降对于公司业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吗?
答:上网电量对公司运营业务的收益相关,但公司通过技术的升级改造优先和工程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保持了运营项目的收益,其对公司盈利影响幅度不大。同时公司在研发的各项新技术正不断推向市场,给公司业务增长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保证了公司业绩的持续成长。
问:能介绍一下公司的节水技术吗?
答:?SPC烟气除水技术(原称“湿法脱硫零补水技术”)采用高效脱硫除尘技术,在脱硫后冷凝塔入口烟气达到超低排放的前提下,采用该技术回收的冷凝水可用于湿法脱硫系统,排放烟气也可得到进一步净化,适用于富煤缺水地区,为我国富煤缺水地区建设煤电项目提供了一条新的节水技术路线,具有运行费用低、投资成本低、工艺成熟可靠、运行稳定的特点。公司成功签署的京能五间房新建2×660MW机组脱硫、除尘、零补水项目,该项目成功实现了SPC-3D单塔一体化脱硫除尘深度净化技术和湿法脱硫零补水技术的首次同期应用。本项目将于明年中旬正式投运生产。
问:公司未来除了主业火电大气治理外,会考虑进军其他行业吗?
答:公司的目前的业务布局涉及工业烟气治理、节能、资源综合利用,长期目标是发展成为综合型的环保节能企业。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推进和细分行业标准的不断更新,公司在大气治理领域涉及的行业、污染物种类都会逐步增加,长期看公司也会逐步涉及跨行业的污水、固废等治理领域。
问:公司目前有PPP项目吗?
答:PPP项目主要市政类、公共基础设施类项目居多。公司的大气治理业务主要客户是火电、钢铁、石化等工业企业,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业务合作,主要是EPC和BOT/特许经营等业务模式。公司参与PPP的前提是涉及市政类业务,公司目前没有PPP项目,未来要看公司未来业务布局的实际情况。
问:运营的项目的模式,运营项目如何确认收入?
答:公司运营项目分为新建和直接收购脱硫脱硝设施两种。公司运营模式有三种:一种是特许经营,运营期限与发电设施经营期限相同;二种是BOT,运营期限按照合同约定,合同到期后移交电厂;三种是BT,是BOT的一种转换形式,即建设移交。运营项目的建造期是不确认收入的,要等到投运以后确认。
问:超低排放改造的时间排布是怎样的?
答:《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中指出,到2020年全国所有具备改造条件的燃煤电厂力争实现超低排放。全国有条件的新建燃煤发电机组达到超低排放水平。将东部地区原计划2020年前完成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提前至2017年前总体完成;将对东部地区的要求逐步扩展至全国有条件地区,其中,中部地区力争在2018年前基本完成,西部地区在2020年前完成。
问:石化行业近年来的排放标准是什么?
答:一直以来,国家对电力等重点工业领域的烟气污染进行了持续治理;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在石化、化工、冶金等非电力领域进行烟气治理;2015年5月,环保部制定并会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新建企业自2015年7月1日起,现有企业自2017年7月1日起按标准执行。其中规定石化工业工艺加热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中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为20、100、150毫克/立方米;标志着石化行业烟气治理正式启动,未来几年有望迎来石化行业烟气治理的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