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中光防雷 (300414) 2016-11-10
一、公司为什么不用现金或募集资金的方式收购铁创科技?
答:采用定增的方式收购铁创是双方协商的结果,铁创科技看好双方合作后的协同发展效应,其股东们希望通过定增收购的方式获得中光防雷的股份实现和中光防雷共同成长的目标,故愿意接受PE倍数仅为7倍。中光防雷收购铁创科技后,将会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如联合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共享生产基地,目前铁创的生产基地在深圳,未来可转移到成都;在技术方面亦可以联合研发;客户和产品也资源共享;中光防雷检测方面有优势,可以共享检测中心;在发展资金、上市平台、管理理念、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工程施工、大客户配套等方面也可以做到优势共享。
这次收购没有配套募集资金,股本稀释比较少。铁创科技总体估值不高,仅为1.08亿,铁创科技承诺2016-2019年净利润为1000万、1200万、1600万、2200万。公司将在本月24号召开股东大会,然后上报并购方案。
二、防雷市场的容量多大?相对于通信防雷市场,铁路防雷市场有多大?
答:近几年我国雷电防护行业的市场容量如下表所示:
雷电防护行业市场容量
序号 行业 市场容量(亿元)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1 通信 63.94 68.78 73.98 79.58 85.60 92.07
2 电力 传统电力 45.95 52.26 59.44 67.61 76.89 87.46
新能源 21.45 13.
01 18.17 27.30 35.68 38.98
3 石油
石化 24.85 27.59 30.64 34.02 37.78 41.96
4 建筑 58.10 72.69 74.90 77.11 79.32 81.53
5 轨道
交通 23.05 14.05 17.47 21.71 26.99 33.54
合计 237.33 248.38 274.59 307.33 342.26 375.54
根据相关的统计,铁路防雷与轨道交通的市场容量,约占通信防雷市场市场容量的一半。
公司重点在通信领域,其他行业也一直都在拓展,公司未来将继续关注行业大客户,重点关注通信大客户和国家电网,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探索新的领域,如军工、电力以及新能源(含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充电桩)、铁道(含轨道交通)等产业的防雷和电力保护设备的研发和推广。通过拓展新市场新应用,公司有望在未来减少对通信行业的依赖。
三、铁创在行业的竞争地位如何,中光收购铁创之后,未来的经营目标是什么?收购铁创科技之后,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也进入了城市地铁防雷市场,城市地铁防雷是否也需要CRCC认证?
答:铁创科技在铁路货运防雷、供电防雷有着明显的先发优势。收购以后,力争在3-5年做到行业第一。除了高铁方面,公司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也会积极拓展。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铁有区别,具体的认证方面会有差异。
四、除了通信、铁路市场,中光在哪些行业的防雷市场布局有比较大的拓展空间?除了行业的横向拓展,从通信防雷走向铁路防雷、军工防雷;中光在另外一个市场是否有比较大的机会?即在电力、铁路、石油石化等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领域,SPD(电涌保护器)以进口产品为主,如德国菲尼克斯、德和盛、欧宝等,中光防雷进口替代的机会如何?
答:公司一直在积极拓展军工、电力、新能源等行业。铁路方面,除了收购铁创科技,公司也一直在做业务拓展;军工方面,目前有相当好的成绩;电力方面主要是在新技术应用的布局,包括行波故障检测、智能雷电监测系统对雷击和电涌冲击的大数据收集等,也在做二次防雷、防雷工程等业务;新能源方面,公司和国际上的光伏逆变器著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将全面进行防雷产品的配套;在石油化工行业(如炼油、采油、输送等市场),除了通过代理商、供应商,公司也将直接对接客户,以及通过设备商配套占领市场。目前,公司的技术实力处于一流,在存量市场有很大的机会,公司也持续在给国际上大的通信设备商公司供货,并且占有很大份额。
五、为什么国际产品占据较大份额?
答:SPD是技术密集型,对于安全要求高,一般与设备产品配套。防雷行业在国际上领先的是欧洲,主要在德国,我们的对标企业就是德国的菲尼克斯、德和盛、OBO这几家比较大的公司。目前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国际一流企业的技术水平,同德国的几家公司相比,我们产品的价格大概在对方的2/3左右。因我们的高性价比占优势,之前爱立信、阿尔卡特主要是由国际上的大公司给他们供货,现在我们也占有很大份额。目前,公司来自海外的防雷产品订单占公司总营收接近1/3的份额,随着国外发展中国家对3G、4G的建设,公司来自海外的营收呈现上升趋势。另外,公司创建了国际亚太雷电防护产业论坛平台,吸纳了来自国际上各类相关企业参加,共享市场和技术资源,奠定新型合作基础。
六、公司SPD产品的价格情况?应用场合有哪些?存量替换的周期是多长?增量的空间来自于哪里?
答:SPD产品的价格区间在几十元至上千元之间,根据客户的要求和不同的技术标准提供不同种类的SPD产品,价格无法简单类比。防雷产品应用场合非常广泛,只要用电的地方都需要雷电防护。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SPD的行业就太多,比如说:通信、电力、新能源、建筑、轨道交通等等。存量替换的周期因行业而不同,通信行业一般为3-5年左右。增量的空间在于新技术和新应用领域的市场需求和设备的维护更换,如充电桩等。
七、近两年,收入出现下滑,未来业绩预测如何?
答:因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公司的业绩在2014年达到了一个高点,在此之前,公司的业绩连续很多年一直是增长的。2015-2016年是结构调整年。今年公司在新的行业加大了投入。目前,公司在军工行业已经是前三名,收购的铁创科技在铁路行业也在前三之列。另外,我们是爱立信、诺基亚、华为、中兴等重要客户的优质供应商;如在爱立信,公司是电源类前几名的优质供应商,新增的其他通信配套类产品已经进入供应商目录,其市场空间比防雷产品更大。预计明年开始,新行业的拓展将会逐步显现,公司对未来业绩的增长持有信心。
八、行业防雷的技术差异多大?
答:大体目标上是一致的。在不同行业会有行业标准等方面的差异,需要根据具体的标准去研发。
九、军工行业已经是前三,军工产品主要是什么产品?
答:除了避雷针、主流产品SPD,还有一些特制的产品,如车辆、实战便携式产品、室外设备。另外还有配套的其他保密的产品,因为公司是三级保密资质单位,具体内容不便披露。
十、未来并购是否会继续?
答:未来的并购还是会继续。公司并购的战略安排仍然是以主业为主,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协同效应;实施并购的对象仍应为公司的同行业企业(特别是防雷业务在通信以外的其他应用领域做得较好的优势企业)以及防雷行业的上下游企业,且与公司行业优势互补。优质的电磁防护、静电防护企业也是公司并购的方向。公司军工四证齐全,因此,军工行业内的优秀企业也是公司并购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