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扬杰科技 (300373) 2016-11-09
主要关注的问题与回复
1、董秘简要介绍公司基本情况
梁瑶先生: ①公司质地坚实
公司专注于半导体分立器件领域,并积极开拓集成电路封装和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领域。公司处于产业链上游,应用领域广泛,目前在多个细分领域位于国际或国内前列。近年来,公司业绩实现持续、稳定增长,毛利率持续保持较高水平,主要得益于IDM一体化优势(晶圆、封装、营销,三大环节强强互动,均衡发展)。
②行业空间广阔
目前,全球功率器件市场规模约为2,000亿人民币,其中欧美日的厂商占据了全球功率器件70%的市场份额。虽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功率器件市场,不过自我供给能力有限。大功率、耐高压等高端产品几乎全部依赖于进口;其他中高端功率器件基本依赖进口。国内厂商能在技术上不断进步,随着国产化潮流的推进,国产替代的市场空间巨大。
③资本助力加速
公司上市两年来,累计现金分红7060余万元,实施“高送转” 两次,积极回报股东;积极进行外延式扩张,收购国宇电子14.95%的股权,并成功收购美国MCC、台湾美微科、深圳美微科三家公司;适时推出再融资方案,通过非公发募集资金近十亿元,助力公司进入半导体产业的前沿领域,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与竞争力。
④SiC发展机遇
目前,硅材料的性能已开发得趋近极致,第三代半导体是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碳化硅作为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典型代表,可满足高频、高功率、高压以及抗辐射的严苛要求,可以在众多高端领域实现对硅的替代。
目前,国外企业在碳化硅功率器件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其中Cree(美国)和英飞凌(德国)合计市场份额就达85%以上。国内碳化硅产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材料与器件制作经验,但与国外最高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扬杰科技从碳化硅器件封装和晶圆制造入手,布局碳化硅产业,产品已经得到业内知名机构认可。
2、投资者提问
Q1:公司收购的美微科公司是否有自己的制造环节,如何协调与扬杰的关系?
A:美微科自身并不承担生产制造,是销售渠道公司。目前,依托扬杰坚实的生产制造基础,MCC品牌产品在北美市场的占有率持续提升,“扬杰”与“MCC”双品牌运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Q2:汽车电子芯片占公司营收比例为多少?是否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
A:目前,公司汽车电子芯片的销售收入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份额约为4%。此类芯片用于发动机整流环节,主要运用在排量1.6L以下(不含1.6L)的传统汽车中,未进入电动汽车领域。公司研发的碳化硅产品可运用在电动汽车中。
Q3:目前公司碳化硅项目的进展情况,何时产生营收?
A:碳化硅肖特基二极管于去年研制成功,已送样给多家客户进行试用;碳化硅芯片处于流片阶段。公司碳化硅项目预计于明年年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预计明年将对公司业绩产生一定的贡献。
Q4:公司碳化硅器件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A:碳化硅产品可运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桩、光伏微型逆变器、大型服务器电源等众多领域。目前,公司研制出的碳化硅产品,目标市场主要为充电桩和光伏微型逆变器这两大领域。
Q5:大陆是否有能够提供碳化硅衬底、外延的厂商?
A:在中国大陆,生产碳化硅衬底的企业主要有北京天科合达和山东天岳等;碳化硅外延片的供应商主要是东莞天域和厦门瀚天天成等。
Q6:公司被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评为国内功率器件企业第三,是否计划在未来赶超吉林华微、无锡华润华晶微电子?
A:吉林华微和无锡华润华晶都是半导体行业的老牌国企,和公司分别专注于功率器件领域内的不同产品,主营产品重叠较少。
Q7:公司的竞争对手有哪些?
A:目前,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台湾的一些知名公司,比如强茂、敦南、台半等。
Q8:目前,公司与台达的合作情况如何?
A:公司于去年正式进入台达的供应商体系。据销售部门初步统计,今年1-9月份,公司与台达的合作金额约为50万美元。
3、投资者参观工厂。
4、调研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