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新研股份 (300159) 2016-11-18
新研股份在2016年10月24日召开的第二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做出了一系列决议后,接到数十家机构投资者和上百位个人投资者的问询,希望深入了解公司发展战略并到新研股份全资子公司四川明日宇航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明日宇航”或“公司”)现场参观调研,为满足投资者的要求,使广大投资者全面、仔细的了解新研股份在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后,法人治理结构、中长期发展规划及近1年来航空航天板块取得的辉煌成就,特举办本次投资者见面会,见面会首先由新研股份总经理韩华先生向到场的投资者代表介绍公司全面发展情况,再与投资者代表互动回答相关提问,之后组织投资者代表现场参观调研。
韩华先生介绍:新研股份重组完成后,按照法人结构治理的要求,在年初提出了下沉农机板块,将母公司按集团公司管理模式运营的方案,本次董事会决议只是在完成充分的准备工作后,明确了时间表。航空航天板块借“深度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东风,业务模式和业务内容都得到了“质”的飞跃。在国家放开卫星轨位申报许可后,积极组织论证“高通量通信卫星”商业新模式,在找到切入点后,提出了建立太空大数据高速公路网的“星网计划”,实现从“0”到“0.1”的跨越,为“商业航天+”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国家启动大型宽体民用飞机-C929立项和关键技术攻关之际,利用公司防务产品开发沉淀的技术优势、成果转化、寓军于民,同时利用公司广泛而深刻的国际合作资源,受中国商飞集团的邀请参加了今年11月2日在珠海航展期间举行的C929型飞机项目启动揭幕式,仪式完成后确定了由公司承担该机型“机身尾端、平尾、垂尾”三大部段的研发与制造,同时在中国商飞设计院给公司五个工位,参加联合设计。
以公司热塑性复合材料集成制造技术与生产单元体,受邀参加了中国商飞C919改进工程项目,暨热塑性复合材料在大型民用飞机上应用项目。
在央企深化改革,瘦身健体的洪潮中,利用公司制造单元体的特色优势,飞行器零部件制造专业的全面性和完整性,结合军工省份军民融合示范区政策,以制造平台和制造联合体的方式积极参加,全面承接“央企瘦身健体”项目,实现与主战场的共盈。
公司的发展均围绕“12590”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筹建中的“未来科技研究院”的技术先导引领下,打造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飞行器结构件产业化基地及商业航天核心领军企业。
传统业务发展一切正常。
问:请介绍一下公司“12590”发展规划?
答:“12590”中长期发展规划是明日宇航2012年9月提出并正在组织实施的企业发展规划,九大中心建设已完成了三个,三个在建,三个正在论证和办理开工手续,具体解释如下:
1:一个基地,计划用十年时间,打造一个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飞行器零部件产业化基地;
2:两大产品方向(航空航天防务产品、航空航天民用产品);
5:五个专业领域(飞机结构;发动机结构;航天产品;工装模具;新材料);
9:九大中心(研发试制快速反应中心、数控中心、机匣中心、钣金中心、复材中心、工装模具中心、热处理中心、表面处理中心、检测中心)
0:打造产业规模超百亿的企业集团。
问:卫星业务是高技术密集型的国家垄断产业,公司如何能做到核心领军企业?
答:商业航天是集人才、技术、资金、服务商、供应商、市场等一系列跨界资源整合的系统工程,中国是航天大国,中国是航天强国,但中国航天六十年一直执行的是国家任务,是解决有无、实现突破、为国争光的过程,没有商业运营的动力。而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第一个开放的领域就是卫星总体,目前中科院以及很多高校和一些民营企业均已开始介入,而美国商业航天已经开展了三十年,有很成功的经验。当中国政府开放卫星轨位申报后,业内人士把2016年定义为中国商业航天元年。
明日宇航有资深的航天专家,董事长韩华夫妇更是从事航天事业达三十年之久,技术与财务相形益彰,同时具有深厚的人脉资源。公司将做为太空大数据、星网工程的总指挥单位,协调、利用央企现有的科研成果并融入国外成熟技术,注入新指标和市场新需求加以提升改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上市公司资本平台的助推,为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问:国际转包业务进展如何?
答:国际转包的市场额度,远大于国内防务市场,所以公司在“12590”规划中即给予了高度重视,今年开始全面启动,已先后四次组团前往欧洲,主动出击,并在国内接待了20多批次的回访和调研考察。与空中客车德国公司初步达成了国际首创的“干丝复合材料快速成型和飞机长桁连续生产技术与生产线”联合开发项目。传统工作包转包项目与空客、庞巴迪、普惠、罗.罗、以色列航空等国际知名航空企业洽谈中。因参与中国商飞C929大型宽体客机的研发试制,利用了公司广泛的国际资源,也将助力国际转包业务在明日宇航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问:公司主营业务如何定位?
答:公司主营业务:航空、航天+
通过飞行器结构减重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在未来商业航天市场的愿景需求下,实现“0”向“0.1”的升级。
防务市场:以零件、组件制造为主;
民用航空:以增材制造、国际合作、创新技术开发为主,兼顾部件和大部段的集成制造;
商业航天:以资源利用、改革创新、高效组织为主,建立绿色航天生态圈。
问:卫星业务是正在规划还是在执行过程中?
答:“星网计划”已经开始实施,第一颗Ka高通量通信卫星总体技术方案通过了专家评审,研制技术文件已按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格式文本与中国航天五院完成双方签字,目前已开始正式设计。该星总重量5.5吨,带40个固定点波束和2个移动点波束,将在35700公里地球同步轨道上有效运行15年。发射器选用的是中国航天一院的金牌火箭长征三号B型。
问:2016年公司订单和业绩完成情况如何?未来防务产品有扩张计划吗?
答:航空航天业务在2016年随着传统军工业务的逐步扩张,完成2016年业绩承诺的2.4亿利润目标没有问题。2017年随着军工业务的继续扩张,国际转包业务平台的逐步搭建,复材、新材料业务的产能建设计划顺利投产,C929、C919改民机研制任务的顺利推进,都将促使公司业绩在原有基础上大幅提升。防务产品方面7月已在西安投资建厂,成立子公司西安明日宇航,后续贵州、沈阳、株洲都将有产能投放计划。
问:军民融合政策使更多民营企业进入,市场份额会受影响吗?
答:未来市场容量还非常大,其它民参军企业规模小,相比明日宇航多年来的技术沉淀及现有体量不构成威胁。